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设备在医院中的维修与管理

2020-02-19刘培虎王甜郝冲

医疗装备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室流程医疗

刘培虎,王甜,郝冲

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 (北京 100035)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21世纪,我国的医疗事业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医疗技术的日益提升、医疗设备的日益增加、仪器的日趋先进。在医疗行业,医疗设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直接影响医院的运营成本。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医疗设备、完善其维修和管理工作,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必然选择。现结合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现状,探究优化维修和管理的策略,以供参考。

1 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现状

1.1 医疗设备的使用现状

现阶段,使用频率较高的医疗设备主要分为常规医疗设备、急救医疗设备和大型医疗设备3类。常规医疗设备包括听诊器、理疗仪器以及心电监测仪器等;急救医疗设备主要是指在急诊或者抢救等紧急情况下使用的仪器,常见的有呼吸机、输血设备以及监护设备等;大型医疗设备涵盖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自动生化仪、CT、MRI以及B超等。除以上3类设备外,还有部分专用设备,主要指高危患者的监护仪器,如宫腔镜、保育箱以及婴儿呼吸器等。从设备来源分析,我国目前大部分医疗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尤其是临床使用的精密设备,外国产占比达70%以上[1]。

1.2 医疗设备的维修现状

医院对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精确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其维修难度较大,加之生产商对专利技术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技术,并未向医院提供完全的技术指导。鉴于此,在先进设备出现故障时,医院的排故和维修人员难以及时开展维修工作,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而联系厂家进行维修往往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容易耽误急救工作。除此之外,一些精密设备本身的价格较高,如磁共振成像设备,造价高达千万元,零部件的更换和设备维修成本较高,增加了医院的成本投入。另外,在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医疗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设备构造越来越复杂,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广,医院内部的设备维修管理水平跟不上医疗技术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现代医疗发展的需求。

2 优化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策略

2.1 优化设备维修制度

制定完善的维修制度是保证维修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医院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维修流程,明确维修分工,拓展维修渠道。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维修信息共享,使用人员只需在平台上传设备报修信息,平台将信息传输至工程处,工程师赴现场进行检查,对设备进行技术鉴定,第一时间修复医疗设备。如果本医院内的工程师暂时无法解决该设备问题,应及时联系供应商,使其委派专人到医院进行设备维修,对于转移外修的情况,应当做好移交日期、移交设备信息登记,优化设备维修流程。对于维修工程处而言,应当明确本部门的责任和分工,主动参与医疗设备的检测和保养工作,换取零部件时,做好物料领用登记工作。为了提高设备维修的工作效率,除了本医院工程师、生产商外,还可以选择正规的维修公司,作为第三方维修力量,综合比较经济效益和成本投入,在保证设备安全性的提前下,选择性价比最优的维修方式[2]。

2.2 规范设备的临床使用制度

由于医疗设备的使用人数较多,容易造成使用秩序混乱,增加了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因此,在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中,应制定明确的使用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员工的行为,做好明确的权责分工,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医院各个科室应严格遵守这一使用制度,每次使用或者借用医疗设备时进行登记,使用前后应对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故障,杜绝出现恶意操作的行为。除此之外,应当明确奖罚规定,工作人员如果违反了制度的规定,出现不爱护医疗设备的行为,应对其进行警示或者惩罚,为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3]。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行为,若出现设备故障,使用人员应当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联系维修人员,及时对该设备进行维修,不能出现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而又不报修的情况,避免影响设备的后续使用。

2.3 强化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

医院中的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以充分发挥各设备的使用价值,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体而言,对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不能单纯依靠工作经验,还应采用科学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1)制定标准化的设备管理流程,包括设备的采购流程、安装检测流程、后期使用流程等,编制相应的操作指引手册,并进行归档整理,形成设备档案,为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使用提供信息支持;(2)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医疗设备的部门归属、管理人员进行明确规定,医疗设备的申请、领用、维修以及报废等环节都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使各项医疗工作能够环环相扣,维持医院内部的运行秩序,避免出现设备管理混乱、权责不清的情况;(3)强化对医疗设备的监督管理,医疗设备不仅是医疗工具,也是医院的资产,为了明确资产的使用状况,资产监管部门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和清查,对于无法正常使用的设备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及时更新设备数量、质量信息,使医院能够全面了解现有设备的留存情况,如有需要及时申请设备采购。

2.4 开展设备的性能检测工作

在医疗工作中,医疗设备起着关键性作用,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院应重视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工作,出具详细的评估报告:(1)采购到货时,齐集供应商、医疗室、工程科以及设备管理人员,首先检查设备外包装是否损坏,当场开箱验货,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仔细核对设备的型号、规格、资质证明以及相关的生产信息,检查无误后,对设备的配件进行清点;(2)对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对其性能和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并对检测状况进行记录,以便后期出具检测报告;(3)医疗设备验收合格后,按照不同的设备类别进行归类,根据其精密性要求将其分为A类设备、B类设备以及C类设备,对应的试用时间分别是30 d、20 d、10 d,通过试用期后才可与供应商签订验收报告;(4)设备进入保修期和正式使用期,仍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报修,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4]。

2.5 建立分级监管体系

医院的组织架构相对复杂,科室众多,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容易出现交叉重叠或者遗漏的情况,因此应建立清晰的层级监管体系,以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根据科室的职能性质,将其划分为3个层级:第一层是决策层,主要由医院的相关领导、财务科、采购科人员组成,以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发挥作用,负责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对整个医院进行监督,保证制度的落实,对各个科室的资产进行管理,编制设备采购预算,对设备成本进行计算和结转,决定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数量,对招投标单位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最终的供应商,对于寿命终结的设备,及时进行报废处理;第二层是中间层,主要包括设备管理科、护理科等,是制度的执行层和监督层,发挥中间作用,对决策层负责,对一线部门实施监督;第三层覆盖范围较广,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是医疗设备的使用部门和维修部门,医疗科室将设备报修信息反馈至维修处,由维修处派工程师进行排故,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以供各科室使用,形成无缝对接的维修管理链路,有助于提高各部门间的沟通效率,进而提升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效率。通过三级监管体系,可以使设备管理过程更加科学化,使设备的采购、成本分析、检测、临床应用、维修保养、监督以及报废等环节紧密相扣,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例如,医疗设备的维修环节,由科室使用人员发起报修流程,维修科对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如需采购贵重的零件,应当上报决策层,由领导和采购部门审批后,采购处进行集中采购,到货验收后,由资产管理科进行登记和管理,交由医疗科室使用,采购单据及合同则交由财务科进行账务处理,确认设备的采购成本,并对固定资产入库进行账务处理,每年对设备计提折旧,完成整个采购维修的流程。

3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更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现代医疗事业以及医学研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给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医院而言,不仅要引进先进安全的医疗设备,还要重视完善设备的维修制度和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层级监督,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以提高设备的使用价值及设备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科室流程医疗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爱紧张的猫大夫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