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比亚问题中“西欧因素”的渊源

2020-02-19李嗣源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北约

李嗣源

关键词 利比亚战争 西欧国家 北约 军事干预

作者简介:李嗣源,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D74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175

2018年11月,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在巴勒莫召开。在这次会议中,西欧国家对谈判各方施加了极大的影响力,奥朗德、孔特和默克尔更是亲赴现场,参与调停。其中,孔特和联合国利比亚问题代表萨拉姆一同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向国际社会通报会谈进展。 相比起西欧国家的活跃身影,一向在各大国际政治重大问题中扮演首要角色的美国则在此次会议中一反常态,退居“幕后”。这一现象,反映出西欧多国较之于美国在当今的利比亚问题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究其成因和渊源,则要追溯到西欧各国和美国在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做出的一系列决策和选择。本文将就法英两国的联合行动、法英两国联合出击的动因、美国和北约之作用分别进行讨论。

一、外交与军事:法、英等国干预行动的外在体现

在利比亚战争期间,法国、英国等国联手美国实行军事干预,无疑对局势的发展造成了逆转性的影响。2011年3月17日,安理会通过了由英国、黎巴嫩等国起草的1973号决议。随后,落实决议的峰会在法国的召集下于巴黎召开。3月19日,法国率先派出空军,对利比亚实施军事干预,英国紧随其后。多家权威媒体曾指出:“法国和英国正在领导利比亚的干预行动。” 的确,没有两国的联合行动,就不会有战后利比亚局势的演进与发展。两国联手的主要过程及联手作用的发挥,值得我们关注。

在干预行动开始之前,法、英两国采取多边外交,为军事行动谋求“合法性”。这样的外交方针与法、英两国乃至整个欧盟的根本战略是完全吻合的。在《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中,法国声称要“重视联合国的作用,抵制单边主义,支持多边主义”。英国发表的《战略防务与安全评估报告》强调:“将寻求直接加强对于英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最为重要的多边机构的有效性,从而有效地利用我们在整个机构中发挥的领导作用。联合国是英国全球安全与繁荣利益的关键。重大安全事项都应该通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进行审议,因为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有着首要责任。” 欧盟公布的《欧洲安全战略文件》曾明确将外交的“有效多边主义”作为三大战略目标之一,以维护欧盟成员国的整体安全利益。 正是在上述方针的指导下,法、英在军事上进行准备的同时,也在外交上开展了多项行动。

其一,法国、英国在干预行动前已经营造了有利于己方的国际舆论。2011年3月10日,卡梅伦和萨科齐致信欧洲理事会主席:认为卡扎菲蓄意动用战机等军事力量镇压平民,已构成反人类罪;呼吁联合国密切关注利比亚人道主义局势,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调查”行动。为了阻止卡扎菲政权对平民动武,英、法两国愿意提供支持,采取的措施将包括建立“禁飞区”等选项。 在这样的基础上,两国起草的安理会决议中着重强调了“保护平民”和“实施人道主义干预”等措施的迫切性。

其二,法国、英国力求在行动开始前获得阿盟和联合国等机构的授权或请求。2003年,美国曾绕开联合国对萨达姆政权动武,招致了法国、俄罗斯等国的谴责,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小布什、布莱尔也因此在国内外备受诟病。此番再度干预利比亚局势,英、法两国尤其注重战役的合法性问题,即要求全国过渡委员会及阿盟主动“请求干预”,同时在安理会获得授权。

2011年3月8日,在法国的诱导下,“过渡委”主席贾利勒作为西方国家承认的“合法政府”,提出了设立“禁飞区”的请求,从而为军事干预奠定了法律基础。 而后,法国又开始对阿盟进行游说。2011年3月12日,阿盟建議联合国相关机构采取行动,保护利比亚平民。 由此可见,以沙特、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开始在对利政策上转向法英一方,欧洲行动前获得了阿拉伯世界的支持。除此之外,法英还促成了安理会决议的通过,决议规定将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可以使用所有不包括地面部队在内的必要手段。 由此可见,欧洲在外交战中大获全胜,为法、英的后续军事干预获得了“合法性”支撑。

