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堂屋木柜下的地道
——忆母亲的家国情怀
2020-02-19张太武
文>>>张太武
图为作者母亲(右一)、作者大嫂与侄女合影。作者弟兄三人在部队期间由嫂子、侄女照顾年事已高的母亲
母亲的革命故事是因1954年的特大洪水而揭开的。那场罕见的洪水造成我家堂屋地基坍塌,地下出现了宽窄一致的长沟,经后墙延伸至竹林间。我家屋下怎么有这样的地道?我们好奇地问母亲。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华中野战军在苏中解放区主动迎击,七战七捷。苏中人民的英勇参战、踊跃支前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苏中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就是在这期间,母亲走上了革命道路。
勇于担当,家中开设前进指挥所
我家住在苏中腹地如黄公路上重镇搬经以北约一公里处。搬经据点炮楼林立,碉堡成群,火力高低配系成网,敌人气焰嚣张,常下乡扰民,天无宁日。
为牵制震慑敌人,配合野战军正面作战,分区密令各区武装限期靠前配置,开设前进指挥所(简称前指)。如何选址成为重中之重。经区委书记肖成仪、区长刘荣、民兵大队长——我的堂兄张金武再三研究权衡,认定我家是最佳选择。首先是我的父母有信仰,守正处事,街坊四邻口碑好。二是位置较偏,利于保密。我家是四面环水的最西边户。三是地形有利于我方军事行动。住地以西有约三平方公里无住户的庄稼地,沟汊纵横,地势起伏,比高在十米上下,便于隐藏疏散,青纱帐季节更可设伏袭敌。
三位领导与父母秘密协商,开诚布公强调了潜在风险,告知如有不测,一旦暴露,难免家毁人亡之灾,要求父母慎重考量,一天内作答。父母没有太多犹豫,对视点头,当即表态同意。
构筑地道,掩护区武装领导
三位领导马上着手根据地形绘制地道施工图,交给母亲。明确要求禁用外人(包括亲友),力争在20天内完成地道构筑的任务。
父母当天夜里就开始施工。为了掩人耳目,他们白天稍事休息就下地干农活,夜幕降临时挖地道。他们手磨掉了几层皮,血泡发炎,疼痛钻心,也不停息。为了不留痕迹,他们将挖出的新土装筐倒入水中。
如此通宵达旦连轴转苦干了15天,终于高标准交付使用。前指领导来到我家,看到木柜下地道口外沿如旧,放了少许杂物遮挡,木柜前架设着旧织布机,西侧挨着木柜的是纺纱车,屋子里所呈现的是庄户人家司空见惯的场景。领导们激动地紧握父母的手,称赞有加。
乔装巧扮,乐做隐蔽战线工作
前指开设后,父母的情报工作也开始了。父亲利用乡间工匠身份作掩护,为母亲搜集传递情报铺路。父亲天生心灵手巧,对乡村的竹匠、木匠、石匠、铁匠手艺和弹棉花无所不能,乡间四季无不看到他的身影。那年代的付酬方式也很特别,客户管饭的可免收工酬,其他的收点辛苦费养家糊口。兑付酬金一般以五谷杂粮为主,父亲打工,母亲收酬,肩背布袋子、肘挽竹篮子是她的标配。街坊四邻习以为常,无人生疑、无人敢想他俩在做情报工作。
但敌人耳目众多,母亲也常遭遇扣押盘查。遇到这种情况时,母亲总能化险为夷。有一次,获知敌人的一个班十几个人离开据点下乡的消息,母亲送情报,遭遇敌人的扣押盘查。一番周旋放行后,她急不择路,从家附近涉水过河争取时间。为防体轻漂浮,她在竹筐中装入土块,上举过头,屏住呼吸,冒险潜过5米多宽的深水区,将情报及时送达。前指紧急组织民兵设伏,一举击溃敌人,当场毙敌一名,打伤两名,有效震慑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过了些时日,前指获得母亲提供的敌人组织还乡团下乡扫荡报复的消息后,将村民疏散到安全地带,组织民兵占领有利地形择机袭敌。
解放战争期间,母亲坚持送情报工作,还负责为所在村庄交纳地方政府征收的军粮和军需物资,给机动作战的部队开设食品、饮水供给点。
砸锅卖铁供读书,送子参军传薪火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我家的生活也极其贫苦。上学读书几乎成了奢望。母亲深谙成长不能无书的道理,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们上学读书,并立誓,让我们一完成学业就全都参军,保家卫国。
从1963年开始,我们弟兄三人先后入伍。一人曾随舰队赴南海轮战,两人提干。当我依依不舍离开几十年军队岗位时,毅然放弃了到军干休所的机会,转业到地方工作,志在将母亲坚守一生的家国情怀用具体工作来呈现,以优良业绩报答母亲……
我的父母已先后离世。在我们成长岁月,母亲以家国情怀为家训,立德树人,在人生赛场言传身教,让我们弟兄三人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