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
2020-02-18徐水源
徐水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他先后在不同场合说过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众所周知,我国流动人口两亿多,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可以说没有流动人口的健康,就没有全民健康,也就没有全面小康,流动人口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流动人口的健康需求在持续扩大和增加,目前,供给侧提供的服务不够。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流动人口有两个明显趋势:一是长期居住者增加,二是家庭化趋势增加,这样,流动老人和流动儿童的健康需求也就增加了。
一些地方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由于在流入地的工作、生活环境较差且缺乏社会保障及社会支持,是一个易受传染病等风险威胁的群体,这已经成为健康服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
流动人口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难点
流动人口疾病谱以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为主,他们既是传染病的多发人群,又是导致传染病跨区域传播的高风险人群。
第一,流动人口健康意识较差。流动人口绝大多数年轻力壮,他们进入城市的主要目的是就业赚钱或者让子女获得好的教育资源,健康目前还不是他们最重要的需求,因此往往很容易忽视健康问题。
第二,流动人口健康情况不明,特别是基本信息等底子还不清楚。目前,我國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滞后,流动人口集中工作地、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地区成为传染病的高发地区,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率普遍高出常住人口1至3倍,传染病已成为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跨区域管理缺乏有效手段。部门、地区间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形成,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流动人口的相关情况,影响了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完善覆盖流动人口的卫生健康服务网络体系
第一,完善覆盖流动人口、方便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网络体系。重点加强城市郊区、城中村和周边农村的卫生健康服务机构建设,通过配置流动服务车、完善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等多种方式,增强服务可及性,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引导流动人口合理使用卫生服务,减少因信息缺乏对卫生服务可得性的影响,提高流动人口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由于流动性强,流动人口职业大多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为流动人口服务的意识还很淡薄,流入地和流出地在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方面还存在衔接困难的问题,这导致服务连续性较差。加之流动人口主动获取意识淡薄,这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目前,流动人口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素养亟待提高。要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引导流动人口合理使用卫生服务,减少因信息缺失对卫生服务可得性的影响,为流动人口提供健康服务,尤其是科学普及健康常识,增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素养。
加强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和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流动人口成为传染病的易发、高发人群,既有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性、城镇化的阶段性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所导致的原因,也有公共服务政策未顾及流动人口特点、政策间缺乏有效衔接、政策不落实等原因,还有流入地政府认识和监管不到位、流动人口健康意识淡薄等原因。
为此,应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工作。
第一,落实流动人口流入地属地化管理责任。坚持属地化管理,按照体现公平、优先照顾的原则,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保障流动人口平等地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便捷、安全、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流动人口传染病动态监测和防治,实现对流动人口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及时处置。
第二,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基础管理。加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探索建立地区和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尽可能摸清流动人口底数,为做好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和决策支持。采取针对性措施,重点抓好“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等薄弱环节防控工作。
第三,落实好流动人口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免费救治等政策。坚持就地治疗,在流动人口中落实防治“四免一关怀”、结核病免费诊疗和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建立流动人口病患异地治疗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