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800 t/d级浮法薄玻璃生产线项目建设的得失分析

2020-02-17唐文鹏

建材世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供方玻璃材料

唐文鹏

(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成都 610200)

近年来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数量增加较多,项目建设总体水平已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工期、质量、投资等不受控,或投产后经济性差,甚至刚投产就不得不停产等,造成了很大损失,制约了行业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笔者有幸亲自负责或参与了多条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收集到一些典型案例,现结合数年前的某800 t/d级浮法薄玻璃项目,剖析其失与得,供同行参考。

1 800 t/d级浮法薄玻璃项目简介

该项目定位为高品质浮法薄玻璃生产线,目标拉引量800 t/d,厚度2~12 mm,主产2~3 mm高端汽车薄玻璃原片。项目投产后生产正常,2.5~12 mm优等品率高于90%,总体达到预期,但由于高端市场对2 mm薄玻璃的要求已远超《平板玻璃》标准,个别指标不能稳定满足需要,2 mm产品并未向高端市场稳定供货。

2 得与失分析

该项目立足于生产汽车薄玻璃原片,由于2 mm未能稳定供货,被评估为“基本成功”。笔者总结认为该项目方案存在不足,建设工期偏于激进;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总体有序,管理机制抗风险能力较强。

2.1 项目之失

2.1.1 对目标市场发展趋势理解不准确,方案针对性不足

高档汽车玻璃原片的质量要求已经超越普通平板玻璃:光学性能方面提出了“淋子均匀性”概念,通过检测玻璃表面折光度来评价其光畸变程度,通过白光源透射成像来评估淋子分布的均匀程度,“淋子均匀性”已演化成一个全新的概念;弯曲度要求≤1‰,仅国标限值的一半。由于方案设计时对此缺乏深度跟踪,生产中“淋子均匀性”和“弯曲度”不稳定,暴露出方案的针对性不足。

1)在提升淋子均匀性方面的不足 技术措施针对性不强,玻璃液的化学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直接影响“淋子均匀性”,必须在熔窑结构和配套设施上采取更多措施以改善玻璃液均匀性;成型区域则应重点考虑纵向温降梯度和横向温差的控制与调节。但项目方案对此考虑较少。

硬件与软件匹配度低,K公司采用“宽板慢速低收缩”的工艺思路成功生产汽车玻璃,该项目借鉴其成型工艺思路,但在拉边机配置、锡槽细部结构及附属设施上却与之差异较大,能做到“宽板慢速”却无法顺利“低收缩”,难以实现其工艺模式。

2)在弯曲度控制方面的不足 该项目2 mm玻璃弯曲度0.9‰~1.8‰,难以稳定满足汽车玻璃≤1‰的要求。薄玻璃弯曲度受玻璃板温差、锡液温差和退火制度的影响较大,合理控制各部位温度和辊道间距等技术参数是改善弯曲度的重要工艺方向,其中硬件是基础。电子玻璃浮法生产线有很多成功经验,但该项目借鉴较少,存在“硬伤”,主要体现在:锡槽出口唇板采用传统冷却结构,唇板安全性较高,但对玻璃板存在局部急冷作用;锡槽边封仍采用传统结构,保温性能差,锡槽和玻璃带横向温差大;退火窑壳体保温隔热效果差,A区和B区蝶阀及定位器未充分考虑高温工作环境而选择了低配等,使退火窑温度可调性不够。

3)工艺稳定性不足 800 t/d级熔窑以600 t/d生产2 mm薄板,短时间内大幅升降拉引量,工艺稳定性不足,且能耗高经济性降低。使用质量流量计检测助燃风流量,受环境条件干扰大,稳定性较不够。孔板流量计应是较好的选择。

2.1.2 工期控制存在较大风险

浮法生产线熔窑部分工作量大,材料生产周期长,是制约项目工期的关键区域,该项目在熔窑材料供应和施工控制方面遇到较多困难和挑战:因工期目标限制,大部分材料都只计划了3~5 d的待用期,对整个项目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形成了极大挑战。部分材料供应不受控,影响工程进度。

案例1:因W公司生产的硅砖不能及时到货,被迫调整施工方案。

W公司为该项目生产硅砖,在其成品率不足60%、已确定危及交期的情况下,W公司虽同意将部分订单改由N公司生产,但内心不满,有意终断项目合同。经多次协调才继续供货,但交期延迟17 d。

此案例反映出材料采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供方调查不充分,对其生产能力和经营情况评估不足。W公司专业生产硅砖,质量尚可,但产能低成本高,经营已陷入困境,将其作为供方,风险很大。“绝对低价中标”方式弊大于利。W公司为了得到合同而接受压价,以近于成本价中标;而该项目质量标准严,其成品率低生产进度慢,制造成本升高产生亏损,公司履行合同的意愿明显不足。为了工期需要,要求W公司将部分订单交其竞争对手生产,没有充分兼顾W公司的需求。

