国家战略落地各省激发发展活力
2020-02-20张玉荣
张玉荣
随着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回顾《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2019年工作任务要落实和完善促进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一年来,雄安新区、东北振兴、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这些重要的国家战略,各省各地区落实情况如何?《小康》记者通过梳理2020年各省级两会召开情况发现,不少相关地区将中央各项政策与当地独特优势资源充分结合,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推动国家顶层设计乃至地方科学发展。雄安新区生态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不断巩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积极谋划“特殊政策”普惠化……
粤港澳大湾区之广东:积极谋划“特殊政策”普惠化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热词。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示,今年将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开放,将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
梳理202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小康》记者发现,广东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中央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细化实化了各项具体举措:充分发挥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出台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三地规则衔接,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实,首期200亿元的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运作顺利,建筑、旅游、医疗等职业资格认可取得新进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获批实施先行先试政策,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首次实现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港澳使用;基础设施方面,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横琴口岸旅检大楼建成,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启动,等等。
具体到2020年的规划,广东各市抓住湾区机遇,不断明确路线图、施工图,湾区建设进入“快车道”。深圳将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广州已编制穗港、穗澳重点项目库、创新政策库等;珠海要推动29个涉澳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江门今年安排交通大会战项目94项、年度投资175亿元;东莞要全力建设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对于各地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其海认为城市群内的成员希望“特殊政策”普惠化。他对《小康》记者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是世界级城市群,城市群内除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中心城市,还有前海、横琴、南沙三个自贸区,而目前仍没设置自贸区的城市,如佛山、中山、惠州、东莞、肇庆等地市,热切盼望前海的利好政策对大湾区所有城市进行覆盖、普惠。另一方面,没有自贸区的城市,积极布局自贸区“延伸区”,等待广东自贸区“扩区”;或谋划自贸区“无水港”,对接自贸区延伸功能,如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以建设“国际贸易示范镇”的方式,分享大湾区的政策红利。在“一核一带一区”总体发展格局引领下,大湾区周边城市则在各自定位中,积极谋划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如粤东汕尾提出“融湾强带”战略,利用革命老区政策优势,从产业、交通、科技、城建、民生、生态等融入大湾区建设,争取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图为雄安新区鸟瞰图。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陈鸿宇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谈到,粤港澳大湾区是各项工作的“纲”,在空间布局上广东省基本思路越发完善清晰,整体统筹布局打破行政藩篱,让资源要素更加充分有效地流动,更有效发挥资源配置的效果和质量,在互动中使各个地方优势得以发挥,同时防止各行其是或不正常的相互竞争。
长江经济带之湖北:全域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被纳入国家战略以来,一直是相关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词汇。
《小康》记者发现,这一国家战略在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体现。以湖北为例,长江经济带多年都是两会的热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湖北发展大有可为。落地情况方面重点提到污染治理:2019年,长江经济带发展“双十”工程全面推进,15个专项战役、91个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和58个重大事项有力有效。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10家,整治“散乱污”企业2172家,消除城市黑臭水体212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持续安全稳定供水。2020年,湖北仍将聚焦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双十”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落实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全面禁捕,持续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抓好河道采砂管理、矿山生态修复。
“习总书记对湖北多次考察,对湖北的未来发展寄予希望和要求,湖北在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方面,也一直不遗余力攻坚克难。”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谈到,就长江经济带而言,湖北在长江经济带辐射的范围最长最广,全省在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上也是全域推进,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从这些年的贯彻过程来看,在推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湖北各项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沿长江经济带的化工产业严格落实环保要求,长江流域保护不搞大开发。
湖北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正在作出“湖北贡献”,比如截至2019年9月,全省已有74个县(市、区)初步建立了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此外,《小康》记者注意到,全国一盘棋共抓大保护。湖北与长江上下游省市联手推进长江大保护,湘鄂赣携手共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先行区,合力推进湖泊湿地管理保护、生态修复。其中,恩施与湖南湘西协作,立法共护一汪清清酉水;黄冈与安徽安庆开始龙感湖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
东北振兴之黑龙江:“投资正过山海关”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有鉴于此,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随着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在梳理2020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小康》记者发现,该省2019年“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期盼已久的战略举措落地生效,许多标志性工程和关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振兴发展成效正在显现。”比如以“办事不求人”为切入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关于重塑营商新环境的意见,省市县三级建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机构;大力推行“网上办、一次办、我帮办”,不动产一般登记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开办时间由8天壓缩至3天以内;实行“首席服务员”“告知承诺制”“承诺即开工”等举措,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社会氛围。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谈到,黑龙江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东北振兴的战略方面,应该说可圈可点,有很多阶段性成果。比如营商环境,以前是“投资不过山海关”,但从去年年初黑龙江的两会开始,通过了改善营商环境的条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增长,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对外开放,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如今黑龙江整个经济社会逐渐动态发展,呈现出“投资得过山海关”到“投资正过山海关”的喜人变化。
