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2020-02-18荣增峰侯子婵
荣增峰 侯子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国家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以及新中国成立70年的关键历史时刻,党中央高瞻远瞩,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因此,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理解。
一、制度是治国理政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坚定制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90多年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本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因此,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显得尤为关键,各届国家领导人都对此做出了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面对如何治理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的问题,一度照搬苏联模式,却发现不适合中国国情。1956年,毛泽东针对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产生的弊端,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路。通过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成果。但是,在探索中由于上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毛泽东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没有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方案。
在1978年,邓小平就坦承中国在制度问题上存在严重缺陷。邓小平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鄧小平关于制度的“四性”之说,是对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做出的最为全面科学的表述,也是对制度的意义做出的最高评价。在制度“四性”的保障之下,一切都要在制度的规范里运行,人人都要按制度的规定办事。对于何时健全完善中国的国家制度,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作出了明确的预测和要求,他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到2020年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延续邓小平制度建设的思路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十三方面的显著优势。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7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第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我国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始终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奋斗的,都是为了给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显著优势。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70年来我们党推动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化。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第四,民主集中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各项决策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都注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都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复讨论而形成的。这种制度安排能够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最广泛表达和反映,最大限度把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要把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变成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第五,民族政策制度的显著优势。各民族一律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大繁荣,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通过市场激发微观活力,合理配置人、财、物在全社会的流通,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第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国家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兴盛。通过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第八,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显著优势。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第九,改革创新制度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第十,人才制度方面的显著优势。千秋大业,人才为本。国家为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后备军,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第十一,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坚持党指挥枪,有利于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人民军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推进强军事业的发展。第十二,“一国两制”的显著优势。这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祖国和平统一。第十三,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的显著优势。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有利于我国内外两方面的全面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这些优势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制度的创新成果。这些优势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党和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和完善这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应对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促进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三、坚持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背后是制度设计好、治理效能高。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我们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凝练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建成。但是要推进制度自信,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落实。首先,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其次,我们要在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完善治理体系上下更大功夫,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优化制度结构,使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第三,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坚定制度自信。最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新篇章。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100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总目标的系统全面展开,更加聚焦,更具指导性,体现了继承发展和创新。
“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好制度的接续发展,坚定制度自信,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理论自信的基础上,增强道路自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开辟道路!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