外交战告捷后,法国、英国联络美国,试图建立“自愿联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联手对卡扎菲政权动武。在卡梅伦的劝说下,奥巴马在摇摆后决定参与“自愿联盟”,从而促使“禁飞区”在决议通过后的一周内建立起来。 在华盛顿的态度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3月19日,法国率先对卡扎菲政权发难,“奥德赛黎明”行动开始。西方国家的军事干预阻止了卡扎菲政权攻陷班加西,保护了“过渡委”的力量。 在后续行动中,英、法几乎调动了“全部家当”。法国派出了“戴高乐”号航母;英国派出了数十架战机,皇家海军还出动了护卫舰和潜艇,为“过渡委”保驾护航。 尽管在多家权威媒体看来,英、法在财政不断紧缩,防务预算不断削减的背景下,对于行动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法、英之所以在后续行动中将指挥权转交北约,正是为了缓解两国自身的压力。不过,法、英在行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截至军事行动结束,英、法共计出动战机约8600架次,占到了总量的1/3左右,摧毁了卡扎菲政权40%的目标。 北约秘书长拉斯姆森曾表示:空袭行动表明了除美国外,其他北约成员国也拥有先进的、世界级的军事能力。 可以见得,英、法两国在此次行动中居功至伟,尤其是“打头阵”的法国,在行动的准备与实施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英、法在战后利益“再分配”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各项重大事务的安排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发言权。

二、历史与现实:法国、英国等国干预利比亚战争的动因

法、英两国一反力求和平解决地区问题之常态,在利比亚充当军事“急先锋”。背后的动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其一,利比亚同欧洲国家具有特殊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尤其是与法国的纠葛。二战开始后,利比亚南部被法国控制;意大利则在1912年的意土戰争后占领了利比亚北部。1951年,利比亚宣告独立,法、意才分别从利比亚撤军。二战后,意大利虽然看重北非利益,但由于国力有限,终究有心无力;法国则逐渐确立了欧洲大陆的领导地位,到了1960年代,法国在外交动作上频频出击——1964年,宣布与中国建交,标志着中国同西欧国家外交的重大突破;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是为法国主张“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意图摆脱美国对西欧控制的标志。 由此可见,戴高乐时期的法国采取了多边主义大国外交方针,首先关注本国的利益,而非北约与美国的利益。这样的方针,同样体现在法国的北非政策上,一直以来,法国对于地中海南岸的利益尤为关注。萨科齐就任总统后,继承了“大国主义”和“多边外交”的思想,多次出访非洲国家。 事实上,新世纪以来的法国历任领导人均放眼地中海南岸——希拉克曾提出“新非洲政策”,萨科齐倡议建立“地中海联盟”,即建立一个包括欧洲、北非和中东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联盟。 为此,利比亚早在2004年就宣布有意加入欧洲-地中海合作伙伴关系,然而,其入盟申请一直未能得到批准,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卡扎菲在此过程中表现得不太积极;除此之外,由于以色列积极参与“巴塞罗那进程”,利比亚便宣称自己不愿加入一个有着“非法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国家的组织。 面对萨科齐再度抛来的橄榄枝,曾和他“称兄道弟”的卡扎菲表示,建立“地中海联盟”虽然是一个可取的设想,但有关事宜不能由少数国家说了算。由此可见,卡扎菲虽然不反对“地中海联盟”,但不愿接受法国的领导。2008年,利比亚宣布反对北非国家加入地中海联盟,拒绝“地中海联盟”计划。2009年,萨科齐在转交给卡扎菲的亲笔信中重申:法国愿意根据2007年达成的协议,启动两国在防务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但卡扎菲仍不为所动。 最终,萨科齐失去了耐心。法国作为与利比亚关系最好的西方国家之一,在上述历史和现实恩怨的作用下,最终出人意料地成为了轰炸利比亚的先行者。除此之外,其他欧洲国家也曾经同卡扎菲在“洛克比空难”、非法移民问题、“弗莱彻案”等问题中存在争端与分歧。 上述重大分歧的存在,为欧洲集体掀起“反卡大潮”埋下了伏笔。

其二,在欧盟难以就军事干预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法、英积极实行军事协作可谓是必须之举。2007年,法国时隔约40年后重返北约,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意图加强“共同安全与防务”的计划便不得不因为法国需要顾及美国的感受而放缓,共同防御的相关事宜在欧盟层面长期被限制在人道主义援助和维和两方面。 利比亚问题爆发后,尽管欧盟成员国一致认为:卡扎菲政府已经失去合法性,卡扎菲必须立即下台。 然而对于法国、英国提出的军事干预倡议,欧盟各成员国意见不一。德国就宣布不支持任何形式的武装干预,因此,德国对安理会决议投了弃权票。由此可见,法、英同德国等国虽然都主张卡扎菲“走人”,但是在是否采用武力这一至关重要的大事上,身为欧盟两大“领头羊”的法、德态度截然不同。法、英难以在欧盟层面同以德国为首的其他成员国达成一致,就不得不在利益诉求高度相似的情形下加强双边合作,从而达成本国的战略目标。

