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的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与资源保护实践
——以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为例

2020-02-20江莉

建筑与装饰 2020年34期
关键词:风光带人文景观滨江

江莉

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1 项目背景

近年来,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指引下,长江大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了重大进展。南京是江苏省唯一一个跨江布局的城市,是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而幕燕滨江风光带是南京对外展示滨江岸线修复、长江大保护工作的一张名片——关停搬迁工业企业、矿山、码头,这里如涅槃重生般重现绿色,成为真正的生态滨江岸线[1]。

2 项目概况

幕燕滨江风貌区位于南京主城北部,拥有约6公里滨江岸线,区域交通便利,水陆交通发达。“金陵古佳丽地,而北郊为最”,古金陵四十八景中幕府山就占六景。这里兼备山、水、林等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是最能体现南京历史人文景观与大江风貌的窗口地区。风貌区规划面积695.54公顷,风貌协调区面积306.98公顷。曾经,长年开山采石给幕府山地形地貌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主峰变成深坑,沿江岩壁满目疮痍。1998年,幕府山开始植被恢复工程;2001年,幕燕市级风景名胜区成立。2007年,《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批复。近十年来,风貌区的区域功能得以明确,景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为南京市重要的市民休闲场所。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幕燕滨江风貌区的周边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景区外部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景区内部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梳理和挖掘,原有规划已无法满足当前规划管理的需求[2]。

3 现状问题总结

①现状景点缺乏核心项目带动,品牌号召力不强。②风貌区中现状恢复的景点较多,耗资较大。③现状景点位置分散、缺少串联。④旅游服务配套有待完善,游客游览停留时间短。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⑥风貌区分属两个行政区,且有多条城市道路过境,建设、管理协调难度大。

4 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新要求

2019《南京市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项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四项重点任务:①打造绿色生态带,提升滨江颜值。②打造转型发展带,释放内生动能。③打造人文景观带,讲好南京故事。④打造严管示范带,实现永续发展。

在打造“人文景观带,讲好南京故事”中,提出了实施滨江风光带建设工程、实施滨江夜景亮化工程、实施滨江文化提升工程、实施长江国际旅游黄金带建设工程四个方面。

5 总体规划

(1)规划目标。规划从文化复兴、生态修复、旅游度假、公共休闲和实施操作五个关键问题出发,强调“长江文化荟萃、山水城林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三大特色,营造江山一览、山上登高、林中听经、溶洞探幽、江畔寻踪五大体验,打造“彰显古都滨江特色风貌”的品牌项目,提升南京旅游国际吸引力的文旅融合新地标,引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化建设的示范区。

(2)总体规划结构。以“一脉两带、三片十园、十二台四十八景”为总体规划结构,登高望江脉、滨江风情带和城市风貌带串联历史古迹片、城市活力片和生态休闲片,十园、十二台、四十八景如星辰散落其中,熠熠生辉。总体布局分为山林生态区、山林游憩区、主题文化区、长江风情带、史迹游览区、滨江风光带共六个大区,以五马渡为水上门户,燕子矶古镇为东门户,上元门为西门户。

(3)资源分类保护规划。山林保护特别强调对观音阁、头台洞沿线、达摩古洞、西山头等沿江石灰岩地带上的特有树种秤锤树、青檀、铜钱树进行重点保护;对幕府山风景区中、东部具有强烈过渡性特征的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重点保护、维护原生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严控外来入侵物种,保护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生境。水系保护中对长江滨江岸线严格按照国家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相关要求。其余景观水系以水生态保护、治理为前提,利用海绵城市的生态手段沟通山脚现有水系,严格禁止污水排入。文物古迹保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并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严格落实保护要求。同时,对没有定级的文物古迹,设定相应的暂保等级,进行相关申报和保护。

(4)典型景观规划。幕燕滨江风貌区是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的风貌区,其典型景观有:①大江风貌:南京市区欣赏大江风貌的最佳地段。规划开展山顶观江、滨江风光带游览和江上游览等项目。②溶洞景观: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沿江十二洞(现存七个)。对现有名胜古迹进行保护和修复;对消失的溶洞景点通过其他途径宣传和展示。③佛教文化资源:达摩洞景点、历史寺庙众多。规划结合达摩洞现有建筑打造万里长江第一渡博物馆、夜间灯光秀;对永济寺进行景点恢复,形成佛教文化体验的集中区域。④明城墙文化:严格遵循明外郭上位规划,做好观音门、佛宁门和上元门遗址保护工作。⑤近代工业遗存:规划白云石矿为矿坑生态主题园,其余宕口形成各类专类园,对港一地块、曙光机械厂等工业遗存进行保护和利用。植物景观规划在保证风貌区自然植被保护的基础上,根据各景园的文化内涵,选择特色乡土性地带性植物,构建符合植被生态学特性的群落结构,形成:自然生态林系统、人工风景林系统、城市休闲林系统、滨江风景林系统、湿生植物景观、岩生植物景观和专类园。建筑景观规划遵循“宜小不宜大,宜藏不宜露,宜分散不宜集中”的原则,建筑风格和高度与景区功能相结合,与环境相协调,鼓励通过屋顶绿化、地景建筑、坡顶建筑等处理,消减和弱化风貌区内的建筑体量。

6 结束语

本次规划希望在“生态大保护”的背景下指导幕燕风貌区的发展建设走出一条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新型特色道路,成为南京在长江经济带上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新名片。

猜你喜欢

风光带人文景观滨江
沿江风光带可真美
城市沿江风光带的公共性探究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丹麦DALI 5.1.2全景声,家里的角落处处有影音 滨江一号多功能影院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元素的作用探析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民建工程要加强人文景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