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的初筛价值
2020-02-18燕语
燕语
海城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辽宁海城 114200)
宫颈癌作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该病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为主要病因,发病群体为30~55岁的女性。由于该病的发病原因已明确,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积极的早期检测与诊疗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因此,实施宫颈癌初筛具有重要的意义[2]。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及阴道镜检查是筛查宫颈癌的常用方法,其中宫颈刮片法具有经济性、易操作等优点,但其漏诊率较高。为提高宫颈癌的筛查效果,临床常应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进行初筛,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联合检查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我中心进行妇科检查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65岁,平均(44.11±4.75)岁;已婚已育336例,已婚未育264例。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均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与阴道镜检查。(1)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充分暴露宫颈外口,用刮片[浙江灵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台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1660009号,规格GP180×15]在外口处旋转360°,刮取少量黏液及分泌物,并均匀涂抹于事先编号的玻片上,置于95%乙醇中15~20 min,随后取出玻片,行巴氏染色法染色[3]。(2)阴道镜检查:于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后进行,采用阴道窥器[常州市环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660857号]暴露阴道、宫颈部位,用棉球擦拭宫颈分泌物及黏液,并初步观察宫颈形状、大小、色泽,打开照明开关,调节物镜与被检部位至同一水平,距离与焦距适中至物像清晰,在高、低倍镜下观察宫颈外形、颜色,对病变加以识别,然后进行醋酸试验及碘试验,观察鳞状上皮及柱状上皮,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后再行病理学检查[4]。
1.3 临床评价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与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宫颈癌23例,经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检出20例,阳性检出率为86.96%;经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检出13例,阳性检出率为56.52%;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1,P<0.05)。
3 讨论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该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有研究指出,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5]。临床对于宫颈癌的关注重点是采取有效的手段在疾病早期进行及时的治疗及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定期进行疾病筛查是一项重要的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阴道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均为宫颈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其中宫颈刮片法较为传统,操作简单,经济性强,适用范围广,但漏检率较高[6];病理学检查虽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不宜作为频繁筛查的方案。阴道镜检查对于宫颈内部结构的观察较为直观,可作为评估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7]。为提高阳性检出率,临床常联合应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与阴道镜检查。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可提高宫颈癌的阳性检出率,对宫颈癌的初筛效果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