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材及饮片测定信息的分析

2020-02-18张新军林志军金晓丽于蓓蓓刘善新

中成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饮片中药材

张新军,林志军,金晓丽,于蓓蓓,李 莹,刘善新*

(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中国药典》[1]对所收载的中药材及饮片主要通过基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有量测定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其中含有量测定是重要检测项目之一。本文对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618 味中药材及饮片与含有量测定相关的项目,如正文中是否有该项、测定成分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含有量低限分布范围、有毒成分含有量限度、成分相同者等进行数据汇总,以期找到规律,发现问题。

1 信息统计

1.1 无含有量测定项 共计206 味中药材及饮片,分别为九里香、九香虫、刀豆、三棱、干漆、土鳖虫、大血藤、大皂角、大枣、大蓟炭、大腹皮、山麦冬、山药、山柰、山慈菇、川木通、小叶莲、小驳骨、小通草、飞扬草、马齿苋、马勃、马兜铃、天仙藤、天冬、天花粉、天竺黄、天葵子、木棉花、五加皮、太子参、瓦楞子、毛诃子、片姜黄、乌梢蛇、火麻仁、水牛角、石菖蒲、龙眼肉、北沙参、仙鹤草、白及、白术、白附子、白茅根、白果、白前、白扁豆、白蔹、白薇、瓜蒌、瓜蒌皮、冬瓜皮、半边莲、法半夏、姜半夏、丝瓜络、老鹳草、地龙、地枫皮、地骨皮、亚乎奴(锡生藤)、西青果、西河柳、百合、百部、虫白蜡、竹节参、竹茹、自然铜、血余炭、全蝎、灯心草、红芪、炙红芪、麦芽、赤小豆、赤石脂、芡实、芦根、苏木、连钱草、牡荆叶、伸筋草、皂角刺、谷芽、谷精草、龟甲、诃子、鸡内金、鸡血藤、鸡骨草、鸡冠花、青果、青葙子、青蒿、青礞石、玫瑰花、苦木、苘麻子、松花粉、郁金、明党参、金沸草、金钱白花蛇、金铁锁、金礞石、鱼腥草、闹羊花、泽兰、珍珠、珍珠母、荆芥炭、荆芥穗炭、荜澄茄、草乌叶、茯苓、茯苓皮、荔枝核、南沙参、南板蓝根、南鹤虱、柏子仁、枸骨叶、柿蒂、牵牛子、韭菜子、哈蟆油、钩藤、禹余粮、胆南星、胖大海、穿山甲、莲子、莲房、莲须、桃枝、核桃仁、党参、鸭跖草、狼毒、凌霄花、高山辣根菜、粉萆薢、海马、海风藤、海龙、海金沙、浮萍、通草、桑白皮、桑枝、桑寄生、桑椹、桑螵蛸、菥蓂、菝葜、菊苣、常山、蛇蜕、银柴胡、甜瓜子、猪牙皂、猫爪草、麻黄根、鹿角、鹿角霜、鹿茸、旋覆花、羚羊角、断血流、淡竹叶、淡豆豉、绵马贯众、绵马贯众炭、绵萆薢、楮实子、棕榈、紫花地丁、紫萁贯众、蛤蚧、黑芝麻、黑豆、锁阳、鹅不食草、滑石、蒺藜、椿皮、蜈蚣、蜂房、蜂蜡、榧子、榼藤子、蜘蛛香、蝉蜕、蕤仁、蕲蛇、稻芽、僵蚕、鹤虱、薤白、橘核、藕节、瞿麦、翻白草、鳖甲。另外,乌梢蛇和蕲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进行鉴别;蛤蟆油采用HPLC 法,以1-甲基海因为对照品进行鉴别。

