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序》中的五言诗论
2020-02-18苏鑫慧
苏鑫慧
【摘 要】钟嵘的《诗品》是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对中国的诗歌理论和诗话著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系统深入地品评了前人五言诗的优劣,表达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强调赋比兴,将五言诗体体系化,大大提高了其诗坛地位,并初步建立了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体系,对五言诗的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诗品;五言诗;钟嵘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1-0220-01
钟嵘在继承《文心雕龙》的基础上,创作了专门探讨诗学理论的著作,全书共品评两汉至梁代诗人122人。在《诗品·序》中集中表达了自己对五言诗歌历史发展渊源以及创作的观点,研究价值高。
一、品评原因
钟嵘《诗品》品评五言诗的原因,首先是时代的趋势。他是南朝文学批评家,这一时期诗风衰落,据《序》,当时士族社会写诗风气盛行,“才能胜衣,甫就小学……无涉于文流矣。”①大意是钟嵘认为如今的世俗子弟为诗歌创作奔走,以写诗不如人为耻,因此创作出算不上优秀的作品。所以钟嵘想创作品评诗人的著作,借此纠正诗坛混乱局面。
其次是五言诗作的大量涌现。自《诗经》以来,五言诗盛行,出现了大量的五言诗作。《序》中谈及五言诗历史:“昔南风之词……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钟嵘对于五言诗发展认识比较清晰透彻,在梳理五言诗历史发展的同时,还总结前人的诗歌创作风格,大大提高了五言诗地位,也表明了他发扬五言诗的决心。
钟嵘还认为五言诗有滋味,有魅力。五言诗内容广泛,既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又可以吟咏情性,在他看来是文词之最,值得重视。
二、基本观点
(一)强调赋比兴,注重形象美
《序》中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大意是说诗歌创作要适量运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再用风骨加强,用文采润饰。钟嵘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赋、比、兴,他认为“兴”就是要言语已讲完,但余味无穷,讲究言近旨远;“比”是用物、用形象来明志,明主旨;“赋”是用言语来表现形象。他十分注重形象,强调用赋比兴来为五言诗创作服务,塑造形象美。此外,钟嵘十分欣赏建安风骨,慷慨多气的诗歌风格,用赋比兴塑造形象,加上建安风骨,以华美文词修饰,就是一篇完美的五言诗。
(二)吟詠情性,直寻自然
《序》中说:“夫属辞比事,乃为通谈。……但自然英旨,罕直其人。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吟诗是吟咏情性,应与经国文书、辩驳奏疏区分,不必大量引用典故。正如“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等佳句,都不是出自经书史书,也不是化用前人诗句,而是作者直接描写眼前所见,眼前所想。推崇直寻,是通过描写触动诗人情思的景或事表现诗人感情。这些自然之景与诗人心境相契合,不是刻意而为,而是顺其自然,从而达到“自然英旨”的境界。他认为诗歌要用“直寻”的创作原则,诗人内在情绪波动触发诗情,运用赋比兴手法来传达诗境。
(三)反对用典、四声八病
《序》中谈到了“尔来作者……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当时诗歌喜欢用典,堆砌成篇。所以钟嵘坚决反对这种过度用典的不良作风,坚持“直寻”的诗歌创作原则。当时一些诗歌作者讲究音律,严格按照“四声八病”的创作规范来写五言诗,“永明体”流行,他们辨别四声,要求加强诗歌音律美,从语言艺术来说是新尝试。钟嵘不反对诗歌讲究音韵,但反对永明体式诗歌。他提倡自然声韵,认为诗歌创作要自然,不必生硬套用音律,诗歌音韵要自然清雅,才能是上好诗作。
钟嵘在《序》中简单点评前人风格,提到诗歌创作要领,他在坚持赋比兴传统的基础上强调诗人情感自然流露,音韵自然,反对一切刻意而为,生搬硬套,对后世诗歌创作、诗歌品评都有影响,自此五言诗歌渐渐朝着钟嵘的诗学理想发展下去。
三、历史影响
首先,钟嵘的《诗品》对于理清五言诗史有贡献。钟嵘在《序》中对于五言诗的历史发展具有清醒的认识,在了解、梳理五言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他看到了四言诗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大力提倡五言诗创作,对六朝以来的不正诗风进行了严格批判,从而促进了后世文学的发展进步。《诗品》用大量的实例证明五言诗的“有滋味”,并追根溯源,为五言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大大提高了五言诗的历史地位。
其次,《诗品》对于后世诗歌批评有贡献。钟嵘的诗歌创作观点也直接影响了后人的文学批评创作,唐代司空图,宋代严羽、敖陶孙,明代胡应麟,清代王士祯、袁枚、洪亮吉等人论诗都在观点、方法或词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最后,《诗品》对于后世的五言诗创作有直接影响。钟嵘作为一个批评家,能够把握所处时代诗歌发展的方向和主流,进而影响到隋唐以后,诗人们创作的优秀五言诗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奇葩。现在《诗品》对我们的创作和评论诗歌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商榷。
注释:
①钟嵘著,周振甫译注.诗品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21.(本文所引《诗品》均为此书,此后不一一详注)
参考文献:
[1]梅运生.钟嵘和诗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刘晓星.论钟嵘诗品对五言诗发展的影响[J].安徽文学,2007(8).
[3]葛志伟.钟嵘诗品与中古五言诗经典谱系的建构[J].文学遗产,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