“东北振兴当然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油田、煤炭、森林资源的开采等对黑龙江经济发展带来致命因素,黑龙江省经济结构上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依赖性比较强,直接导致GDP的下滑。”黑龙江省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宋魁向《小康》记者介绍,“我们也在研究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如何发展产业及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等。现在初现成效,比如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煤化工等新思路。不动产权改革等显然会帮助黑龙江振兴增加新活力,加上中俄跨境合作、文化产业产权交易等都将带来新的发展引擎。”
长三角一体化之江苏:“六个一体化”全面实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这对长三角一市三省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作为长三角重要一员,江苏之长,主要在于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那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江苏落实情况如何?《小康》记者梳理发现,江苏高质量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等“六个一体化”,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按照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的话,推动“六个一体化”,就是把大处着眼与实处着手结合起来、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起来、干好“自己的事”与做好“我们的事”结合起来,从产业创新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绿色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省内全域一体化这六个方面实质性推动一体化进程。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认为:江苏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组织机制高效运转。成立江苏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和12个专题工作组,制定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重要改革举措清单。二是特色定位更加彰显。在省一级层面,扬制造业之长,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实体经济支撑,做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技术试验场和成果转化地;在市一级层面,苏州市提出要争当长三角一体化的C位,重塑与上海的近邻、紧邻、亲邻关系;南通市提出以上海“1+8”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实施为契机,加快融入苏锡常都市圈,深入对接服务上海。三是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吴江区与上海青浦区、浙江嘉善区协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联合发布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就产业协同、生态共保、服务共享等达成共识,开通长三角跨省(上海、浙江)异地就医门诊直接刷卡结算,三地跨省公交线路初成规模。四是项目建设有力有序。围绕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涉及江苏的8个方面266项重点任务。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南沿江、北沿江、通苏嘉铁路及过江通道建设积极推进,江苏与沪浙皖之间11条省际“断头路”加快打通;在产业协同方面,江苏25家企业入驻上交科创板,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凸显“上海金融”与“江苏制造”的紧密合作;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徐州、盐城、南通率先实现与上海门诊异地结算。
对于纵深推进“六个一体化”,吕永刚认为,推进“六个一体化”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江苏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抓手。其中,产业创新一体化重在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基础设施一体化重在构建适应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需要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区域市场一体化重在打破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绿色发展一体化重在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公共服务一体化重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省内全域一体化重在以局部一体化先行助推区域一体化。
雄安新区之河北:“千年秀林”绿色发展成果显著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出发,冒着严寒来到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总书记2019年国内考察的第一站,也是时隔近两年之后再次视察雄安。一年后的2020年年初,河北省政府新闻办透露,今年河北省将全力打造雄安新区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
大力实施征迁安置工程,为新区建设发展腾出空间;大力实施容东片区和高铁站片区建设工程,塑造新区品牌和形象;大力实施启动区建设工程,打造新区建设的示范和样板;大力实施地下管廊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筑牢绿色智慧城市基础;大力实施综合交通工程,构建内外结合的快捷高效交通网络……
《小康》记者了解到,一年来,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十大工程顺利推进,涉及的67个重点建设项目,到2019年11月底已全部开工建设。据介绍,2019年10月,河北雄安新区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在此基础上,河北省全面启动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区域交通一体化样板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试验区工作。雄安新区“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和网格化普通干线公路网以及27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纳入《河北雄安新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2017年秋,雄安新区启动了以建立城市森林为目标的“千年秀林”工程。与传统的城市造林不同,新区的“千年秀林”以近自然林为主,截至2019年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31万亩,植树1400万棵。未来,新区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11%提高到40%。
“中央给雄安的定位非常准确,雄安新区核心功能是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地,探索中国城市发展的道路。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发展逻辑,雄安新区前期靠政府主导非常必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后期需要市场主导更有活力。”天津城建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王振波对《小康》记者说。
谈到雄安新区在河北的落地情况,王振波认为,规划以来,雄安新区在生态绿色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做得不错,包括前期植树造林白洋淀地区的生态保护,包括不可见的地下管网建设等等,都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