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及其培养

2020-02-20陈燕勇何雨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11期
关键词:想象力辅导员教育

陈燕勇,罗 元,何雨芩,詹 伟

(1.广西师范大学a.教育学部;b.创新创业学院;c.附属实验幼儿园,广西桂林 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

0 引言

在高校教育中,辅导员扮演教师和管理者的角色,不仅承担授业解惑的使命,更承担“三观引领”的任务,这决定辅导员的教育能力重要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实现。回顾与总结辅导员发展实践,辅导员在教育和管理两者功能发挥上,更多呈现的是管理育人功效,而教育暖心效果相对乏力。此现状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教育想象力是重要因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和要求同向而行,辅导员要以教育的智慧来实践育人。为此,培养辅导员教育想象力是关键。

想象力是人们认识世界与获得知识的基础[1]。康德把想象力看作“在对象不在场的情况下将其呈现出来的能力”[2]。它不是教育和想象力的组合,它包含“教育的想象力和想象力的教育”[3],它体现出“创造性”和“生产性”[4]。这些论述集中反映教育想象力之于辅导员的价值体现,使辅导员能察觉教育情感与日常实践活动连接点,进而发掘最佳育人方式和及时调整自我,助推教师和学生融合共生。辅导员育人使命和专业发展的实现,教育想象力的教育显得重要和紧迫。

1 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的内涵和表征

教育关乎想象力,教育界虽有不同认识但成为共识。目前,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教育想象力的规定性,取得初步成果。整体上看,可从3 方面来理解其内涵和表征。

(1)内含情感共鸣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教育者移情进入真实的教育情境,做到对涉及每个教育对象设身处地和推己及人。其对辅导员意义体现在,有利于化解辅导员与学生的情感淡漠和教育信任危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内含预见性及再选择能力。这种能力可帮助教育者及时预见教育行为倾向和结果,进而调整教育选择和价值判断。其对辅导员的教育意义在于,有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职业规划、日常事务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的设计和组织,实现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最佳化,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3)内含破解困境的生长力。教育想象力能够扩展感知,超越和延伸教育环境,实质是超越教育者自我和超越学校教育场域,拥有更加宽广的教育视野和教育体验。其对于辅导员的功能在于,当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不是回避问题或做出简单机械的判断选择,而是超越自我思维和经验的束缚,寻求更多辅导行为和选择可能性。

在教育想象力本质内涵论述基础上,可以提炼出其基本特征:①具有先天性。所谓“先天性”,不是先于或超越于感性经验,而是不以感性经验为前提和基础。但也不是与感性经验完全无关,实际恰是在与经验的交融中凸显先天经验的特征。②具有自觉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想象力不言自明是一种教育能力要素,当面对某一教育困境、两难抉择时,教育想象力会如约而至,只是其他时间不易被人察觉。同时还表现为它是渐行渐明渐觉。③具有切身性。教育想象不是客观观察,也不是理论论辩,而是外链教育情境产生,并表现为一种相通相融的状态。它需要身临其境,而且要不断地身临其境,推己及人,在共时共感情境里激发或升级人的自我与教育意识。

2 辅导员教育想象力的特点

高校辅导员因其自身特殊性,决定其教育想象力具有鲜明特点。

(1)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主要价值特色体现在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为目标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而这功能通常以身心共鸣、教育预见及突破困境的生长力为实现。对于辅导员而言,情感共鸣的对象,是指“三观”尚未定型、有无限可塑性的大学生。教育预见和困境的突破再生是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立德树人”实现的预见。是“从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5]。从方法层面上看,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要体现于围绕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教育内容活化、管理过程优化及实践效果反思等各环节育人衔接和融合倾向;从过程层面上说,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体现为不固守陈规、不囿于经验式的教育展开,面对变化的、动态性的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时,能敏捷发现其中蕴含的教育契机和教育可能,做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教育决策和行为选择。

