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友善设计
——老年医院导视系统的适老化设计实践探究

2020-02-18赵浩凯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字体医院信息

赵浩凯

(北京老年医院,北京 100095)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3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7%。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疗机构势必面临老年患者增多的客观现象,这给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带来很大挑战。作为人流量非常大的公共场所,每个医院的空间设计及科室分布各不相同,老年患者因为自身生理及心理因素的特殊性,在独自就诊和住院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类问题,很容易延误病情。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提出了创建老年友善医院的概念,涵盖友善文化、友善管理、友善服务和友善环境四个方面,而医院的导视系统作为医院友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基于适老性原则开展老年友善医院导视系统设计工作,是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老年患者就医困惑及特征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在生理上存在着感知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思维系统三方面能力的退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视听觉下降、腿脚不便、动作缓慢、状态不稳,对于信息处理的能力不足。伴随着生理机能的退化,而老年人的心理也呈现出特殊性,由于他们社会角色的转变,家人沟通的缺乏,往往容易有孤独感、缺乏存在感,情绪不稳定,易发生焦躁、失落之感,而且老人在独自就医过程中,他们身体上的不舒适更容易让他们生理、心理的特殊性表现出来,比如看不懂医院地图导航、看不清标识信息、找不到就诊科室、容易发生情绪焦躁等情况。因此,研究适老性导视系统设计就是为解决老年患者便利性的问题,也是设计师必须承担设计的社会责任之一。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在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也提出了设计师必须承担设计的社会责任,要为第三世界设计、为弱势人群设计、为环境设计、为教育和医疗设计。

二、医院导视系统概述及现状

图1 老年患者视距与字体高度关系图表

图2 北京老年医院导视系统设计案例

图3 基于记忆照护的认知障碍诊疗中心病房标识

导视系统是指在一个公共空间中支撑人们在其中的有效行动需求的综合空间信息系统。医院作为一个建筑环境复杂、科室较为分散的公共空间,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准确到达目的地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近年来走访调研国内部分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发现,一些建院较早的三级医院导视系统在早期设计之初,对于色彩选择、字体设计包括设立位置和角度都缺乏人性化,基本按照医院VI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一个延展,只是在设计形式上和医院的整体视觉形象进行统一,缺乏对医疗空间、信息、人流动线结合患者就诊实际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发现缺陷,对原先导视系统进行临时性的增补,普遍存在信息整合度不够,标识设立散乱,视觉形象不统一的现象。在一些大型三级医院新建分院或新的医疗建筑内,导视系统有很大的改观,没有按照旧有标准来设计,而是在遵循医院视觉符号的前提下,从患者角度出发设计,尤其在字体大小、色彩设计、位置设立上有很大改进,但往往还是缺乏对老年患者群体的特殊性考虑,忽视了老年患者的特殊需求,与年轻患者一概而论,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

较于国内医院的适老性导视系统设计,日本及欧美等国对于老年患者群体行为的特殊性与公共空间导视系统关系的研究较早,且在医疗空间环境设计的实际应用中也在不断探索导视系统的适老性问题。例如日本学者田中直人早在其著作《标识环境通用设计——规划设计的108个视点》中提出“对老人、小孩、残疾人、外国人等不同受众群体应在考虑其文化、地域、生活等的差异化下进行其行为特点的研究”。在美国专业的医疗保健设计类期刊Health care design中对适老化医疗空间环境、导视系统、家居产品均有研究,且定期更新。

三、导视系统适老化设计原则

(一)便利性原则

在医院的导视系统中,便利性作为检验导视是否有效的第一原则,一个导视系统能否快速地为患者指向目的地是其首要功能。由于老年人的视力退化,视知觉减弱,对于标识字体字号有特殊要求,图形及文字信息的大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就诊体验。据调查得知,70岁左右的老人平均视力为0.7,而正常的年轻人平均视力为1.4,这就意味着在同等距离的情况下,老人要比年轻人放大2倍才能看得清。笔者在医院门诊随机抽取10位老人作为测试对象,分别让老人距离10m、5m、2m对不同字号的字体进行了识别测试,并得出相应结论:1、观察者距离标识10m,字体高度应↗60cm;2、观察者距离标识↗5m,字体高度应↗11cm;3、观察者距离标识↗2m,字体高度应↗7cm;4、观察者距离标识2m之内,字体高度应↗3cm。(图1)

其次,在标识设立位置上,基于老年人行动不便,有的甚至坐着轮椅就诊,他们视觉感知的空间范围是有限的,据晋良海等学者根据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空间视域的眼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人群视觉工效的最优视域范围为水平视场角5.69°~19.51°、垂直视场角8.42°~25.73°、视域比0.45%~2.38%。这就需要标识安装在恰当且显著的位置上,才能便于老年人快速识别。

另外,标识指向的连续性往往是容易忽视的,不能只在入口处及目的地设置标识,中途及拐弯处毫无相应指向。据笔者调研得知,只要距离稍远的科室,中途相隔超过10米未见标识指向,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往回折返的现象,患者心理上存在不安全感,不知所措,甚至容易焦躁,延误病情。

(二)易识别原则

由于医院科室设置较多,而又相对集中,单个标识上往往会罗列很多信息,由于老人在认知和视觉选择上没有那么灵敏,而加之身体不适等原因,因此如何在众多罗列的信息中快速找到有效信息对他们来说很关键,反之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适,甚至引发医患矛盾。通过笔者实地调研发现,很多医院对于标识中信息的排版存在不当之处。例如有的将所有指引信息堆放在一个局限的版面上,对于老花眼的患者来说糊成一片;有的将卫生间、开水间、电梯等功能性信息与科室混为一谈,排版掺杂错乱;有的没有按照距离的远近进行次序上的排列,没有秩序感和连续性;也有存在标识当做装饰物,装饰图形占用的面积要大于文字信息的面积,让人有华而不实之感。因此,运用图形、色彩、文字合理、科学地排版对于有效信息的快速识别是很有帮助的,能够在短时间内清晰地指引老人到达目的地,节省老人体力和节约就诊时间。