三、收缩与转向:美国与北约对利比亚战争的干预

法、英决心联手动武,然仅凭两国的实力,实现目标必然极为困难。在欧盟内部难以达成一致的前提下,为了确保战役的顺利实施,美国成为了决定战事走向的关键因素。为此,卡梅伦利用“英美特殊关系”,劝说奥巴马参战,并最终促使奥巴马政府承诺加入行动。 美国参与行动后,重点打击了利比亚的防空系统,使得军事行动变得日渐明朗起来。

提及美国发动军事干涉,不免令人想起2003年伊拉克战争和美军在阿富汗的行动。2011年10月,美国出兵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政权。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同阿富汗不同,伊战绕开了安理会,引发了乃至本国盟友的指责。希拉克曾表示:“法国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可能采取的任何单边军事行动,人们已经看到了那种把单方面使用预防性武力合法化的企图。” 伊万诺夫则认为:虽然俄罗斯方面认为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是合法的,但任何国家采取的反恐行动必须符合国际法的宗旨和原则,包括使用武力,因此反对美国将“反恐战争”扩大到伊拉克。 施罗德也一再表示,即使有安理会的授权,德国也不会参战,更不会提供财政支持。 可见,美国执意出兵伊拉克,不仅不可能得到俄罗斯的赞同,还未能获得法、德这些盟友的首肯,从而显现出盟国间的“离心离德”。

为了避免尴尬局面重演,美国在对利政策上创建了“保护的责任”模式——在种族灭绝、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发生时,本国政府若没有施行或没有能力行使对本国公民的保护权,那么这一责任就会落到国际社会的肩膀上,从而维持平民的基本人权和福祉,而美国对于利比亚局势的干预,则是这一模式的首次实践。 美国专家曾表示:利比亚战争是“保护的责任”实践的成功范例,应当在全世界广而推之。 她认为主权的本质已经改变,政府的合法性不再取决于其对于领土和人口的控制,而是如何控制,如果他们没能履行义务,国际社会就有责任保护其公民。 诚然,这些说辞只是美国为介入利比亚寻找的“理论依据”,但相比于发动伊拉克战争前“预防性自卫”的牵强说辞,美国在利比亚战争前将理论上升到人类价值层面,并且以联合国宣言为依据,从而为本国即将采取的行动助长了“正当性”和“合法性”。

美国真正的战略转向,体现于美军的实际行动上。法国打响了干涉利比亚的“第一炮”后,美国同英国紧随其后,这与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中充当“急先锋”的历来习惯截然不同。空袭开始后不久,美国便开始谋划将利比亚战争的军事指挥权交由北约。3月22日,奥巴马表示美军在行动中坚持只充当侧面支援的角色。 在各方的协调下,3月31日,北约从“自愿联盟”手中接过了指挥权。此后,奥巴马虽然表面上支持军事干预行动,但并未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4月14日,北约的一名美籍高官表示,美军还需要8架攻击机来进行精确空袭,但奥巴马则声称不会再派任何一架飞机参与行动。 正是因为美国没有什么实质作为,在西方国家干预利比亚一个月之久后,虽然班加西摆脱了被围的局面,但其仍旧无法和卡扎菲分出胜负,战事愈发胶着。有学者认为:之所以北约国家在对利军事行动中单凭空中力量无法改变现状,原因之一就在于参与空中打击的北约国家主要是法、英,美国已经撤出了大部分战机。 由此可见,相比于英、法的主动出击,美国的收缩态势显露无疑。在国际政治的实践中,战后的利益分配取决于一国在战事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因此,相比西欧国家,美国在战后的历次会议中展现了较为低调的姿态。

四、余论:灾难与分裂——一场“远未结束”的战争

关于军事行动与和谈的关系,笔者认为,战场上失去的东西,谈判中也要不回来,上述观点精辟地概括了现代战争中二者的关联。事实上,交战后战胜国的利益分配也难逃宿命。利比亚战争虽然是奥巴马上台后美国介入的第一场战争,但是相比于倾尽全力的巴黎和伦敦,华盛顿对于这场战争未免显得畏首畏尾,实际投入可谓是极为有限。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在利比亚战争结束后,由西方国家竭力支持的“过渡委”“救国政府”和“民族团结政府”先后建立,然而美国对于这些机构的影响力无法与西欧国家相企及。2015年各方关于政治协议的谈判和2018年的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分别是在罗马和巴勒莫举行的,从中扮演主要斡旋者的也是意、法等国。

