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2020-02-19张志颖

医疗装备 2020年2期
关键词:颞叶脑电图病患者

张志颖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1700)

1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的诊断

临床多通过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明确病史,结合辅助检查手段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癫患者做出诊断,但该病患者活动障碍、动作迟缓等临床表现,在部分未出现癫病症的脑卒中患者中同样存在,加之部分患者发作于夜间睡眠时,缺乏目击者提供有效病史,致使临床诊断难度较高[4-5]。

1.1 脑电图

脑电图为临床诊断该病患者的常见客观检查手段,多通过对人体大脑皮层存在的电生理活动情况进行标记,对患者脑电活动是否异常以及是否存在痫性放电等进行评估,但在常规脑电图中,大脑皮层作为脑电活动的主要描记部位,其尚无法对身体皮层下存在的痫性放电有效捕捉,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检出率较低,且易漏诊[6-7]。尤其额叶癫、颞叶癫等相关部分性癫痫性放电多存在于大脑半球内侧边,常规脑电图检查难以抵达该部位,而此类部位属于多发部位与易损部位,若出现误诊、漏诊,将延误治疗时机,增加预后风险。蝶骨电极脑电图为其优化版,可通过毫针穿刺,抵达人体颅部皮层5 cm左右深度,利于获取患者脑电图活动情况,捕捉痫性放电,提高检出率[8]。

1.2 脑磁图

脑磁图(magnetic encephalography,MEG)属于新型检查手段,可基于脑电活动时存在的电磁场特征,使用超导量子干涉仪对患者磁场情况进行测定与记录,利于了解患者脑组织内实际电流情况,同时可有效区分病理电流与正常电流,利于显示大脑皮质下癫电流等相关电流活动情况,进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精确、更为深入的有效信息[9]。此外,该检查手段可对癫病灶位置精准定位,利于区分脑卒中后癫病灶以及原发性癫病灶。

1.3 头颅磁共振成像

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为临床诊断颞叶癫的有效手段,可准确反映颞叶萎缩、海马信号异常等情况,尤其对于海马硬化后双侧颞叶不对称而引发的癫,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注意的是,该诊断方式可显示神经元损伤以及神经元功能障碍情况,但无法显示颞叶外癫情况,易出现漏诊现象[10]。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为新型MRI检查手段,可通过不同药物于不同磁场强度下具有的成像表现进行诊断,无须使用放射性核素,对颞叶癫(海马硬化导致)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可反映慢性神经元受损、胶质瘢痕、神经元功能障碍等疾病[11]。

1.4 单光子发射性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单光子发射性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single-photonemissionco mputedtomograph spect,SPECT)可通过身体脑实质高度摄取放射性核素,注入放射性核素后,可反映高血流灌注致使放射性核素大量聚集的现象,有利于临床准确定位癫发作时身体内病灶位置。此外,该诊断方式可显示颞叶外癫情况、海马硬化情况等。值得注意的是,其对癫病灶的实际显示范围可超出癫源区,可能引起误诊,影响临床后续治疗。

1.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多通过化学药物(含核素)作为示踪剂,依据人体脑组织对该示踪剂内核素摄取情况的差异性,对其代谢率给予分析,从而利于临床判断脑组织异常情况。一般情况下,当脑卒中后癫发作时,人体脑组织对该核素的摄取量较高,且对癫的灵敏度高于SPECT,尤其对于海马硬化患者,其灵敏度可达100.0%左右,利于临床做出有效诊断,并为后续治疗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值得注意的是,该诊断方式在患者癫发作期间,表现为核素低摄取现象,并且其范围明显大于病灶范围,因此,很可能出现假阳性现象。

2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患者的治疗

临床治疗该病患者的方法包括两种,一种为针对病因治疗,另一种为采用抗癫药物治疗,但临床尚无治疗该病患者的专家意见共识或者治疗指南,且对于抗癫药物治疗时机、使用药物种类以及持续用药时间等均无统一标准。

2.1 预防性治疗

早期干预与预防为控制脑卒中后并发症、改善整体预后的重要手段,但是否应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癫高危人群进一步预防性给予抗癫药物,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有研究指出,对于有症状性脑出血患者预防性使用安慰剂或抗癫药物,并不能阻止癫发作事件的出现,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痫性发作次数,但相关指南并不建议脑卒中患者预防性使用该类药物以降低预后风险[12]。

2.2 抗癫治疗

现阶段,丙戊酸钠、苯巴比妥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作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患者的常见药物,均可控制癫发作情况[13]。与此同时,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等新型抗癫药物不断出现,与常见的抗癫药物比较,更具一定安全性。其中,左乙拉西坦同其他药物无明显相互作用,并不会对患者认知、睡眠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徐昆明等[14]采用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该病患者,结果显示,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7%,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药物治疗。拉莫三嗪可作用于人体神经元膜,阻滞钠离子通道(神经元膜电压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兴奋性递质释放,稳定突触前膜,减少癫发作;此外,口服该药利于人体充分吸收,生物利用度佳,与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联合应用时,可控制典型抗癫药物的使用剂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于奇[15]研究中,采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脑卒中后癫患者,结果显示,其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控制痫样放电和累及导联数,且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临床治疗该病患者的抗癫药物还包括唑尼沙胺、噻加宾、奥卡西平、非氨酯、托吡酯、加巴喷丁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癫发作。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与耐受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结论

猜你喜欢

颞叶脑电图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散发型克雅病的首发症状、脑电图及影像学分析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