1.2 以无机物为含有量测定指标 共计24 味中药材及饮片,分别为大青盐(含有量测定成分为氯化钠,最低限度为97.0%,下同)、石决明(碳酸钙,93.0%)、石膏(含水硫酸钙,95.0%)、煅石膏(硫酸钙,92.0%)、白矾(含水硫酸铝钾,99.0%)、玄明粉(硫酸钠,99.0%)、芒硝(硫酸钠,99.0%)、西瓜霜(硫酸钠,90.0%)、朱砂(硫化汞,96.0%)、红粉(氧化汞,99.0%)、花蕊石(碳酸钙,40.0%)、牡蛎(碳酸钙,94.0%)、皂矾(绿矾)(含水硫酸亚铁,85.0%)、昆布(碘,0.20%)、轻粉(氯化亚汞,99.0%)、钟乳石(碳酸钙,95.0%)、海螵蛸(碳酸钙,86.0%)、硫黄(硫,98.5%)、雄黄(二硫化二砷,90.0%)、紫石英(氟化钙,85.0%)、蛤壳(碳酸钙,95.0%)、滑石粉(硅酸镁,88.0%)、磁石(铁,50.0%)、赭石(铁,45.0%)。另外,玄明粉、芒硝、西瓜霜含有量测定成分均为硫酸钠,石决明、花蕊石、牡蛎、钟乳石、海螵蛸、蛤壳均为碳酸钙,磁石、赭石均为铁;测定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范围为32.056(硫)~474.365(含水硫酸铝钾)。

1.3 含有量测定中的标准物质 共计346 个,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为龟甲胶、阿胶、鹿角胶使用的甘氨酸(C2H5N1O2),约为75;最大的为山银花使用的灰毡毛忍冬皂苷乙(C65H106O32),约为1 399。具体见图1。

1.4 成分或大类成分(多糖、总黄酮、总生物碱等)在中药材及饮片中的含有量范围(低限)为0.010%(冬虫夏草,腺苷)~96.0%[天然冰片(右旋龙脑)]。具体见图2。

图2 成分含有量分布

1.5 毒性中药中有毒成分含有量限度 见表1。

表1 毒性中药中有毒成分含有量限度

1.6 测定成分相同,基源也相同或一致 包括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瓜蒌子、炒瓜蒌子)、士的宁和马钱子碱(马钱子、马钱子粉)、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何首乌(结合蒽醌)、制何首乌(游离蒽醌)]、6-姜辣素(干姜、炮姜)、巴豆苷[巴豆、巴豆霜(脂肪油)]、槟榔碱(槟榔、焦槟榔)、胆红素和胆酸(人工牛黄、牛黄、体外培育牛黄)、靛蓝[青黛(靛玉红)、蓼大青叶]、丁香酚(丁香、母丁香)、甘草苷和甘草酸(甘草、炙甘草)、桂皮醛[肉桂(挥发油)、桂枝]、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厚朴、厚朴花)、胡薄荷酮和挥发油(荆芥、荆芥穗)、琥珀酸(半夏、清半夏)、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炙黄芪)、芹菜素(天南星、制天南星)、芍药苷(赤芍、白芍)、盐酸水苏碱[茺蔚子、益母草(盐酸益母草碱)]、栀子苷(栀子、焦栀子)。