(2)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承载大学生价值和道德的教育内容,注重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自我发展的反思和对理想信仰的引领。这与大中小职业教育或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认证等不同,无法产生立竿见影成效。辅导员受繁重日常工作所累,往往看不到或忽视其教育行为和努力,与未来的意义和长远结果间的内在的联系,因而不易理解和察觉到其本身的教育价值。教育想象力本身包含了想象力的教育,内含对人全面发展和社会核心价值引领的张力,帮助辅导员打通连接未来的通道。

(3)辅导员的职责和定位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课程和教师,它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蕴。辅导员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和意识形态教育和整合功能与使命,无可避免地且要旗帜鲜明地强调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教育性,实行统一完整规范的管理教育体系。因此,更需要辅导员具备丰富的教育想象力,在配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的守正与创新。

3 辅导员教育想象力的功能价值

(1)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是教育管理实践智慧生成的源泉,是增进师生情感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教育问题,对教育问题解决具有决定性意义,关乎教育实践智慧生成。如果没有意识到教育问题的显性与隐性客观存在,后续的教育思考与行动都很难发生。这直接关系到辅导员的实践智慧能否使学生震动、共鸣和感动。①能帮助辅导员能够全面精准地理解学生、看到学生。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其“立德树人”任务,要以师生主客体间情感共鸣为逻辑基础。富有教育想象力的辅导员察觉和寻求一种融洽的师生交往方式和方法。②教育想象力帮助辅导员真实地洞察和创设日常教育管理实践情景。教育想象力有助于辅导员超越自我局限性功能,更能促使辅导员从党和国家教育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及学生成长需要上思考,发掘解决日常教育管理困境的诸多重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渐行渐美,充满生机和活力。

(2)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软实力,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想象力兼具探索功能和矫正功能。探索功能向前,增加了教育思考的广度;矫正功能向后,增加了教育思考的深度。无论是向前探索还是向后矫正,它都能帮助辅导员在面临大学生日常教育困境时做出向善向上的判断和道德取向,这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校乃至社会的价值和精神。事实上,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大学生的想象力的教育和培养在不同程度存在被忽视,造成一直在反复追问和思考“学生想象力贫穷”的突出问题。想象力贫穷体现在:培养出的学生缺乏想象力;课程和教学缺乏想象力;学校组织、管理及发展缺乏想象力;教育反思与探究的缺乏想象力。知识本位、惯性思维、工具价值和实证范式,不断侵蚀社会和学校秩序与融通方式,衍生出的道德危机、信任危机和精神空洞在不同程度上阻隔大学生教育及道德想象力的生长。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教育主体,当拥有深厚的教育想象力时,会精心、精致和精彩地设计日常教育、管理和实践各环节,让学生教育想象力在一场场心灵教育和成长叙事中发生。

(3)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是新时代辅导员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所谓专业化,是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6]。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指辅导员通过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逐渐成长为专业型、职业型和专家型辅导员的过程。这符合人自身发展规律且是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要求。其中更要突出道德情操、政治信念和情感认同和审美情趣,否则很难成长为师生喜爱的优秀辅导员。多数高校辅导员能意识和履行政德师德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日常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中仍不免背道而驰,如向学生传授不正当的价值观念、立场和方法,无法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固守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般搬硬套的管理方式,更有甚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这是教育想象力失真的显性症状。丰富的教育想象力能帮助辅导员在组织和实施教育和管理时,对各种目标和过程相互冲突的行为或学生问题分解进行预设,并做出最佳的教育选择,因而提升辅导员自我教育本质、教育过程和教育成长的更多理性思考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并非说教育想象力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事实上教育想象力有其自身的局限。①教育想象力是有边界的;②教育想象力看上去可以天马行空,实际上我们做不到想象一切;③移情是想象他人的重要方式,但实际上对他人的想象也是有限的;④教育想象力的核心功能在于对教育多种可能性的探究、评估和选择,这需要主体教育再生的介入,正如“想象未必就是创造,但是,创造一刻也离不开想象”[7]。

