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服饰创作中的“雅”与“俗”
2020-02-18王诗宇
王诗宇
【摘 要】在服装服饰文化范畴中,雅俗文化相生相行,由宫廷舞蹈服饰演化而来的古典舞服饰在古典舞蹈展现中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服饰中的雅乐舞服饰及宴乐舞服饰,从而探究当今古典舞剧服饰创作的方向与规律,为今后的服装设计开拓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宫廷雅乐舞;宫廷宴乐舞;舞蹈服饰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1-0086-02
古人云:“雅者,正也,正《小雅》燕乐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也。” 雅 XE "1" XE "1" XE "1" 的最高境界当是返璞归真、大雅似拙,小雅之“俗”虽不及大“雅”敦正拙朴之气,但因吸纳了丰厚的民间色彩而使贵族阶级产生审美认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雅俗共生。对于我国传统的乐舞而言,如果说“雅”代表典正规范的宫廷乐舞,那么“俗”就代表自由感性的民间乐舞。它们既泾渭分明、承载不同的社会功能,又相互渗透、实现各自的取长补短。[2]传统乐舞的发展,大致就是沿着“雅乐”与“俗乐”这样的路径前行。有人追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宫廷流域,有人追求淳朴享乐、颜色迤逦的民间流域。同样,“雅”与“俗”的定义不可一概而论,若事事按尺度一丈一寸的衡量,则会失去服饰文化本身独有的魅力。
一、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服饰
《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记载: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一)“雅”化的宫廷雅乐舞蹈服饰
宫廷雅乐舞主要是历代皇室用于祭祀、礼仪、歌功颂德等方面的舞蹈。崇高庄重的祭祀乐舞其服装无疑是显示王朝声威,强化礼仪制度的最佳体现。
雅乐舞蹈主要包括“六大舞”,《云门》《大章》《大夏》《桑林》《咸池》《大韶》,而后世统治者在此基础上引进了俗乐舞蹈、胡乐舞蹈,如汉代引进巴渝舞,唐代引进秦王破阵乐等来丰富自身。“以舞象功德,以舞象礼法”是宗教舞蹈的政教性特点。唐代后引进的佛事舞蹈服饰,色泽艳丽,其宗教色彩赋予舞者曼妙舞姿,优美仪态的伎乐天舞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与感染力,这是舞蹈这一最本体的艺术与佛教这一注意内省的宗教完美结合的极佳表现。
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的宫廷雅乐舞服饰其艺术性远不及宫廷宴乐舞蹈服饰,但取同时代精华,不限地域、不限民族,集民间精华于一身的宫廷雅乐舞蹈服饰也随着封建王朝的统治存在了两千四百年。
(二)“俗”化的宫廷宴乐舞服饰
宫廷宴乐舞,发轫于周代末年,是采集民间歌舞后经过宫廷乐府收编整合用于宫廷宴饮娱乐用的舞蹈。宴享娱乐的宫廷舞蹈服饰源于自然纯粹的民间舞蹈服饰,汲取了民间舞蹈服饰的丰富性,并将民族舞蹈服饰的瑰丽矿藏予以吸纳、提炼和升华。
从已知的著名舞段,秦汉盘鼓舞,魏晋白纻舞,唐代霓裳舞,元代十六天魔舞可以看出宫廷宴乐舞蹈的丰富性,舞蹈服饰的魅力也随之绽放。以唐代霓裳羽衣舞为例,《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舞者服饰典雅迤逦,头戴金步摇,身穿七彩羽衣、霞帔,领口和袖口皆有以金线勾勒着细致的边饰,下身着如霓虹般淡彩色裙,裙上描绘着朵朵花纹。“俗”化的宫廷乐舞服饰以其曼妙造型、风情装饰给宫廷乐舞服饰蒙上一层特殊的艺术色彩。
在古典舞剧创作中,“俗”化的宫廷宴乐舞蹈服饰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应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而呈现出不同风姿,有国破山河在的巍峨磅礴,有羽化登仙的曼妙风姿,又有蔓蔓青萝的优柔婉丽。
二、当代古典舞蹈服饰如何运用中国古代宫廷舞蹈的“雅”与“俗”
(一)舞剧《孔子》序问
以舞剧《孔子》的服装为例,整部舞剧的服装利用简约的深衣款式及高色调处理方式将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纷乱的局面艺术整体化,突出舞剧本身诗境的气质。突破传统意义上战国五色的色调,利用高调提亮人物的性格色彩,不仅保留了圣人所乐、宫廷乐者的气质,又结合了仁可善民心、移风易俗的时代习俗。
