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20-02-20张新宇张海华韩菲菲蔡熙姮李光玉
■张新宇 张海华 钟 伟 韩菲菲 蔡熙姮 李光玉*
(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112;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铜在机体中主要以辅酶的形式存在,参与动物毛皮生长、毛色形成、造血、繁殖和免疫等生命活动[1]。有报道表明,日粮中添加铜可以提高家畜生长性能[2],但微量元素铜对乌苏里貉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前市场上可用于饲料添加剂的铜源种类繁多,为貉生产中选择适合铜源增添很大困难,因此研究并明确铜源和铜水平对育成期雄性乌苏里貉生产性能的影响,对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适宜的铜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但不同动物种类对不同铜源的吸收利用有一定的差异[3-6]。胡二永[7]研究表明,在仔猪日粮中添加60 mg/kg 甘氨酸铜与200 mg/kg CuSO4具有相似的促生长效果,但甘氨酸铜组猪粪中铜含量较低,更有利于环保。也有学者证实,在仔鸡养殖中蛋氨酸铜的利用效率高于碱式氯化铜且高于硫酸铜[8]。毛皮动物铜源利用规律与传统家畜相似,钟伟等[9]研究发现,银狐饲粮中添加柠檬酸铜的促生长效果高于甘氨酸螯合铜、蛋氨酸螯合铜和硫酸铜。吴学壮等[10]和刘志等[11]在水貂和蓝狐的研究中表明,蛋氨酸铜的促生长效果更优异于碱式氯化铜和硫酸铜。乌苏里貉作为我国饲养的主要毛皮动物,关于铜方面研究较少,其对不同铜源的利用与其他动物相比是否存在差异仍不清楚。本试验拟选用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及蛋氨酸铜作为铜源,研究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貉健康养殖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选择农业部长白山野生生物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饲养的乌苏里貉,随机选取(60±5)日龄、健康、体重相近雄性乌苏里貉60 只,随机分成4 组(Ⅰ~Ⅳ组),每组15 只,每只单笼饲养,各组初始体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1.2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粮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添加硫酸铜40 mg/kg(Ⅰ组)、碱式氯化铜40 mg/kg(Ⅱ组)、混合铜40 mg/kg(Ⅲ组)和蛋氨酸铜40 mg/kg(Ⅳ组),混合铜源是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铜含量比值为1∶1(以铜元素计)。
参考狐NRC(1982)[12]、张显华等[13-14]以及生产实践中饲料效果较好的育成期乌苏里貉饲料配方配制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 饲养管理
试验开始前,按常规免疫程序对动物进行免疫。预饲期7 d,正式试验期62 d,开始于2018年7月25日至2018年9月25日。每日定时定量饲喂,早07:00与15:30各饲喂1次,自由饮水,定时清洁打扫笼舍。
1.4 指标测定
饲养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8只健康乌苏里貉,称重后,后肢静脉采血10 ml,置于促凝采血管中,3 500 r/min离心8 min,将分离出的血清分装在1.5 ml编好号的Eppendorf 管中,-80 ℃保存,备用于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血清中的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采用试剂盒,以上试剂盒采购于中生北控,按照试剂盒说明,使用VITALIB-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表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血清中总超氧化物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铜蓝蛋白(CP)活力的测定采用试剂盒,以上试剂盒采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试剂盒说明,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活力。
1.5 数据统计
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试验数据通过SAS 9.4 中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Duncan's 法进行比较,其中P<0.05 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不同阶段体重和日增重的影响见表2、表3,铜源对第18、33、47、62 d 的体重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Ⅲ组在第62 d获得最大体重,铜源对不同阶段日增重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所有动物的日增重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34~47 d时日增重在育成期最高。
表2 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不同阶段体重的影响(g)
表3 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不同阶段平均日增重的影响(g/d)
2.2 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血清指标的影响
由表4、表5 所示,Ⅲ组血清中GLU 含量有高于Ⅰ组的趋势(P=0.08),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组血清中ALP 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组血清中LDH 显著高于Ⅳ组(P=0.04),不同铜源对血清ALT 和AST 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铜源对血清中Cu-Zn SOD 与CP 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Ⅲ组血清中T-SOD 含量显著高于Ⅳ组,Ⅳ组血清中T-SOD 含量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00 1)。
表4 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表5 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的影响
微量元素铜在机体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铜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并且不同铜源的促生长效果也不同[15-16]。国内外学者[17-20]研究表明,在猪、鸡等饲粮中添加不同形式铜,如碱式氯化铜、硫酸铜、柠檬酸铜或蛋氨酸铜发现,有机铜促进生长效果更为明显。本试验中,添加相同剂量不同形式的铜源对不同阶段的乌苏里貉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但与硫酸铜(硫酸铜为100%)组相比,碱式氯化铜铜、混合铜和蛋氨酸铜组的62 d 体重分别提高1.75%、3.83%、3.35%。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蛋氨酸铜、碱式氯化铜和硫酸铜对猪、鸡和水貂等单胃动物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具有促生长趋势,其中蛋氨酸铜的功能优于碱式氯化铜,优于硫酸铜[21-24]。无机铜进入体内后以铜离子的形式和氨基酸形成螯合盐能被机体吸收,而有机铜通过细胞的胞饮作用进入,降低了微量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减少了体内转化途径,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饲料利用率[25]。试验中混合铜组乌苏里貉在第62 d 获得最大体重,可能是与血清铜离子通过两种方式被机体吸收有关,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血清指标的影响
血糖是身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能量来源,要维持生命体的活动,血糖必须维持一定水平。血清ALP 与骨的钙化密切相关,在生理性骨骼发育阶段,ALP 活力会显著增高[26]。LDH 在血清中含量较少,主要储存于内脏中,当内脏坏死后,会释放大量的乳酸脱氢酶,导致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含量上升[27]。血清AST 和ALT 浓度可以反映肝脏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当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AST与ALT,导致血清中两种转氨酶的浓度升高[28],TSOD 与CP 与机体的自由基消除有关。试验中血糖含量有变化的趋势,硫酸铜会降低血糖浓度,可能会使机体消耗增加,减少能量储存,从而体重增长缓慢。血清中ALP 含量差异显著,在生长阶段,骨骼未发育完全,ALP 含量越高,越利于体重的升高。硫酸铜组中的血清LDH 显著升高,可能是有内脏细胞的破裂有关,在相同的铜水平下,硫酸铜更容易危害动物健康。铜源对血清中CP 与Cu-Zn SOD 含量影响,但是对T-SOD 含量有影响,这可能与阴离子集团相关,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综上所述,铜源对乌苏里貉的生长发育、含铜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添加有机铜的组别可以提升机体生长潜力与消除自由基的能力,添加硫酸铜的组别更容易危害动物健康。市场中有机铜价格高于无机铜,因此在实践生产中,为提高生长性能和降低饲养成本,建议有机铜与无机铜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