令人遗憾的是,西欧国家主导的军事干预并未带来真正的和平与民主。相反,利比亚的冲突与混乱无休止地延续了下去。战后的利比亚在重建过程中爆发了绵延不绝的冲突,冲突的升级和演变最终酿成了2014年第二次利比亚内战。自此以后,“民族团结政府”和“国民军”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利比亚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2015年,极端组织在苏尔特崛起。2018年11月,意大利在巴勒莫召集会议,试图解决问题。然而,由于各方的利益难以弥合,冲突的解决可谓遥遥无期。

注释:

意大利:利比亚问题会议在巴勒莫闭幕[EB/OL].http://news.cctv.com/2018/11/14/ARTIDKbkfKWKX2JAbzEag6TS181114.shtml,2018年11月14日.

The France and Britain are Leading the Intervention in Libya,The Economist, March 26, 2011.48.

Securing Britain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 The Strategic Defence and Security Review, Presented to Parliament by the Prime Minister by Command of Her Majesty, October, 2010.

A Secure Europe in a Better World, 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 European Council, Thessaloniki, December 12, 2003.6-10.

Joint Letter from Prime Minister David Cameron MP and President Nicolas Sarkozy, BBC News, March 10, 2011.

倒戈部长,利比亚的主心骨[N].环球人物,2011年11月5日.

阿盟说禁飞区包含保护利比亚平民和设施等条件[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 anet.com//world/2011-03/23/c_121218818.htm,2011年3月23日.

France Backs Libyan Opposition”, Financial Times, March 11, 2011.5; Paragraphs 6 and 8, UN, Resolution 1973 (2011), Adopted by the Security Council at its 6498th Meeting, 17 March 2011.

And Now for the Hard Part: Three Reasons to Fear a Stalemate, Financial Times, March 27, 2011.8.

The Economist, March 26, 2011.23-24.

Obama to Europe: Bon Courage, Financial Times, March 25.11.

Ibid.指揮利比亚空袭的西方将领们[J].作家文摘,2011年4月1日.

北约在利比亚的主要军事行动[EB/OL].新华网,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 172467/16095709.html,2011年11月1日.

Anders Fogh Rasmussen (NATO Secretary General), The Atlantic Alliance in Austere Times, June 29, 2011, http://www.nato.int/cps/en/SID-0F54B199-D4926692/natolive/opinions_75836.htm.

[美]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M].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373-397页.

张锡昌.战后法国外交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第407页.

曹德明.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法国与非洲的特殊关系[J].国际观察,2010(1).

[美]罗纳德·布鲁斯·圣约翰著.利比亚史[M].韩志斌,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第202页.

那些年,萨科齐和卡扎菲的恩恩怨怨[EB/OL].上观新闻,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3324.2018年3月20日.

吴弦.欧盟国家利比亚军事干预解析[J].欧洲研究,2012(2).

Developments in Libya: An Overview of the EUs Response, http://www.consilium.europa.eu/homepage/ showfocus?lang=en&focusID = 68445.

The Economist, June 18, 2011.50;Europe Feels Strain as US Changes Tack on Libya, Financial Times, April 6, 2011.5.

法国总统反对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单方面军事行动[EB/OL].中新网,http://news.sohu.com/33/58/news202905833.shtml.2002年8月30日.

俄罗斯和北约:美国打伊拉克必须要有联合国授权[N].中国日报,http://news.sina.com.cn/w/2002-02-04/466084.html.2002年2月4日.

德国反对攻打伊拉克.北京青年报,2002年9月16日.

阮宗泽.负责任的保护:建立更安全的世界[J].国际政治研究,2012(3).

Doug Mataconis, The“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Doctrine After Libya,Outside the Beltway, September 4, 2011.

Anne-Marie Slaughter, Was the Libyan Intervention Really an Intervention,The Atlantic, August 26, 2011.

西方联盟因领导权问题分裂[EB/OL].新华网,http://news.sohu.com/20110323/n2799 53865.shtml.2011年3月23日.

奥巴马利比亚政策矛盾日益尖锐[N].参考消息,2011年4月19日.

专家称单凭空袭不能打垮卡扎菲[N].参考消息,2011年4月29日.

猜你喜欢

北约
北约:包围俄罗斯
走向北约?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五片阴云笼罩北约70周年庆
北约“庆生”,特朗普要钱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乌总统呼吁北约派军舰抗俄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