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减贫事业的“独龙江样本”

2020-02-20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调研组

云南社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独龙族独龙江精准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调研组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难题,同时也是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和冲突问题的导火索。”①公晓昱、何得桂:《基于贫困治理视野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西部学刊》2020 年6 月上半月刊。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减轻贫困是一个面临多方面困境的世界难题”②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and the World Bank:potential directions for change.The World Bank,1992.,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和共同理想,是人类共同的使命。随着中国扶贫工作进入最后脱贫攻坚阶段,农村贫困地区的孤岛效应更为明显,这些地区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战场。“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③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求是》2020 年6 月第11 期。,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④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年,第6 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和对全世界的庄严宣告。

当前,贫困地区正处于全面脱贫和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解读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精准脱贫方案,解决“孤岛效应”对全民小康的阻碍,破解小集中、大分散、区域性贫困问题已成为“十三五”中后期的工作重点。

一、精准扶贫的理论研究框架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扶贫脱贫的新理念——精准扶贫。①《习近平眼中,扶贫工作需要攻克哪些难关?》,2016 年2 月15 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4/c_128708438.htm.“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参见《习近平论扶贫工作— —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2015 年12 月1 日,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5-12/01/c_128491293.htm.,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贫困问题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的重大问题。精准扶贫作为目前中国扶贫、脱贫的主要方式,是在经济减贫效应衰减情况下采取的极具针对性的措施③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贵州社会科学》2015 年第5 期。,是中国特色扶贫战略模式的阶段性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思想已纳入到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通过一项项政策措施将国家扶贫的物质通过“精准滴灌”的方式输送到贫困之根,进而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

从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及实践发展来看,历经了概念雏形到政策落实,从贫困区的划分到县、村、户层层精准的过程,精准扶贫的含义由浅入深,得到不断丰富。扶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体现出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④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针对贫困地区的差异,对扶贫对象采取差异化脱贫政策,通过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解决脱贫难的问题⑤王思铁:《浅谈精准扶贫》,2016 年4 月20 日,http://www.scfpym.gov.cn/show.aspxid=2521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五年计划中,中国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设定为扶贫开发的基本方略,通过遵循科学有序的扶贫方式,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策针对贫困村户开展联动帮扶和分类管理,并引入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开展精准考核的过程。⑥李鵾:《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意涵、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基于对广东省和湖北恩施的调查比较》,《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14 期。从政策文件和学者研究来看,精准扶贫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节资源的再分配,利用财政资源的拨付,将款项直接输送到精准识别出的贫困群体中,进而把握区域贫困原因、找准扶贫方式,快、准、稳地实现贫困村户的脱贫攻坚工作,从技术方面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等问题,更从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确把握致贫原因、滴灌式的精准帮扶、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来全面把握精准扶贫内涵。⑦莫光辉:《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 年第2 期。

本文立足于精准扶贫理念,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考核三个方面入手,阐释独龙江的脱贫之路,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调研组2020 年8 月深入独龙江田野调查所得,从独龙江脱贫攻坚的成效和经验入手研究,探索独龙族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性跨越”⑧张可佳:《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独龙族研究述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4 期。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全面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政策参考。

二、精准识别:独龙江及其贫困之源⑨本文此后未标明的数据均由独龙江乡人民政府提供。

云南省集少数民族、边境山区、深度贫困等多位致贫因素为一体,尤其以独龙族减贫任务最为艰巨。长期聚居在独龙江地区的独龙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为数不多的“跨境”“直过”和“人口较少”民族。21 世纪以来,独龙族贫困状况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实施“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综合发展五年规划”,助推独龙族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独龙族世居于中缅边境的独龙江河谷,是横断山脉三江并流核心区,虽然生态环境极其优美,但生存条件却极端恶劣,脱贫攻坚的起点低、难度大。

(一)地理制约 交通闭塞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毗邻缅甸,地处滇藏结合部,属于典型的“两山夹一江”自然地理格局,是中国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由于长期封闭,这里曾被誉为“云南最后的秘境”。全乡总面积1994 平方公里,是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现居住人口4153 人。独龙族是中国28 个总人口在30 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9 个“直过民族”之一。独龙江乡地处横断山脉的核心区,位于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西部地槽区与中国东部地台区之间的康滇地轴,印支运动使区内褶皱隆起成陆,并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古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广布,现代冰川作用发育及重力地貌作用,年降水量在2932—4000 毫米之间,是亚洲三大“雨极”之一,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复杂的地质结构、长期投入不足,造成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使独龙江地区成为生存条件较恶劣、生产条件较薄弱的区域之一,这使得独龙江乡成为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最后一个移动通信设施联通的乡。

