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及设计管理
2020-02-18曹阳
曹阳
南京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保障性住房,主要指的是政府为一些经济收入较低的人民群众或者住房困难的家庭所提供的限定金额、限定标准的房屋。保障性住房大多数都是一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或者政策性租赁房。随着我们国家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的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设计以及设计管理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根据保障性住房的成本控制、服务对象、租售价格等方面考虑,对建筑设计以及设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设计特点
(1)居住人数的确定性。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低等经济收入的家庭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低等经济收入的家庭呈现出高龄化的趋势,大多数的户主平均年龄都是在40+以上;其次,中低等经济收入的家庭大部分都是2~3口之家,剩下的就是单身人士居多一些;再者,中低等经济收入人群的家庭成员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大部分都是高中或者初中肄业;最后,中低等经济收入的人群家庭的职业大部分都比较零散,比如:小时工、零散工等,也有退休人群,甚至是无业游民,国有企业或者私营企业的人民群众占有少数[1]。
(2)建设目标。南京市自 2002 年起开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在化解保障性住房供应矛盾,适应形势需要的基础上,体现“建商品房一样建保障房,要像开发区域新城一样建设保障房片区”的理念。保障房住区的配套商业、医疗、学校、幼儿园等基本与住宅同期交付,在满足居住的要求下,更进一步满足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保障性住房应用工业化技术和产业化发展,被动式绿色技术集成应用等多种科技手段,将住宅的安全、耐久、美观、环保等众多要求相结合,成为新时期住宅设计的新标志。
(3)标准化的特殊性建设。由于保障性住房主要的服务对象都是中低等经济收入的人民群众,和商品房的住户不同的是,保障性住房需要在限定的空间内创造出适宜的居住环境。所以,就应该根据保障性住房的特殊需求做出整体空间的调整,根据家庭成员构成、经济水平的高低以及生活模式的不同,来选择不同面积的保障性住房,此外,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户型、套间标准以及标准设备等等[2]。
2 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设计以及设计管理
(1)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空间的布局。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空间面积有限,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才能进一步满足广大中低等经济收入的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与完全市场决定价格的商品房不同,保障性住房居民注重切实解决生活基本需求的消费,而不是享受性的商业服务。这些居民对社区服务以及医疗设施的需求比较大。对就业服务设施也有需求,他们主要考虑工作的便利性和收入水平。在目前有些地区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法规中并没有体现出保障性住房与一般商品房之间的差异。这种忽视差异的做法易于造成公共配套设施的不足或效率低下。
保障性住房总图布局在考虑日照体型系数、建筑美观的情况下,局部一二层采用架空设计,将架空层作为公共休闲交往空间使用、降低住区压抑感。保障房停车配建比例低于商品房,从成本造价角度考虑多采用地上地下停车相结合方式,带来的弊端为地面无法实现人车分流,加上入住业主素质问题,后期使用常出现双车道沿道路右侧停车现象,给老人和幼儿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保障性住房小区空间的布置的合理、规范,还体现在小区内部空间的划分、连接上,在小区的用地和市政用地的连接上建立文化广场、商业广场;在小区内部设立一些休闲交往区,满足大人看管孩子以及老年人邻里互动的需求。
(2)设置“多用间”。保障性住房在户型设计上,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是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室内空间应能适应家庭结构、生活模式、工作职业等变化进行调整,可以多设置一些“多用间”,从整体上实现空间的灵活布局,通过设置“多用间”,能够有效缓解现代人民群众对于居住空间的多样性选择需求。“多用间”主要指的就是借助轻质隔断将整体房屋进行分割、布局,构成“两个半居室”的一种空间模型。这种“多用间”能够适应单一家庭到两口之家再到三口之家,“多用间”可以根据家庭结构的不同,设计为不同的样式,比如:儿童房、老年房等。此外,“多用间”还能够满足不同家庭类型对于使用空间的不同需求,比如:“多用间”可以用来招待客人、亲朋好友的聚会或做成储藏间、书房等。
保障性住房空间结构比较小,可采用空间复合利用的方式。例如,可以将厨房的开敞部分和餐厅空间的复合,客厅和厨房互相借用,在用餐的时候借用客厅的空间,能够增添就餐的舒适度。而在其他的时间段,就可以作为客厅面积的一个扩充。保障性住房通过对空间上时间差的使用,来进一步实现多用途的空间使用。例如,将卫生间洗脸台操作空间与卧室入口处的空间复合,避免洗漱时其他人员无法使用卫生间问题。还可将过道交通空间与壁柜门扇开启空间的复合,利用不同使用时段错峰使用,实现空间最大化利用。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们国家的重点民生项目工程。保障性住房涉及的专业领域比较宽泛,比如:社会、经济、政治、人文、建筑、设计等方面,建筑设计作为保障性住房重要的构成元素,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通过高效的设计管理以及有效的设计手段,在限定面积的居住空间内,不断改善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设计,基于中低等经济收入的人民群众考虑,为这些人民群众提供经济适用、居住舒适、干净整洁的保障性住房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