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药学科研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初探
2020-02-20江欣欣
江欣欣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1 引言
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药学科研实验室是开展药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随着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医药人才需求增加,药学实验科学研究不断增多,医药科研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尤其重要。药学科研实验室涉及领域有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以及药物化学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本文通过对药学科研实验室的实验经验以及管理经验,从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实验药品、实验动物的管理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着手,提出加强药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建议。
2 高校药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
2.1 药学科研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药学研究实验过程中,实验研究者会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各种有毒试剂,诸如进行涂片实验、微生物培养实验、化验鉴定实验、血清内脏处理、病理学研究等。高校药学研究人员大都缺乏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和欠缺生物安全知识,在实验室里侧重于科学研究而忽视了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2.2 药学科研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高校药学科研实验室直接使用其校级的安全管理制度, 没有根据药学专业的自身特点,药学系部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科研实验室没有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制度执行力度不足,一些科研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2.3 实验药品、实验动物管理不完善
药学科研实验室所用药品试剂储存不规范,种类繁多,实验室的试剂柜不能满足大量药品存放,导致实验室药品无法实行分类存放。高校科研实验室不配备饲养实验动物的条件,却饲养实验动物进行实验。实验后的尸体、垫料、粪便等不妥当处理。
3 加强高校药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议
3.1 加强生物安全意识和药学研究人员的教育培训
高校应定期开展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涉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消毒杀菌技术规范、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使实验研究人员明确实验过程中潜在的生物危险因素以及危害程度,具备应对突发事故的心理准备和应急能力[1]。药学科研实验室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学习生物安全知识,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熟悉使用生物安全装备、规范实验操作、以及增强应急能力,有效预防发生安全事故和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3.2 加强药学研究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建立完善各种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药品研究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科研实验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前提。贯彻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认真学习。根据实验室自身实际出发,对不同的实验室安全问题,建立完善药物研究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实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
完善并严格执行药学研究实验室规章制度,明晰职权,加强执行落实,以确保科研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科学研究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应以学校和科研的发展情况为根据及时进行修订。
3.3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
科研实验室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专人专职巡查监督管理实验室的安全,将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细化到个人。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开展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讨论会,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对药学各科研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提出问题并采取计划要求整改,使实验室朝规范有序地发展。并且还要针对各科研实验室的特性,制定合理、全面、具有可操性的实验室安全预案。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以及应急措施,确保将人员和实验室的损害降到最低。
3.4 加强科研实验室药品使用管理
药学系科研实验室应当有化学药品库、生物药品库并出入库有台账登记,药品的采购、领用和清理等应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药品试剂库内应满足安全条件,分类摆放,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并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和防护用品,严禁烟火。
3.5 对药学研究的实验动物增强管理
实验中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从合格的实验动物中心采购,实验动物有合格证。购买后若不能及时开展动物实验使用动物,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实验动物进行管理,做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所用的实验动物是否带有传染性病原体,实验科研人员必须做好生物安全保护措施,避免因实验动物而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动物注射药物进行解剖处理后,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实验结束或实验动物死亡后,对实验动物的尸体、器官、被褥垫料和粪便等进行统一处理。不得随意将实验动物尸体以及器官丢进一般生活垃圾池或食用。若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观察饲养等实验时,高校科研实验室应当具备饲养实验动物的条件,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3.6 加强科研实验废弃物的管理
药学科研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有被微生物污染的废弃物、生物样本、培养基、化学废液等,应将各种不同类的废弃物分类整理回收处置。没有污染的实验室垃圾跟一般的生活垃圾一样处理;注射器、采血针等应密闭存放,交由学校统一回收处理;血清、动物细胞、微生物培养基以及培养物等应经高压消毒杀菌处理;实验动物尸体、组织器官等统一高压消毒杀菌,禁止将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物品带离实验室,避免致病菌外泄实验室,从而避免对实验室及周围环境的造成污染,确保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安全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3]。
3.7 药学科研实验室应定期清洁、消毒
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对实验室进行消毒,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做好环境卫生清理,开展实验场所消毒清洁工作。每次实验结束后,立即对实验操作台和地面等进行清洗消毒,开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杀菌,用高压灭菌或消毒剂浸泡的方式对使用过的实验工具解剖工具等进行消毒[4]。
4 结语
生物安全管理是药学科研实验室进行药学专业科研的重要管理之一。药学科研实验室是进行药学科学研究以及培养药学专业科研人才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生物安全直接关系到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所以,实验室内应当安排不同区域进行细菌实验、细胞培养实验、图像分析实验、动物解剖处理实验等实验。药学科研实验室应配备生物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并落实到位,加强对科研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生物安全意识。从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药品、实验动物、实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来加强药学科研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为高校药学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