到2009 年末,独龙江乡还有12 个自然村不通公路,31 个自然村不通电,1/3 的群众饮水困难;没有邮政所和金融服务机构;师资力量薄弱,受教育年限仅为4.7 年,1/3 的群众还未脱盲;缺医少药现象突出;没有支柱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群众吃粮基本靠退耕还林补助粮,花钱靠农村低保,人均生产粮食201 公斤,人均经济纯收入916 元,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生产基础极其薄弱,处于整乡整族贫困状态。

(二)粗放作业 产业单一

基于独龙江独特的“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的地理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居住在这里的独龙族人民整体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社会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民族。农业以草果、花椒、核桃和重楼种植为主,畜牧业主要以独龙鸡保护和扩繁为主。但是由于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制约,可利用的耕种土地特别是可保水保肥的土地较少,加上当地居民对农牧业管理粗放,导致农作物收成低,自身保障系数不足。①李建双:《独龙江区域脱贫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工业大学,2017 年,第20 页。该地区的第二产业原有基础薄弱,因资源开发难度较大,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第三产业也因为起步晚,旅游设施尚不完善,没有形成“吃—住—玩”一条龙服务,当地居民创收少。当地道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务虽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均处于起步阶段。粗放作业习惯、薄弱的三大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的制约,使当地发展一直受限。

总而言之,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前,独龙江的贫困一是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导致建设成本高、工作成本高、生活成本高和干部群众收入低。二是社会发育程度低。独龙族属于“直过”民族,独龙族群众基本靠退耕还林补助和农村低保生活,产业结构单一,社会事业滞后。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道路、电力、水、通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处于零起点状态。四是生态保护任务重压力大。全乡处于“三江并流”腹地,是主体功能区中的限制开发区,近90%的面积属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生态环境的约束作用明显,保护任务繁重。独龙江乡在这样的深度贫困状态下,社会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民族,几乎包罗了人类贫困史上所有的贫困现象,成为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是“三区三州”国家层面深度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在很多独龙族群众心里,贫穷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所有人都会问:这样的贫情条件下独龙江是如何实现整族脱贫的?

三、精准帮扶:独龙江的脱贫之路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独龙江脱贫难题,2014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回信、一次接见”独龙族干部群众,国家实施精准脱贫方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独龙江,独龙江通过清晰的工作理念、精准的工作方略、扎实的工作方法,终得打开摆脱贫困之门的金钥匙,使深度贫困的独龙族实现了从整体贫困到率先整族脱贫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实例。

(一)精准发展支柱产业

独龙江的产业发展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多方因素,创造了林、农、牧、游“复合”特色经营模式,形成了以草果种植为主,以重楼等中药材种植、独龙牛和独龙蜂等养殖为辅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通过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仅草果一项全乡种植6.8 万余亩,人均超过16 亩,人均年增收2648 元,预计3 年后全部挂果,产值还能翻番,草果摇身一变成了独龙江增收致富的“金果果”。特色产业选育精准,“草果脱贫、文旅致富”的产业发展思路深入人心,复合型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生态观光、民族文化体验、生物多样性研学“三位一体”的旅游融合发展之路雏形已现,实现户均1—2 个稳固特色产业。当地政府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建设产业美、民居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五美乡村”,大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增加群众增收渠道。通过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行动,确保群众吃上干净水、放心水,独龙江群众改变了过去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从“吃得饱、吃得好、饮水安全”三个层面彻底解决了“不愁吃”的问题。

(二)精准改善居住环境

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让雪山天堑变通途,结束了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2011 年,当地建设完成5 座跨江大桥、4 座生产便桥,结束了出门用溜索的历史。建设完成滇藏界至中缅边界107.5 公里的边防公路和村组公路,至此独龙江基本的交通网络形成,结束了外部物资进不了独龙江的历史。当地政府开展工程施工、种植养殖、旅游服务、木雕工艺、机动车驾驶、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乡村导游等技能知识培训,鼓励独龙族人外出就业、自主创业,目前从事运输、旅游餐饮、个体经商、手工艺品制作和外出务工的独龙族群众占全乡总人口的40%以上,新兴的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加速了独龙族群众认识和融入外面世界的进程,进一步打开了独龙族群众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收入。独龙族人民彻底告别了过去没有铺盖被褥、一年四季只穿一件独龙毯裁剪的衣服,甚至无衣可穿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了“不愁穿”的问题。

