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应用的调查与分析
2020-02-19管友文傅荣代静泓高莉陈如梦
管友文 傅荣 代静泓 高莉 陈如梦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通过吸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迅速有效的呼吸道局部治疗作用,是呼吸科最常见的用于缓解呼吸道痰液粘稠及咳嗽的治疗方法[1-2],尤其是老年以及儿童患者对于雾化吸入的需求较大。及时适当的雾化治疗对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护士需要独立参与及管理雾化吸入治疗的全部过程。护理人员需要充分掌握该护理技术的相关知识、端正规范化操作行为、加强科室雾化治疗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情的改善[3]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不适当的雾化治疗方式可能会导致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4-5]。目前,不少研究[6-7]开始关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个别研究[5-7]结果显示临床护理对患者雾化管理的规范性存在差异,有限的研究[8-10]分析了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意见,鲜有研究重点介绍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和实践现状。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此项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呼吸科护士对雾化吸入的态度、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临床雾化吸入在管理和实践中的问题,从而研究和探讨雾化吸入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临床雾化吸入治疗操作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设计,选取了江苏省10家三级医院,8家二级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
二、研究方法
1 调查工具 检索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EMBASE, Science Direct数据库,以“呼吸科”“护理人员”“雾化吸入”(或“雾化吸入给药”)“认知”“调查”(或“现状”或“意见”或“态度”)为关键词进行相关研究的检索,查阅大量有关雾化吸入的文献。经过医护人员访谈、课题组讨论等步骤,选择使用本杰明ASK培训模型的三个步骤构建此次问卷的维度及条目,经过两轮讨论与修改,形成了问卷的初稿。问卷包括四个部分:一般情况、护士对雾化治疗的态度、临床操作情况、雾化治疗知识,包括对雾化治疗的态度、技能、认知方面的调查,最终形成54个条目的调查问卷。选择我院40例护士进行预调查,两周后进行重新调查,重测信度为0.882,Cronbach’s α为0.859。
2 资料收集方法 将问卷内容输入问卷星网站(国内最大的在线问卷调查网站平台)生成链接,由护士长将链接发给科室护士。设置一个手机只能填写一次问卷、填完所有条目才能提交问卷,受试者采取匿名方式作答。共收回有效问卷774份。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各维度的得分情况,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进行分析,P<0.05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 纳入本研究的呼吸科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接受774份合格的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7.3%,最终共纳入774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其中,女性护理人员有741例(95.73%),695例(89.8%)护理人员年龄范围在20~40岁之间,总体呈较年轻状态。其中临床经验不足10年的共279例(36%)。676例(87.3%)护士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见表1)。
表1 纳入本研究呼吸科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n=774)
二、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态度 选用Likert 5级分级法,分值1到5代表从“完全没必要”到“完全有必要”,旨在了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对雾化吸入治疗的相关体验,选择最符合自身主观感受的选项来考察护理人员对雾化治疗规范化管理的感受与态度,约90%的护理人员认为完全有必要和有必要。基于相关文献回顾,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中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四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与态度总得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职称与态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雾化吸入治疗临床技能实践情况
本次调查中,我们要求护理人员根据自己所在护理单元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反馈较为真实有效,分别对操作中各项护理实践的频次做了统计。 同时,682(88.11%)例研究对象表示,他们会对雾化装置(雾化器、呼吸管道、雾化面罩等)及时消毒,仅28(3.62%)例研究对象所在护理单元未使用专人专用的雾化器(见表3)。
表3 护理人员雾化吸入治疗临床操作情况(n=774)
