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思维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优化研究

2020-02-20孟兆生岳彩霞周英鸿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要素设置

孟兆生,岳彩霞,周英鸿,郭 凡,李 想,郑 伟

(黑龙江工程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专业结构设置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人才需求的交汇点,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平衡点,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节点,涉及学校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架构,关联社会经济供给侧结构的调整。专业结构设置既要考虑向上的发展空间又要考虑到社会对学校专业的最低诉求。向上要考虑国际竞争的预留发展空间和科技进步发展速度的前瞻性余量,始终使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处于国际国内领先优势;向下要对社会需求和家庭的期望给予满足,使毕业生毕业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专业结构只有实施动态调整才能对学校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作用于人才质量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对改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供给侧结构以及科学设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规格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合理的专业结构决定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新常态下,面对区域经济新需求,如何做到实时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专业设置精准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结构与其影响要素的关系

专业结构设置受多元要素的影响,从横向看:有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主体要素即学校自身供给侧结构决定着专业的结构,直接影响着专业的设置,如学校层面:培养理念、办学定位、培养架构;专业层面: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平台构建;课程层面: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教材选定等。客体要素有地方经济供给侧结构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一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二是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与地方经济要有机地契合,达到供需平衡,这个契合既有数量上的平衡也有规格上的契合。从纵向看:专业设置和调整有宏观要素和微观要素。宏观要素诸如世界经济形势和科技进步状态影响着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专业调整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专业要走在科技的前沿,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微观要素包括政府监管、社会评价、家庭诉求和期望。专业设置要在政府“放管服”的政策制约和指导下进行,政府要统筹各个学校的专业布局。社会评价是以需求为导向,根据就业质量评价专业设置合理性,如收入状况、专业相关度、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每个家庭只有1到2个孩子,这些孩子承载着家族的希望和梦想,专业设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岗位,专业设置要满足学生就业的基本要求[2]。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结构与其影响要素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结构与其影响要素的关系

2 构建多元思维模型的理念

2.1 建立多元要素模型

如果将本科院校专业结构作为一个系统来看,那么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对这个系统的优化过程中涉及的变量很多,是多个变量的函数,因此需要我们构建多元要素模型去研究这个问题。如上所述专业结构优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多元的复杂系统。表达如式(1)。

Y=f(∑Zm+∑Kn+∑Hi+∑Wj)

(1)

式中:Y为专业结构优化,Zm为主体要素,Kn为客体要素,Hi为宏观要素,Wj为微观要素。

专业优化涉及的因素很多,要构建多元要素的概念,从这些多元因素中抓住关键要素,与时俱进,专业优化要随着社会的进化而进化,而这些要素是时间的函数,每一个要素都是动态函数,因此专业结构的优化也是动态的,而非一成不变的,当然这些要素的变化速率不同,有的很快,周期很短,有的很慢,周期很长。针对这一动态效益专业优化需要建立多元思维模型。

2.2 建立多元思维模式

思维是思想、思考,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等高级思想活动,它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是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思维力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能力。它包括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判断及抽象等能力[3]。

专业优化受多元要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多元思维模式,去优化专业。

2.2.1 系统性思维

专业设置涉及诸多要素,每一要素对专业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具有整体观,建立系统思维的理念。学校的毕业生是学校的输出端,又是地方经济供给侧的输入端的一个人力资源要素,因此既要考虑学校自身的供给侧结构的架构,又要考虑到地方经济新常态下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提高专业与地方经济的契合度。专业设置要具有前瞻性,要考虑到世界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为专业发展预留上升空间,提高专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度。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个人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和学生对学校专业充满了期待,这关系到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奠定基础,因此专业设置要提高社会和家庭对就业的满意度。

2.2.2 系统闭环控制思维

用系统优化理论来研究专业时,把专业作为一个质量、刚度和阻尼特性的系统,系统从初始状态下一旦启动,必将经历一个复杂而广泛的动态调整过程。

其中:系统的质量,取决于学校领导班子对专业设置及其优化的重视程度、各二级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全体教职工的能力水平、内部治理机制等系统的软参数;

系统的刚度,取决于专业优化的内部外部环境、条件、资金支持力度、师资队伍条件等硬参数;