同时,独龙江兴建独龙新寨,实现独龙族农村人畜分离,将原先分散的41 个自然村易地搬迁至水、电、路、卫生、文化设施齐全的28 个集中安置点,建成独具民族特色的安居房1068 套,实现全乡群众安全住房100%保障。如今每个独龙族群众都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独龙江“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三)精准服务民生事业

首先,独龙江乡注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扶贫工作,建设完成1 所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和4个小学教学点,独龙江乡6 个村委会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实施“雨露计划”等社会助学行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覆盖,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连续五年保持在100%。当地还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形成以“三通两平台”为基础,包括幼教云、职教云、班班通、人人通等系列产品的信息化教育。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全族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做到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2019 年,独龙族有了第一个女硕士研究生,广大独龙族群众“到2035 年,争取每户都有一个大学生”的心愿正逐步实现,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不复存在,独龙江“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其次,独龙江完成乡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医疗卫生用房建筑面积达2679 平方米,配备齐全了彩超、X 光机、手术台、洗胃机、心电护理仪、多功能麻醉机等乡镇卫生院必备的医疗卫生器材设备,基层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实现参保率100%,大病、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100%。严格实施社会兜底政策,做到应纳则纳、应兜则兜,全面巩固六类人员及边缘户收入问题。卫生事业的发展,解决了独龙江缺医少药、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独龙江“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四)精准实现文明脱贫

独龙江紧扣生态主题,推动退耕还林、以电代柴,成立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立足富集的绿色资源,顺应自然规律,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生活,坚持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控制草果种植面积和种植范围,顺势发展重楼产业,提高单位土地生产效率,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广袤无边的山林、美丽怡人的自然风光等都成为致富的“聚宝盆”,真正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脱贫难题,让处于深度贫困的独龙族人民摆脱了长期贫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了却习近平总书记对独龙族困难群众“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的牵挂。

四、精准考核:独龙江的小康之象

数据无言,但诉说着山乡巨变;时间为证,见证着独龙江的跨越之路。今天的独龙江路通了、灯亮了、房子牢了、产业强了、环境靓了、保障足了、百姓笑了。交通、通讯基础设施明显完善,九年一贯制学校、独龙族博物馆、敬老院、中心卫生院、文化站、农村信用社等基本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老县长”高德荣说:“短短几年时间里,独龙族人从没见过车,到听说车,到看见过车,再到现在买车并且会开车”,这生动形象地说明独龙江正从贫困、封闭走向幸福、美丽。独龙江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独龙族优秀的共产党员——“老县长”高德荣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扎根独龙江长达10 年的孔玉才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独龙江正大步朝着“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伟大目标迈进。

“公路通到独龙江,公路弯弯绕雪山,汽车进来喜洋洋,独龙人民笑开颜啊哟拉哟。”独龙族老百姓高礼生的一首《幸福不忘共产党》唱出了独龙族人民的心声,也唱出了独龙江脱贫攻坚的光辉成就,更唱出了新时代一个走向全面小康的独龙族发展奇迹。独龙江几乎包罗了人类贫困史上所有的贫困现象,独龙族整族脱贫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一项壮举,兑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为世界其他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树立了标杆。独龙江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是人类减贫事业的一个样本。

五、共享精准脱贫成果:独龙江的“蝶变密钥”

独龙族从原始社会生活状态,脱离贫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从整族深度贫困到整族全面脱贫,实现了历史性“蝶变”,是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的缩影,亦是对扶贫开发历程的肯定,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了方案,美国《赫芬顿邮报》评论:“如果我们能从中国的努力中汲取经验,在全球创造另一个中国奇迹,那么,甚至可以说,我们将永远带领人类走出贫困。”①《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成就启示》,新华社2016 年2 月14 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4/c_1118037078.htm.独龙江取得历史巨变的经验,揭示了一个民族一步跨千年的“蝶变密钥”,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其意义是世界性的,影响是全人类的。

② 施从美、陈小琴:《“文件政治”研究的方法初探》,《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 年第2 期。

(一)政策引导是精准脱贫的关键

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指明了扶贫脱贫的工作路子和方向,具有强烈的政策引导作用。③谢小芹:《中国精准脱贫过程中的“抓典型”及其生产逻辑——基于云南省小寨村的个案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20 年第9 期。云南省人民政府根据省内15 个特有民族制定脱贫发展方案,包括《云南省贫困县分年度脱贫摘帽计划》《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 年)》等5 项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独龙江的脱贫工作才得以圆满完成。