四、护理人员雾化吸入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显示,472(60.98%)例护理人员表示曾阅读过雾化治疗相关专家共识,590(76.23%)例护理人员曾接受过雾化治疗的相关操作培训,但在此次设计问卷的十道雾化知识条目中,有四成条目的答对率较低,反映出护理人员对专家共识中提及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差,对培训的接受度不高。(见表4)统计了十个知识条目以及每个条目回答的正确/错误人数,基于相关文献回顾,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中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四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与知识总得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雾化吸入知识与学历呈正相关(P<0.05)(见表5)。
表4 研究对象雾化吸入知识掌握情况(n=774)
表5 雾化吸入知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讨 论
一、端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的态度
调查问卷中有关态度与感受的条目旨在了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对雾化治疗的相关体验,要求护士从五个评分选项中根据自身对于雾化治疗的态度,对必要性的大小进行选择,九成受访护士认为完全有必要或有必要进行培训、精确评估、健康宣教与制定技能指南,极少数护士认为可有可无,说明呼吸科护士对雾化治疗有一定的掌握,且态度基本明确,分析表示职称与态度呈正相关,说明职称越高,态度越积极,对培训以及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更高。良好的态度是实施一项完整且细致的护理操作的基础,也可以做到更优质的临床示范与宣教[11],护理工作中,职称与工作年限、学历、知识的关系很密切,高职称护理人员接受培训和规范化操作的次数也更多,学会了更加成熟的沟通方法与带教模式。呼吸科患者住院期间,多因为病情的反复不愈、用药后副作用等产生烦躁心理,出现依从性降低的现象,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健康教育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12],473(61.1%)例护理人员表示在护理工作中曾遇到过患者拒绝进行雾化操作的情况,调查原因,除患者主观意识上的不舒适、不耐受、不愿接受、烦躁等心理外,也与护理人员的教育不到位、态度不好有关,而自身的认知程度就是影响教育的关键,常伟红等[13]的研究发现,对操作知识不了解,不能做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信任感。雾化吸入是一项非侵入性操作,无创、费用低且用时较短,只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调整治疗时间,另外做好示范和巡视,可以降低临床工作中拒做该操作的现象。
二、规范呼吸科护士雾化吸入的技能
调查中,774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分布在江苏省十八家医院,所在护理单元的情况也各不相同,针对整个雾化操作流程,包括操作前及操作后的评估及护理(口腔评估、面部护理、呼吸训练),超过80%的护理人员会选择每次或偶尔按照操作要求进行,但有少部分护理人员很少或者从不进行操作前后的评估。说明护理人员从内心意识到规范雾化操作的必要性,以及对于相关培训的需求和渴望,对于专家共识的解读也比较迫切,需要进一步精确临床护理评估,并且意识到及时有效的宣教对雾化操作的顺利实施也更加重要。
对于不同疾病或病程的患者,护理人员的评估相当关键,均涉及到雾化操作的用药、时间、体位、方式,评估是否全面将直接影响到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吴星东等[14]的研究中提出,雾化治疗的规范化包括很多方面,操作人员规范、物品放置规范、环境规范等,我国的雾化治疗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现状,应积极开展规范的宣传与普及,缩小地域间的差距,为接受雾化操作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三、开展与巩固雾化吸入知识的学习本研究调查显示774例护理人员中仅60.98%表示曾阅读过雾化治疗相关专家共识,76.23%的护理人员曾接受过雾化治疗的相关操作培训,整体认知有待提高。统计分析得出学历与知识呈正相关,学历越高,获得的相关知识也更丰富,同时,根据此次调查的医院等级以及护理人员所在科室的分布情况发现,雾化治疗的培训及操作规范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三级医院开展雾化操作的培训较二级医院更多,大多数培训在三级医院展开,二级医院与社区医院尚未开展。为了确保这一操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应加强对各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雾化吸入治疗规范性操作培训的开展。近年来呼吸科疾病多发,雾化治疗方面有不少专家共识,陆续出台[15],且较多集中在儿科以及药物管理方面。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一直是排在第一位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疾病需要使用雾化吸入技术辅助治疗,操作的用途广泛,具有普及和宣传的必要性。
本研究发现,尽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均可以进行雾化操作,但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对雾化吸入治疗科学全面的认识,认为雾化只是单纯地稀释痰液、缓解咳嗽,对于此项操作的具体机制与作用形式了解不足,并且对于如何选择药物以及如何配伍药物存在疑问,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雾化设备也存在困扰[16],所以根据用药及操作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很有必要。专家共识是专家针对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达成的共识,更新的周期相对较短,近五年来雾化治疗领域的专家共识发表较多[17-20],对于常用的基本知识有小幅改动,应及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的共同学习并检查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尤其对于药物配伍禁忌等方面,雾化操作需要护理人员的全程参与,应在各级医院展开专项培训与指导,提高各级医院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雾化吸入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