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防雷检测市场的监管

2020-02-19杨小荣吕劲文

陕西气象 2020年4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市场监管资质

杨小荣,吕劲文

(宁波市气象局,浙江宁波 315012)

1 防雷检测市场监管面临的新形势

1.1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放管服”改革将持续深入推进,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因此,防雷检测市场监管工作必须朝着“加大市场开放程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服务水平”的方向发展[1-3]。

1.2 防雷改革继续深入推进

当前,防雷减灾体制改革正在从重点突破、理顺关系向完善机制、制度创新转变,从行政许可向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服务转变,从市场规模扩张向做大做强企业、培育品牌转变,新形势对防雷检测市场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1.3 防雷检测市场管理形势发生变化

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已有1 846家单位获得了防雷检测资质,其中甲级资质单位有454家。同时,越来越多长期服务于特殊行业领域的公司拓项开展防雷检测业务。防雷检测市场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超2万人。随着防雷检测市场日趋繁荣,无资质、超资质开展业务、挂靠资质、检测报告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接连发生,对防雷检测市场监管形成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气象局也要求加强检测资质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检测资质认定,健全信用管理体制,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

2 当前防雷检测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防雷检测市场乱象丛生,缺乏强力监管

2019年10月6日,中国人民政府网刊登了网友阳光的呼吁“气象防雷检测市场的挂靠行为该管了”,认为“气象防雷检测市场处于管理不足的状态”。从各地气象部门防雷检测机构专项检查结果看,无资质检测、超资质检测、挂靠借用资质等现象时有发生,检测中弄虚作假也屡见不鲜。从各地防雷检测质量考核结果来看,部分检测公司检测质量考核不合格,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违反有关防雷检测标准开展检测;伪造检测报告、伪造数据、虚报检测点、测点平面示意图与现场完全不符;检测项目遗漏、检测辅助人员不具备检测能力等[4]。由于气象部门后续监管没有跟进,以上的违法违规行为,很多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2.2 防雷检测市场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防雷检测市场放开后,一方面部分防雷法规失效、规章废止,法律法规体系和国家强制标准体系都相对滞后,无法为防雷检测市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技术、体系支撑,基层执法人员在执法中,经常出现无法可依,无标准可依的现象。另一方面防雷检测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防雷检测公司为气象部门下属国有独资公司,而这部分公司尚未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造成对社会检测公司的监管束手束脚,“黑名单”等管理制度束之高阁,尚未在基层落地,气象部门上、下级联动和互补性不够,无法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

2.3 监管观念滞后,监管手段单一

目前,防雷检测市场的日常监管主要是上门检查和检测质量考核。上门检查多数是形式检查,检查人员按规定填写检查表,没有时间精力去做进一步的深入调查。检测质量考核基本只能由省、市气象部门统一安排,基层缺少足够的技术力量。日常监管常态化、长效性没有夯实,缺乏对监管对象的分类动态管理,仍停留在定期巡查、突击性整治层面,对监管对象违法经营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能及时、有效掌控。

2.4 监管力量薄弱,监管威慑力不足

目前,防雷检测市场日常监管大部分是由县级气象部门属地化负责的,而县级气象部门由于人才的缺乏,导致监管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防雷改革后,县级气象部门防雷技术人员大多分流到防雷检测公司,造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力量均很薄弱,经常是一个人担任好几个角色,兼审批、现场执法、技术服务于一身,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二是由于缺少执法经验、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欠缺,县级气象部门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害怕出错,产生了“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等畏难情绪,在日常监管中常常感觉力不从心。

2.5 防雷检测行业自律建设亟需强化

防雷检测行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受行业体制定位等问题的困扰,使防雷行业在自律建设方面落后于其他中介行业的改革。目前,虽然很多地方都成立了防雷协会,但大部分依托于气象部门建立,自主性相对较差,服务少、规模小,发挥行业自律、监督等作用有限,难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

3 提升监管能力的建议

防雷检测市场监管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应该建立在市场分析基础上,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执法人员为支撑,以创新监管模式为重点,以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为手段,努力构建“管理到位、服务周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日常监管体系,全面提升防雷检测市场监管能力[5-6]。

3.1 狠抓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

健全防雷检测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市场淘汰机制,为防雷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规和技术支撑。优化防雷监管组织体系,让审批、执法、服务人员各司其职,全面构建“上下联动、反应迅速、处置规范”的防雷市场监管体系。健全和完善执法考核体系,做到方法细化、指标量化,全过程公开,着力解决监管工作不严、监管不力、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提高执法检查的社会公信力。

3.2 实施精准管理,创新监管方式

突出监管重点,建立动态档案管理,将信用差、考核不合格等机构作为监管重点对象,将无资质、超资质、弄虚作假等行为作为监管重点内容,提升监管效率。实行“互联网+监管”,通过全国防雷安全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将安全排查、专项检查、检测质量考核、投诉举报等信息纳入监管平台,及时掌握检测机构业务开展情况。实行信用监管,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评价办法,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信用协同监管机制,评价结果应用于监督检查和执法监管等行政监管活动中,并在审批服务、中介超市等政务事务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创新检测质量考核方式,建立标准统一且操作性强的检测质量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

3.3 加大防雷监管队伍建设力度,整合执法资源

积极引进和培养防雷管理人才,特别要重视基层防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作示范案宗、改革培训方式、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提升执法能力。整合重点执法资源,包括信息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联合执法等。在信息整合方面,运用全国防雷监管平台加强信息的分析、筛选、分类、统计,解决违法行为难发现的问题,实现跨地整合。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成立市级气象执法大队,结合行政区域和专业性质划分若干小组,着力解决基层单位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在联合执法方面,加强与应急、住建、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联合检查、联合执法、联合惩治失信等工作。

3.4 发挥防雷协会协调、自律、监督作用

行业协会是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加大防雷协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严格区分与界定政府监督与行业自律管理的职责范围,将“体制依赖”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增强协会自我管理的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服务、自律、协调、监督的职能作用[7]。例如扶持中国防雷协会作为全国行业自律管理机构,各省防雷协会作为分会,实行全国统一一个章程、一套政策、人财物垂直管理,实现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对全国防雷检测市场实行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发挥行业的联动效应。

3.5 提升防雷服务水平

坚持服务与监管并举,以服务促进监管。一方面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加强雷电监测预警、防雷科普宣传、雷灾调查、标准制定、业务培训等公益性服务。另一方面在检测资质许可、检测质量考核、中介超市进驻、信用评价等方面优化服务。通过上门服务、电话、网络等方式,为检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企业完善质量、计量、标准管理制度,指导企业规范诚信经营;通过举办防雷检测行业培训班、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防雷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3.6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行检测市场淘汰制,把“红黑名单”或“严重失信名单”制度落到实处,严厉查处无资质、超资质、挂靠资质、出具虚假检测数据和结果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充分发挥执法威慑作用。对发现技术性问题的单位责令其整改,明确整改期限,确保防雷检测市场规范有序运作。不断提高执法透明度,及时发布防雷执法信息,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警示防控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营造防雷检测市场良好的舆论环境。

4 结语

通过对防雷装置检测市场现状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检测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防雷检测市场监管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从气象部门实际出发,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为以后的防雷检测市场的监管工作提供了方向。各级气象部门只有顺应新形势,树立新理念,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服务、行业自律、加大监管力度等方式,逐步破解当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难题,才能适应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市场监管资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大同市云州区:开展农资市场监管检查
资质/荣誉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气象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新模式初探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实施意见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