1.7 测定成分相同但基源不同 包括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肉苁蓉、管花肉苁蓉)、无水芦丁[山楂叶(金丝桃苷)、天山雪莲(绿原酸)]、L-脯氨酸、L-羟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龟甲胶、阿胶、鹿角胶)、β-蜕皮甾酮(牛膝、漏芦)、阿魏酸[当归(挥发油)、藁本]、桉油精[艾叶、豆蔻(挥发油)]、巴马汀和小檗碱[黄连(表小檗碱、黄连碱)、功劳木(非洲防己碱、药根碱)]、贝母素乙[平贝母、浙贝母(贝母素甲)、湖北贝母]、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制川乌、附子、制草乌)、表儿茶素[儿茶(儿茶素)、金荞麦]、橙皮苷(佛手、陈皮、青皮、橘红)、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川乌、草乌)、大黄酚[大黄(总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决明子(橙黄决明素)]、大黄素[大黄、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虎杖(虎杖苷)]、大黄素甲醚(大黄、何首乌、制何首乌)、大戟二烯醇(甘遂、京大戟)、丹皮酚(牡丹皮、徐长卿)、东莨菪碱[天仙子(莨菪碱)、洋金花]、反式茴香脑(八角茴香、小茴香)、高良姜素[高良姜、蜂胶(白杨素、咖啡酸苯乙酯、乔松素)]、葛根素(粉葛、葛根)、枸橼酸(山楂、乌梅)、胡椒碱(荜茇、胡椒)、胡芦巴碱(使君子、葫芦巴)、槲皮苷(合欢花、侧柏叶)、槲皮素[瓦松(山柰素)、地锦草、杠板归、垂盆草(山柰素、异鼠李素)、金钱草(山柰素)]、芥子碱硫氰酸盐(芥子、莱菔子)、金丝桃苷[山楂叶(无水芦丁测定总黄酮)、月季花(异槲皮苷)、罗布麻叶、贯叶金丝桃、黄蜀葵花、菟丝子、梅花(绿原酸、异槲皮苷)、野马追]、咖啡酸(冬葵果、蒲公英)、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山豆根、苦参)、苦杏仁苷(苦杏仁、郁李仁、桃仁)、莨菪碱[天仙子(东莨菪碱)、华山参(东莨菪内酯)、颠茄草(东莨菪内酯)、华山参(莨胆碱)、丁公藤]、龙胆苦苷[龙胆、秦艽(马钱苷酸)]、龙脑[艾片(左旋龙脑)、冰片(合成龙脑)]、芦丁[一枝黄花、沙棘(芦丁测总黄酮、异鼠李素)、桑叶、槐花(芦丁测总黄酮、单测芦丁)]、绿原酸[山银花(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天山雪莲(无水芦丁)、石韦、杜仲叶、忍冬藤(马钱苷)、金银花(木犀草苷)、茵陈(滨蒿内酯)、菊花(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梅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苍耳子、蓍草]、马钱苷[山茱萸(莫诺苷)、忍冬藤(绿原酸)]、芒果苷[红花龙胆、知母(知母皂苷BⅡ)]、毛蕊花糠苷[地黄(梓醇)、熟地黄、肉苁蓉(松果菊苷)、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大叶紫珠、车前子(京尼平苷酸)、北刘寄奴(木犀草素)、紫珠叶]、没食子酸[五倍子、地榆(鞣质)、委陵菜、拳参、蓝布正、余甘子]、蒙花苷(野菊花、密蒙花)、迷迭香酸[肿节风(异嗪皮啶)、夏枯草、紫苏子、紫苏梗]、木犀草苷[金银花(绿原酸)、菊花(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锦灯笼]、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川木香、木香)、齐墩果酸[木瓜(熊果酸)、灵芝(葡萄糖测定多糖)、枇杷叶(熊果酸)、威灵仙、翼首草(熊果酸)、马鞭草(熊果酸)]、乔松素[草豆蔻(挥发油、山姜素、小豆蔻明、桤木酮)、蜂胶(白杨素、咖啡酸苯乙酯、高良姜素)]、人参皂苷Rb1[人参、三七(三七皂苷R1)、西洋参、红参]、人参皂苷Re(人参、人参叶、西洋参、红参]、人参皂苷Rg1(人参、人参叶、三七、西洋参、红参)、鞣花酸[石榴皮(鞣质)、覆盆子(山柰酚-3-O-芸香糖苷)]、鞣质[石榴皮(鞣花酸)、地榆(没食子酸)]、山柰素[木贼、瓦松(槲皮素)、红花(羟基红花黄色素A)、垂盆草(槲皮素、异鼠李素)、金钱草(槲皮素)]、蛇床子素[独活(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蛇床子]、葡萄糖[云芝、玉竹、枸杞子(甜菜碱)、灵芝、金樱子、铁皮石斛、黄精,测定多糖;蜂蜜(果糖)]、西贝母碱[川贝母、伊贝母(西贝母碱苷)]、岩白菜素(朱砂根、岩白菜、矮地茶)、岩藻糖(海藻、昆布)、盐酸巴马汀[关黄柏(盐酸小檗碱)、夏天无(原阿片碱)、黄藤]、盐酸小檗碱[三颗针、关黄柏(盐酸巴马汀)、黄柏(盐酸黄柏碱)]、野黄芩苷[半枝莲、灯盏细辛(灯盏花)]、异槲皮苷[月季花(金丝桃苷)、梅花(绿原酸、金丝桃苷)]、异鼠李素[沙棘(芦丁测定总黄酮)、垂盆草(槲皮素、山柰素)]、柚皮苷[化橘红、枳壳(新橙皮苷)、骨碎补、香橼]、獐牙菜苦苷[当药(当药苷)、青叶胆]、长梗冬青苷[救必应(紫丁香苷)、四季青]、紫丁香苷[刺五加、救必应(长梗冬青苷)、槲寄生、暴马子皮]。