4 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培养的阻隔因素

(1)社会因素:工具价值和价值功利化分解辅导员对岗位职责和自身教育能力关心,牵制教育想象力的生成。功利化的个人和组织,是很难有对他人、社会、民族和国家的道义担当,这是辅导员教育想象力的生成面临严峻的社会和思想现实。因此需要“品德”介入和指引。没有“品德”的融合,教育想象力很难施展其精神价值。现今的社会正陷于单一功利化取向的情绪之中,使得人们简单以眼前或局部的“有用”或“无用”来判断教育的价值[8]。这对学校影响很深:机械以“有用或没用”“能帮学生找到工作”“能挣到钱”“能提升就业率”等来权衡和判断教育的价值和教育工作的成效。同时,价值学校和社会普遍缺乏对辅导员确切的认知和体会,把辅导员简单归为“学生管理者”,看不到辅导员的施教价值。辅导员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在长期得不到认可下,极易产生自卑、无奈甚至动摇的心理,逐渐放弃对职业初心和道德理想的追求,或把辅导员工作仅当成谋生的手段,这自然很难做到教育智慧的提升,造成将主题教育活动等同于“无用”功和形式,以规则的生硬灌输取代对学生细心、耐心和真心,涵养教育想象力所需的道德和价值也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学校因素:不健全的测评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削弱辅导员教育想象力生长的现实保障功效。对于辅导员的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及其发展保障,自上而下尚缺乏完整、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对于“辅导员的春天来了吗”的问题,教育界众说纷纭。有人说来了,但为何高校辅导员队伍困于出路追问。问题关键在于辅导员发展制度的保障不合乎辅导员内在规范,甚至存在制度潜在制约。健全科学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及其结果对岗位评聘、职称晋级和奖惩评价中有关键性作用。但目前高校为创一流建设中,多以量化的科研教学业绩考核辅导员,看不到和轻视不易量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业绩的价值。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投入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承认,在学术研究和发表论文较之专任教师有先天不足和局限。长此以往,辅导员创造性的教育管理热情会慢慢减退,自我效能感降低。在这种量化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往往在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的定位间难以拥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再加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强调规范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特点,教育想象力赖以生存的自主性基础被遮蔽。

(3)个人因素:辅导员专业归属感不够强、政治信仰不够坚定,降低教育想象力生长的内在动力。想象不是凭空发生的,它是属于记忆的,它须凭依于人的记忆表象和知识结构[9]。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超然物外的观察或书斋式的理论研习是远远不能够的,必须依靠长期的躬身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反思中才能获得。教育想象力的“切身性”,要求辅导员以全部热情、身心和情感投入到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但辅导员的学科专业背景与思政学科间鸿沟的弥合与融通并非朝夕易事。当前,部分辅导员钻研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不足,丧失教育想象力赖以生成的思想根基。一边对自身专业发展前景的忧虑,另一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缺乏认同,同时对政治信仰不坚定。此外,承担繁重甚至非本职的日常事务和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消耗大,重复性高,低成就感,导致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感和挫败感,这流失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的生成基础。

5 辅导员教育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辅导员教育想象力的培养和生成,除清除阻碍因素外,还需通过以下策略进行针对性培养。

(1)增强招聘、使用和培养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制度优化来推动辅导员教育想象力的培养和发生。①要依赖上下管理制度的系统优化。必须让辅导员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高校综合改革的新环境和新要求[10]。在辅导员招聘、录用机制上,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对辅导员的专业学历、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人格特征尤其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要求要硬,对此形成多层次、全面化的论证和评估机制,奠定辅导员队伍的教育想象力先天素质基础。②要建立系统长效理想信念培养机制。健全岗前培训、理论研修、进修访学和职业规范服务等配套支撑,力求阶段性成果和教育成效。岗前培训,强化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特点和价值认知及其认同和归属。理论研修,建立导师制连接和指导辅导员定期研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研修平台,做到真学、真信、真教、真用,夯实教育想象力生成的理论基础。国内外进修访学,以政策导向鼓励辅导员骨干到国内高校进修和访问,深化拓展教育视野。职业规划服务,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辅导员树立职业化理念。