脱贫攻坚以来,党中央自上而下建立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政策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工作体系,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八方支援的社会动员体系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脱贫攻坚的制度体系;各级政府统筹制定了一系列脱贫攻坚方针政策,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在实处,诚如独龙族群众发自内心所唱的那样“党的政策就是好,幸福不忘共产党”。独龙江的脱贫,更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特殊关心关怀。2014 年以来,短短五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信”和“一次接见”独龙族群众,给独龙族整族脱贫提供了方向和遵循,增强了勤劳的独龙族人民摆脱贫困的信心,使他们不辱使命,奋勇前行。

(二)制度融入是精准扶贫的保障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完善,给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根本性、决定性的制度优势。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和对全世界的庄严宣告。

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十三五”规划和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④李毅:《精准扶贫研究综述》,《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4 期。独龙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代表,其脱贫攻坚工作的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形成大扶贫格局,推进精准脱贫,实施精准方略,拿出“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才打破了贫困人口减到一定数量就减不动的瓶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走出了一条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治理之路,推动独龙江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类减贫事业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政府市场双手推动扶贫工作

贫困地区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少数民族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文化、习俗和规范,因此减贫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政府强力推动的市场化过程。①王晓毅:《反思的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基于滇西北和贵州的案例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4 期。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改革,更是利用财政手段集中市场资源,对症下药,通过政府财政政策和市场调控行为助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恰是政府与市场双作用的结果。独龙江脱贫是在改变以往大水漫灌式扶贫方式的前提下,因村因户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精准发力形成“拳头效应”。当地政府着眼“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既着力解决迫在眉睫的“两不愁三保障”民生问题,又立足于独龙江独特的资源禀赋,顺应科学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放眼谋划长远发展的愿景,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创新实践“五到一线”工作法,把“六个精准”的要求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中,精准发力,根据“造血”功能需要来“输血”,靶向施策斩断“穷根”,真正做到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四)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扶贫开发

“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②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年,第50 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是在政府引导下积极引入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新一轮的扶贫攻坚之中,激发社会扶贫活力,实现多元参与的扶贫模式。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正是通过整合全社会各方力量,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有效动员、整合和精准配置,从而形成强大合力,主要体现在结对帮扶、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方面。社会各界聚焦独龙江,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倾心、倾情、倾力相助,尤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帮扶干部克服大雪封山、远离亲人的困难,扎根边疆,奉献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独龙江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广泛参与、八方支援的社会动员体系的生动实践。

(五)精神脱贫才是精准脱贫的核心

“幸福不会从天降。”“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摆脱贫困既要摆脱物质的贫困,更要摆脱精神的贫困。“只要精神在,高山给我们低头,洪水给我们让路”,“人民楷模”高德荣老县长的话生动诠释了独龙族人在有天无地的独龙江练就的顶天立地的气魄,也是独龙族群众最生动的精神写照。在独龙江以“老县长”为代表的干部用“说给群众千百遍,不如带着干一遍”工作作风彰显公仆本色,群众用“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和“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思想转变,凝聚起了独龙族人越战越勇的磅礴力量,把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高效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

六、结语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以后,我们应展望未来,肩负“再出发”的历史使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前进。独龙族作为精准脱贫阶段的一个缩影,能够实现整族脱贫,意味着独龙族群众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独龙族群众得以共享改革成功的结果。独龙江在脱贫摘帽后,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要求,制定并启动实施《独龙江乡“巩固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大力培育绿色生态农业,全力打造独龙江旅游品牌,积极创建独龙风情小镇,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更大、更长远和可持续的扶贫效益、发展效益不断探索。明天的独龙江必定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魅力无穷的人间仙境,也是奋进的独龙族人民永世守护的美好家园。

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无数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的时代,在中国脱贫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画卷中,独龙族整族脱贫可以让世界任何贫困落后的地方看到希望,也是生动实践推进理论创新的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理论内涵。独龙江脱贫的实践为人类减贫事业、为构建马克思主义人类减贫理论提供了鲜活样本。

猜你喜欢

独龙族独龙江精准
整族脱贫后独龙族研究综述
最后的蝴蝶部落
——独龙族纹面女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独龙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今日独龙江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独龙江调研时盛赞独龙江
——人间天堂独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