1.8 含有量测定项目为检测抗凝血酶活性 仅水蛭1 种。

2 信息分析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618 味中药材及饮片中,无含有量测定项的占33.3%,其中有常用的,如大枣[2]、山药[3-4]、天花粉[5-6]、白术[7-9]、姜半夏[10-12]、茯苓[13-15]、党 参[16-19]等;比较贵重 的,如乌梢蛇、白及[20-21]、地龙[22-24]、全蝎[25-27]、龟甲、金钱白花蛇、穿山甲、鹿角、鹿茸[28-29]、羚羊角、蛤蚧、蜈蚣、蕲蛇、僵蚕[30]、鳖甲等;标记毒性的,如闹洋花、土鳖虫[31-32]、白附子[11,33]、牵牛子、常山、大皂角等。

含有量测定成分为无机物的中药材及饮片占比3.88%,均为矿物药[34];成分含有量均较高,最低的也有45.0%,大多数高达80%以上,甚至99.0%;所测成分大多无专属性;有2 味甚至多味测定成分相同的现象;所测成分是不是有效成分,是不是唯一有效成分,是不是主要有效成分,需要根据具体药味、具体用途作具体分析;矿物药在成方制剂中的质量控制情况不理想,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中国药典》所使用中药对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统计时发现,100~800 的占90.2%,100~500 的占69.4%,可知目前所关注的中药物质基础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区域;对成分或大类组分在中药材及饮片中的含有量分布进行统计时发现,低限在0.010%~0.10% 的占25.7%,0.010%~1.0%的占70.1%,表明所测成分含有量均较低,但仍属宏量成分。另外,对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含有量极微,专属性不强,但对人体作用极大的成分涉及较少,值得关注。

对没有标记毒性的中药材及饮片,《中国药典》一般只规定其成分含有量的下限,而对一些毒性药物中毒性成分则同时规定了上、下限。结果显示,其上、下限的差距明显,大多3~5 倍,最高的可达20 倍,这种现象在没有标识毒性的中药材及饮片中也同样普遍[35-39],给标准制定、质量评价和市场监管带来了难题。

综上所述,无论是矿物药、动物药还是植物药,以上这些现象均比较普遍。

3 讨论

本文仅对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618 味中药材及饮片与含有量测定相关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未涉及正文药材项下饮片,这主要是因为该项下饮片含有量测定方法大多与药材的相同,含有量也相近,但炒苍耳子例外,它作为标识有毒的饮片,药典对其所含的苍术苷规定了上、下限。另外,还将没有含有量测定项目,以及含有量测定成分相同的中药材(饮片)全部列出以便于检索,而且对于含有量测定成分相同的中药材(饮片)也列出了所测定的其他成分以方便比较。

《中国药典》作为药学领域的基本法典,在对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控制中要做到的可用六个字概括,即“明真伪,辨优劣”。在“明真伪”方面,药典通过基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有量测定、特征图谱、指纹图谱甚至DNA 检测等多种方法、技术、手段,较好的达到了预期;在“辨优劣”方面,曾经甚至现在仍然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仅依靠含有量测定、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1 个项目就能反映中药材及饮片质量,但中药成分复杂,而且大多来源于自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众多,如品种、生长地域、生长年限、采收季节、采收部位、初加工、炮制、储存、运输、重金属和砷盐、农药残留、人为掺假造伪等,故中药质量控制必然需要从多个角度实现综合评测,即“明真伪”与“辨优劣”需要多个项目综合评判,一个或几个不够全面准确。另外,中药复方制剂经过粉碎、提取等步骤后,大量信息丢失或整合,相比中药材及饮片能检测的项目反而变少,无法检测药材基源、鉴别(外观性状、断面、理化鉴别、水试、火试、气味等)、水分、灰分等,浸出物测定意义也明显降低,只能依赖检测(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鉴别(色谱)、含有量测定、特征图谱、指纹图谱等来控制其质量。因此,现阶段对中药材、饮片、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进行控制时,需要将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控制三者相结合。

猜你喜欢

饮片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一场开在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宣讲会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传统中药饮片与小包装饮片的效果对照分析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研究
红参破壁饮片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