(2)要提升教育和管理的人性化水平,为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培育创造良好生态场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存在着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11]。同样,辅导员的教育想象力的生成需要学校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①制定相对独立的岗位评聘、奖惩评价和职称晋升标准,对辅导员的考评要更看重其工作成效和影响力,在科研与工作成效、教学突破和实践指导间寻求平衡点。②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尊重和信任辅导员人格和道德,赋予辅导员自主性;③鼓励辅导员参多层次实践研习,使辅导员在社会交往和学生指导中,潜移默化地生成教育想象力。

(3)拓展教育实践反思深度、广度和宽度,为辅导员的教育象力涵养提供教育经验和保障平台。①强化辅导员日常教育和管理反思。其主要涉及规范和道德两个层面。规范反思是把教育反思作为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链条的关键环节,以思考教育目标、重点难点、教育方法为焦点,作为辅导员的基本职业规范;道德的反思是指辅导员要以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在“立德树人”中的价值等进行探究。②强化辅导员师生关系深层次反思。现实中,辅导员师生关系有认同感不强,情感淡漠,心理疏远,缺少“知心朋友”“人生引路人”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限制和消解了辅导员“情感共鸣”能力发挥与发展,而“情感共鸣”,恰是教育想象力的本质和要求。为此,辅导员要批判性地反思师生交往的方式和方法,自觉抵制教育浮夸风和浮躁心,以求在和谐师生交往中修炼教育想象力。③善用辅导员参照对比性反思。想象力在教育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形象是形象思维[12]。参照对比性反思要求辅导员以他人的教育情景为体验基础,吸收成直接教育经验。如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道德模范的案例叙事,同行交流平台等,都是辅导员开展参照对比反思的有效要素。辅导员积累和吸收的样式越多,其教育预见性和创造性力越强,教育想象力生成越快。

(4)重点掌握隐喻、角色扮演和叙事的方式,为辅导员教育想象力的发生提供直接方法论的指导与支撑。①教师想象的空间大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也会无限放大[13]。教育想象力的丰富或贫困取决于个人经验和方法的丰富或贫困。辅导员的学校教育想象力通过隐喻、角色扮演和叙事途径提供培养经验。②隐喻是我们认识世界、形成概念的基本方式之一[14],它将抽象的、看不见的现象转换为看得见的、身体性的现象来加以理解。中外教育中有诸多隐喻理解,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四端”;苏格拉底“宁愿受恶也不愿作恶”;康德的绝对命令;杜威的艺术道德等,这隐喻为教育想象力的生长提供资源。③角色扮演能给辅导员及学生提供他人经验为感受的真实情境。有助于辅导员获得对学生处境、需要、利益和情感获得敏感性,及推心置腹为学生的移情能力。借助这种能力,辅导员“在将来的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有了判断与选择的基础”[15],以此直接经验增强其教育想象力。④叙事研究是运用叙事思维实施教育的方法,即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故事,是培养教育想象力不可代替的中介。故事讲述给辅导员提供了生活世界、意义世界和专业情感融合,通过具有丰富的时间、空间、人物、实践、情景等画面,让辅导员激发联想、想象、陈述和隐喻,产生教育共鸣同振。

6 结语

综上所述,对辅导员教育想象力的关注、研究及其培养和运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新视角和新长点,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相呼应。辅导员教育想象力的本质内涵、表征及其价值,面临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培育路径,仍处于基础性研究,对辅导员教育想象力的拓展研究及运用与育人实践中有着重要启示和意义。同时也希望通此探索性尝试,能够激发出更多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想象力辅导员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看见你的想象力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打开新的想象力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