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
2020-02-19惠婕
文 / 惠婕
从2019年9月开始,澳大利亚的山火已经持续燃烧了4个多月,至今仍没有任何将要熄灭的迹象。起初无人在意的小小山火逐渐蔓延开来,烈焰熊熊燃烧,浓烟遮天蔽日,仿佛末日降临般的景象。据统计,此次澳大利亚山火的总过火面积相当于2019年亚马孙雨林大火的6倍,约有1000万公顷的土地被烧毁,超过5亿野生动物在大火中丧生,很多人流离失所。
除了人为的因素外,自然条件也是一大原因。澳大利亚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出现的极端天气是“史上未有”的。澳大利亚气象局(BOM)在最新发布的2019年年度气候报告显示,2019年,澳大利亚的全年平均气温比1961-1990年平均气温的21.8℃高出1.52℃。2019年还创下了单月气温和单日气温最高纪录, 1月成为澳大利亚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12月18日则是最热的一天。此外,2019年澳大利亚全年平均降雨量为277.63mm,远远低于1902年314.46mm的历史最低记录。
此次山火波及的范围不仅仅在澳大利亚境内。大火燃烧产生的烟霾在太平洋上空横跨12000公里,已扩散到南美智利、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国。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020年1月7日报道,智利气象局表示澳大利亚山火烟霾颗粒集中在“5千米以上的高度”,高空强气流推动烟霾,主要向东飘散。智利气象局发言人帕特里西奥·尤拉表示,“就像火山喷发一样,大约8天的时间到达智利”。而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发言人称,山火烟霾可能已经抵达南极。
山火产生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森林燃烧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在大火过后,大片森林变作焦土,还会导致碳储备量的降低,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气候变暖造成了冰川退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受损。而这种威胁是全球性的,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近日,《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称,地球上11个气候临界点(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西南极冰盖、永久冻土、北方针叶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暖水珊瑚、亚马孙雨林、东南极部分地区)中超过一半的临界点现在或许已经被激活。20年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了临界点的概念。当时认为,只有当全球气候变暖超过前工业化时期水平5℃以上时,才可能到达气候系统中的这些临界点。但IPCC2018年和2019年的两份特别报告表明,即使气温升高在1℃-2℃的范围内,也有可能会突破临界点。虽然未来临界点及其相互间的作用难以预测,但科学家认为,如果发生连锁反应,将不排除面临全球性的临界点转折,这将对人类文明的存亡产生重大威胁。
温室气体减排已经刻不容缓。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但是如何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却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难题。
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5)上,虽然各国广泛认同采取气候行动的紧迫性,但是最终,各国谈判代表未能就加强 《巴黎协定》执行的具体计划达成共识。
这次会议上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已经增长了4%。此外,根据201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只有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2030年间,每年下降7.6%,才有可能实现 《巴黎协定》1.5℃的温控目标。而在目前各国无条件承诺的基础上,世界正朝着升温3.2℃的方向发展。G20成员国的碳排放量几乎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80%,但是其中15个国家尚未承诺或出台“净零排放”时间表。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对应对气候变化始终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中国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引领者之一,不断践行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的发展理念,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对气候变化,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