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创新策略探析
2020-02-20王玉红
王玉红
(敦煌市党河灌区管理所, 甘肃 敦煌 736200)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有关农村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更好的服务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这给农村水利灌溉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水利灌溉系统是农村地区生产的重要保障,其管理水平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充分考量农村地区发展的基础上,优化水利灌溉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灌溉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水利灌溉管理的现状
水利灌溉管理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现如今,很多农村各地已经开始水利灌溉管理的创新。在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已经尝试试点,对过去不合理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进行改革。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村水利灌溉管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一部分地区水利灌溉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用水矛盾日益突出,这使得水利灌溉管理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水利灌溉设施的管理也需要得到更好的完善。
2 敦煌流域农村区域概述
敦煌地区地处新疆、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位于内陆距海洋较远,为荒漠化地区,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从降水量上而言,年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其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9.9mm,而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480mm。在流域分布上敦煌地区属于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在灌溉区划分中属于自流河水灌区,灌溉水源匮乏。敦煌的母亲河为党河,源于祁连山,通过冰川融雪来补给,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2.98亿m3,是敦煌农村灌溉的主要依托。此外,敦煌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漠,有沙山、雅丹地貌、戈壁、湿地等,地势较为复杂。上述种种原因给农村地区水利灌溉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项目"以及一系列水利资源保护项目的相继落地,为敦煌水利事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敦煌水利建设顺势而为,在灌溉管理方面也进行了一些革新,如统筹上下游用水、治理荒漠、灌溉管理等。但要实现水利灌溉更好的服务社会,任重而道远。
3 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水利灌溉管理模式运行滞后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代农村改革的具体实践,其目的是促进农业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利灌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水利灌溉管理中却存在着管理模式和实际运行脱节的问题。部分农村地区灌溉管理采用"自主治理"和"行政管理"模式,"自主治理"是将小型节水工程、田间水利工程、农业用水的水权等可有自主管理的水利资源,交给农民用水协会,从而让农民用水能够达到自主管理效果;但在实际管理中,农民用水协会因自身管理能力较差、骨干成员有小农思想,使其作用发挥受限。"行政管理"是把水资源配置、水费收缴等通过计划的方式进行管理,但随着灌区产业结构调整、棉花等主要作物面积减少,用水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其无法有效解决,且运行滞后。
3.2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是普遍现象。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不健全给农村水利灌溉管理带来不确定因素,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制度不规范的内容,在水利灌溉运行中阻碍了水利灌溉管理的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
3.3 水利灌溉管理缺少资金
水利灌溉管理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管理好水利灌溉可以使广大农民群众受益。在建设水利灌溉设施的过程中,对农田水利设施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农村灌区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没有实体运行,基础水利数据获取仍然以人工观测为主,数据时效性差、准确性低。农村灌区在信息化建设和实体运行较其它方面还比较滞后,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
3.4 水利灌溉管理统筹协调不够
在部分偏远资源缺乏的农村,虽有水利灌溉管理体系,但缺少有力的统筹协调。无论是河水灌溉还是井灌,农村地区在进行水利灌溉的过程中,急需建立和完善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进而运用统筹协调的手段解决水利资源不均衡和浪费问题。
4 水利灌溉管理创新策略
4.1 创新管理模式,实现"自主治理"与"行政管理"有机结合
传统的"行政管理"和"自主治理"模式各有利弊,前者不利于新时代下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创新,而后者具有先天局限性,仅靠自身无法实现水利灌溉的有效管理,因而作为管理者应当要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模式,将"自主治理"与"行政管理"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水利灌溉有效管理最大化。各地农村应当立足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引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理念,促进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尽可能减少行政命令,依托用水协会努力建设服务型的水利灌溉管理模式。
4.2 建立健全水利灌溉管理制度
在过去的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水利灌溉管理中的各种规范,用规章制度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牢笼。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能够让水利灌溉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让水利灌溉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让管理的过程有法可依。
4.3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水利灌溉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水利灌溉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实现资金投入机制的创新。水利灌溉建设具有一定公益性质,因而政府就应该加大水利灌溉设施的财政投入,实施水利灌溉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水利灌溉设施建设中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的方式引进资金。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放宽资金投入的门槛,吸引民间资本。除此之外,还应当创新水利灌溉经营方式,适当提升这些设施的经营自主性。
4.4 统筹协调,建立系统的水利灌溉管理体制
目前,在水利灌溉资源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统筹协调不够到位的现象。统筹协调是合理利用水利资源的重要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水利灌溉的管理问题。在对待水利灌溉问题上,应当具备全局观念,要有大局意识,特别是上下游之间不能各自为阵。总的来说,水利灌溉资源是有限的,而统筹协调能够做到开源节流,做到水利资源分配和利用的最大化,有利于推动水利灌溉管理体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