舞剧《孔子》选取了孔子周游列国的生命历程,开场《序问》宫廷组舞,身穿蓝色深衣的宫廷男子与水墨渐变的宫廷女子双手执羽,红蓝配色的沉稳体现宫廷祭禮仪式,是“雅”的宫廷舞蹈服饰的完美表现。中国传统色彩有“正色”和“间色”之分,青、白、黄、朱、玄等色彩添置服饰本身。孔子身穿白色深衣外披灰色素纱意在表示其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传心中大义的无谓之感,宫廷舞蹈服饰承载着当时的时代背景,古代交领深衣,又因舞蹈本身的特性,轻薄飘逸、下摆分四片身。
而分置在舞台上宫廷大臣的舞蹈因其对权贵阿谀奉承,毫无忠正廉宜可言,选取黄褐中色佐意蓝橙腰带代表他们站在王公大臣一方,色彩繁杂。宫廷舞服饰随着阶层、地位、职权、金钱的不同,从上至下形成金字塔形式,使得下端质地的服饰不得不趋向于“俗”。
(二)舞剧《大梦敦煌》“飞天”选段
在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代表着音乐和舞蹈,是佛事舞蹈中完美的形象。当剧中人物莫高陷入沙漠中,石绿色服饰的飞天出现,象征着绿洲和希望。当月牙和莫高相爱相恋时,阴阳相隔时,火红色敦煌飞天出现,象征着热烈的爱情和鲜血的结局。
皇家宫廷祭祀舞蹈中《天竺乐》是古印度的乐舞,朝霞袭装行缠带有浓郁的印度宗教色彩。 敦煌壁画中保存舞蹈形象最多的是描绘佛经故事的经变画,在“极乐世界”歌舞、奏乐的歌伎舞女都是“天国” 的菩萨,称为“伎乐天”。在《大梦敦煌》中飞天的形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敦煌飞天壁画,飞天伎乐男身女像,飘带衣裙,云气飞花,披帛长裙宝冠圈饰,“伎乐天”的服饰具有印度、 尼泊尔的佛教风格。这种色泽艳丽、富含民族地域特色的敦煌舞蹈服饰与宫廷祭祀舞蹈完美结合,这种舞服与中原舞蹈逐渐交融,在唐代形成鲜明特色,使得舞蹈服饰趋向于“俗”。
(三)舞蹈《踏歌》
舞蹈《踏歌》选取汉代像画砖上女子的版型和材质设计,绿调、白调、红调,人物立意分明。宫廷舞蹈服饰其褶服为女款搭配样式,舞伎均为女子,舞伎的头饰是戴着玉钗的假鬓,而义髻和五彩接袖的搭配,舞服中极具特色的长袖是舞女们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慢慢逶迤,峰秀绮丽,脚步轻柔,长袖飞舞盘旋配合着千姿百态的动势,表达舞者的漫漫柔丝。这种为了王朝所表演的舞蹈慢慢随着礼仪典制变得更加“雅”化。舞蹈踏歌的“袖手”使舞蹈更加飘逸,“束腰”使得舞蹈更加摇曳生姿,“隆髻”使得舞者姿容更美,这种古典又迤逦的服饰结合舞蹈表达着对生命的赞美与热爱。
汉唐时期,踏歌舞是起源于汉民族传统民间乐舞,但同样也可见于宫廷舞蹈,流传时代之广,版本繁衍之多,让人赞叹。由于舞姿优美,清丽可人,使得此舞流传于隋唐两代,可见民间舞蹈服饰的灵魂在于人这个个体。随着踏歌这种极简的服饰而舞,舞动的是灵魂,来自民间,又深化于宫廷。
三、结论
在古典舞剧服饰创作中,服饰设计因为地位、财富、审美的不同会取得不一样的设计点。民间舞蹈的服饰文化为“俗”化的宫廷宴乐舞服饰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与鲜丽色彩,“雅”乐服饰文化又深刻地影响和指导着宫廷宴乐舞蹈服饰的典仪与礼治,使得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服饰雅俗共生、交相辉映,使得这两种存在某种生动的内在联系的舞蹈服饰文化同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封建社会千百年的服饰文化长河里留下传唱不衰的独特美誉。
我们修习中国服装史、中国舞蹈史、中国古代妆容等书是有必要的,但同样,舞蹈服装本身不是一味地追求美感,追求所谓时代感,它是更具戏剧性的。通过时间、空间在舞台呈现空间互通,使得观众有种身临其境、沉醉其中的感觉。自古以来,雅俗文化相生相行,民间与宫廷集萃依然款款相吸,这种见解流传于文学、绘画、诗歌、舞蹈、音乐等各種艺术形态领域。宫廷舞蹈服饰在现代影视剧、舞台剧、文艺晚会中仍占据着半壁江山。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页码 87-89].
[2]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袁禾.中国宫廷舞蹈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页码86-94] [页码111-114].
[4]胡潇.论雅文化与俗文化[J],《求索》,1990.
[5]皇甫菊含.中华艺术论丛[J],第8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