系统的阻尼,取决于社会风气、家庭期待、学生个人愿望等干扰所造成的阻力。

由此建立一个具有质量、刚度和阻尼特性等参数有关的复杂动态系统模型,要使系统优化,就要使系统的质量、刚度和阻尼达到最佳组合,并不断反馈控制,得到输入作用下的响应,从而揭示系统的结构参数和动态性能之间的关系,使系统输出达到最佳效果,这就是系统控制论的思维模型[4]。

2.2.3 信息共享思维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信息反映事物内部属性、状态、结构、相互联系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共享的意思是分享,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大数据时代标志着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也为各行各业信息共享提供了发展机会,这对于专业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建立信息共享思维,一是建立信息共享的制度和机制,在学校制定收集和发布信息的措施。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投入资金和人力时刻收集整理来自国内外、省内外、校内外的信息,并做好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加以利用。三是发布校内信息给学校外部,包括用人单位、就业市场和学生家庭。时刻保持校内外信息的畅通和对称,这样有利于在专业优化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5]。

2.2.4 预见性思维

预见性思维是思维的品质之一。指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状况预先作出推测的思维特征。思维的预见性决定于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思维是依据已有事实对客观事物本质的间接的和概括性的反映。要实现思维的预见性,要求决策者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及现实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深刻的把握[6]。

现代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对现实情况的了解和预测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法和手段,如预测学、数理统计、未来学和模型论等。思维的预见性品质对于现代决策者来说十分重要。如果说“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那么,没有预见,也就没有决策[7]。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要培养预见性思维,根据经济社会和用人市场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有预见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3 专业结构随影响要素的动态响应机制

3.1 基于应用型本科学校多元要素构成的特点,以系统性思维为基础,构建信息共享与闭环反馈机制

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政府要利用拥有的丰富数据资源和政策信息优势,搭建大数据、云管理与分析平台,为发展状况不平衡的地方高校提供有效的社会发展、产业经济、人才需求和资源配置等相关数据或专项扩展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激励和引导地方高校自主展开专业设置、布局及优化,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调整。

专业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系统工程论的理念下,构建专业设置和优化的动态响应系统。一是调整好系统的质量,即学校领导班子加强对专业设置及其优化的重视,是提高系统质量的根本保证;各二级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是专业设置和优化的基础。二是调整好系统的刚度,即做好专业优化的内部外部环境保障,增加资金支持的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调整好系统的阻尼,排除外来干扰和内部的负面情绪,营造专业设置与优化的良好的环境[8]。

在专业优化系统控制过程中,要建立信息共享与反馈机制,及时将输出端的信息反馈给输入端,以便及时动态调整整个系统的参数,即与专业相关的条件,最终调整专业设置和优化专业结构,各专业招生的数量和比例。

3.2 基于地方经济供给侧结构,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调整机制,以特色为牵引的专业优化机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经济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而高校是地方经济的重要供给侧要素之一,即人才的供给。社会需求是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外在导向和内在驱动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要考虑到地方经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地方经济的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专业的设置和专业招生数量。当然还要考虑毕业生的人才流动状况,也就是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形势。目前国内各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因区域而各有侧重,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优化专业时既要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又要考虑国家发展整体上对人才需求情况。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时刻跟踪市场需求信息和需求趋势,这是解决专业优化系统的横向平衡问题。例如,目前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而现在高校所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比重比较小,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作为应用型高校务必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达到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9]。

3.3 基于高校科技的先导性作用,预判新兴专业发展趋势,建立科技前沿性专业发展机制

目前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尤其是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此起彼伏,高校应该建立预见性思维,未雨绸缪,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的先导性作用,设立一些具有前沿性的专业,多出成果,发挥引领作用。目前好多的科技进步大多来自于企业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型高校处于跟跑的被动局面,因此需要建立科技前沿性专业发展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研发功能,利用智力优势,建立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体制机制,焕发高校科技的活力,为高校的科技质量提升助力[10]。

4 结 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由纵横两个方位组成的系统,涉及主观与客观多个要素,因而需要我们构建系统性思维、闭环控制思维、信息共享思维和预见性思维等模式,从而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要素为特征,建立以系统性思维为基础的信息共享与闭环反馈机制;基于地方经济供给侧结构,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调整机制,以特色为牵引的专业优化机制;基于高校科技的先导性作用,预判新兴专业发展趋势,建立科技前沿性专业发展机制。这样才能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更合理,专业优化更及时精准,实现动态响应机制。

猜你喜欢

应用型要素设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