(三)安全性原则

在老年患者为主的医疗空间内,导视系统不仅发挥的是指引功能,同时在老人就医过程中的安全性提示上也起到一定作用。由于老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在就诊或者住院过程中,爬楼梯、乘坐电梯、洗澡、上卫生间等都是常见行为,而在此过程当中,存在防跌倒、防撞伤的风险点很多,再加上老人病急求医,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肢体伤害。因此,导识系统中的提示类标识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好此类三级标识,能够有效地减少老年常见风险的发生,从细节上改善老年人的就医体验。

(四)人文关怀原则

在老年病为主的医院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痴呆症患者,也叫阿尔兹海默症,他们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认知功能及记忆力下降,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较弱,社会学家约翰·蔡塞尔指出:“对于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患者来说,道路识别的概念应该被理解为‘场所认知’,患者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当他们看到目的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正要去哪里;当他们到达的时候,才知道这里是自己要到达的地方。”因此,对于长期生活在医院的此类患者,应从记忆照护的角度出发进行病房标识的设计,建立一种人文、友善环境,满足这类特殊群体的需求。

四、老年医院导视系统设计实践探索

(一)利用字体和色彩增强识别性

色彩、字体是导视系统设计的主要元素,在以识别性为主的前提下,笔者选用方正兰亭黑作为户外一级标识字体,方正粗圆字体作为室内二级、三级标识字体,字体方正,清朗,便于识别。关于字号,运用前期调研结论,将户外标识(楼体名称),字体高度统一为60cm;室内一级标识(总索引、吊牌、字帖等),字体高度统一为11cm;三级标识(科室门牌,温馨提示等),字体高度统一为3cm,通过应用适老化设计,让老年患者获得舒适、便捷的阅读感受。

在色彩的选用上,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心理,老年人的色彩意识不再像青年人那样强烈,对于颜色的敏感度要较年轻人低25%~40%。因此,导视系统不能将色彩单单作为一种装饰和点缀,一定要为内容(标识信息)服务。在设计实践中,笔者采用北京老年医院的形象色——绿色作为主体色,配以珠光白作为辅助色。利用“阴阳色”的搭配方法,有效地将图形符号与文字信息区别开来,或者将各个方位所指示的信息进行区分,起到快速识别的作用,不会存在误读的现象。在排版设计上,考虑到许多老人视力存在眼花的现状,将字体的字间距与科室名称之间的距离拉大,以便能更加清晰地识别。(图2)

(二)设立标识恰当位置

根据便于老年人的可视角度数据,标识的高度和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经调查,老年患者轮椅使用者的平均视点为1050mm,轮椅利用者的导视信息应控制在自地面300~1300mm的高度,考虑到适应普通老年患者和轮椅使用者的共同使用,导视信息应控制在360~1700mm的高度为最佳。笔者在设计实践当中,充分考虑老人视线范围高度的局限性,将标识进行多方位设立,降低房屋顶部吊牌,尽可能地将标识设置在水平视线前方的墙面,并贴有连续性地贴,这样从顶部、水平、地面三个视角都为老年患者提供就医指引。

(三)基于安全性的提示标识

由于老人生理机能的退化,在就医或住院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跌倒的风险。笔者根据对临床的调研得知,老人在上下楼梯或者在浴室、洗手间等公共空间最容易发生滑倒。老年患者在楼梯的起止处都应设有提示标识,告知楼梯的起点和终点,提醒小心台阶。为此,笔者在所有患者经过的门诊及病房的楼梯区域设置告知“楼梯起止”和“小心台阶”的标识。在浴室和洗手间等地面容易湿滑的地方设置“小心跌倒”标识,从细微之处传达友善设计的概念。

(四)基于人文关怀原则的标识

老年患者在医院环境中承受着身体病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折磨,因此医疗空间导视系统除了发挥导向功能,还应以老年患者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笔者在设计导视系统之初,从造型上避免使用棱角分明的几何形,而是将标识的所有造型两端采用圆弧状,并选用方正粗圆字体作为中文字体,英文字体采用Calibri Bold,无论是外观还是文字、图形都传达一种圆润,柔和,有亲和力的感觉。

另外,根据对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视知觉特征分析,他们对图形符号的记忆相对于文字和数字来讲,更容易记住,因此在认知障碍诊疗中心病房标识的设计上,笔者遵循记忆照护原则,运用“水果系”“蔬菜系”等具象图形,将熟知的水果图案一一对应地作为病房标识,用图形符号来代替以往的数字编号,唤起他们的视觉认知和记忆,并选择鲜艳、对比度强的色彩作为底色进行视觉刺激,有助于他们对自己的房间形成记忆符号。(图3)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老龄化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在适老化医院导视系统中提出了友善设计的概念,并结合调研及实验,总结归纳出四项适老化导视系统设计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开展了相应的设计实践探索,来验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虽然,适老化的导视系统设计不仅仅局限于视觉范畴内,本文对设计提出的改善设想可能依旧会存在不适,但愿以此为一个开端,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索医院导视系统中的友善设计,为老年医疗空间导视系统设计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也通过实际行动不断改善老年人的就医环境,使老年患者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爱。

猜你喜欢

字体医院信息
字体的产生
订阅信息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展会信息
为县级医院定锚
组合字体
字体安装步步通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