案例2:B公司为该项目生产池壁砖和池底铺面砖,因其生产繁忙且本项目订单单价较低,排产一再延后,交期延误1周。

案例3:由M公司供货的吊墙材料型号发错,被迫调整施工日期。

案例4:因计算错误,蓄热室镁砖少购近1万块标砖,莫来石泥料少购3 t,被迫临时追加发货。

总结分析案例1~4,材料供应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选择供方前需要充分调查和评估。如装备能力、生产能力、技术储备、经营情况、发展规划、行业信誉、交通运输等,必须调查评估。采购价格应采取合理低价策略,兼顾双方利益,实现共赢。制定规则,动态跟踪供方材料生产过程。在规则意识不强的环境下,即使像B和M这种运作较规范的供方,也不能因信任而疏于监管。准确核算材料数量,动态管理和更新库存量与剩余工作量,及时发现材料存量缺口。成套设备往往由多个厂家配套,需要关注到制造与发货环节,避免相互不匹配。

案例5:熔窑施工初期,参与砌筑的技术工人数量严重不足,砌筑进度缓慢,仅开工半个月,进度就已滞后7 d。

案例6:锡槽区域因工人数量不足和工具准备不充分,槽底钢板施工进度慢,导致砌筑底砖的实际开工时间延后1周。

上述两个案例中,作业人员数量不足是工期延误的主因。施工方总担心材料供应不及时而造成窝工浪费,有意安排较少人员参与施工,延缓进度,这种心态具有普遍性。要解决这一矛盾,需提前做好开工的必要准备,甲乙双方就技术标准与施工方案、人员、材料、工器具、工作面等达成共识,其中,需特别注意材料和人员准备。

2.1.3 质量控制的风险

工程项目质量实际是前期方案、材料设备、施工安装和后期调试等各项质量的综合体现。只有把各个环节的质量都控制好,才能保证总体质量良好。

1)材料供应的质量风险 该项目制定了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所有材料均按既定程序进行管理:制定标准——供方自检——监造检查——抽样送检(第三方)——到货验收——使用检查;要求检查验收合格才能进到下一个环节。工程期间严格按制度控制,材料供应质量有保障,但仍然存在以下风险:

材料选择不当的风险,施工阶段发现,Q公司供应的硅质耐火泥颗粒粗砌筑性能不佳,协商退货。Q公司的硅质耐火泥是成熟的合格产品,但其砌筑性能不能满足本项目要求,属材料选择不当。

由于抢时间可能引发的风险,因材料供应的富余时间太少,被迫边发货边抽样送第三方机构检验,到达施工现场库房后等检测结果,合格才能使用。虽属无奈之举,但可能引发商务风险,必须考虑合理的待用准备时间。

2)施工现场的质量风险 各施工现场总会局部性地存在施工人员与监管人员玩“猫鼠游戏”,出现质量波动。如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右侧蓄热室上部墙体因局部泥缝和垂直度超标而拆除6层,工作部第一节大碹因“错台”而拆除近10环砖等。窑炉砌筑过程中,池壁砖后段局部缝隙偏大,主要原因在于砌筑时留设的砖缝较预排砖缝小,到后部才发现池壁砖总长度发生偏差,最终返工整改;上部少量格子砖缝隙远超设计要求,主要因为未及时调整格子砖高度上的累计误差,导致返工整改。

上述案例说明,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定要得到施工方的全力支持与配合,要形成奖惩机制,强化管理。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对现场负责人有约定,项目专业负责人应考察合格,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质量意识。实行单项开工许可制度。在单项工作开工前一周,对技术标准、施工方案、人员需求、施工器具和材料准备、质量检测项目和方法等进行详细讨论,双方认可,达成共识;开工前验证准备工作,满足条件方可开工。现场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不可久拖不解决,增加处置成本。

3)专业结合部的质量风险 不同专业之间的良好配合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设备满足工艺是原则。实际工作中,由于专业局限或理解偏差,常出现一些低级失误。如锡槽两侧拉边机位置不对称,有的竟偏差200 mm以上;锡槽区域回水桩头位置不当,不便于操作,或者投产后进行密封工作时泥料掉入回水斗里;退火窑风阀开度指示与DCS显示不符甚至相反等。

对此,各专业之间应以书面形式互提资料,交接清楚;调试验收时,应制定检查表,明确检查验收项目和工艺要求,逐项检查。

4)窑体密封存在缺陷 该项目窑体热态密封工作质量较差,密封工作部池壁上间隙时有大量挡砖掉入窑内,被迫打捞浮砖。主要原因如下:池壁密封工作由H公司承担,部分现场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操作随意。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工作部池壁上间隙采用整块标砖作挡砖,平稳性差,结构不合理。

2.1.4 安全风险

建设期间无重大安全事故,但有一起典型的因违章作业引发的轻伤。施工方1名安装操作人员在钢结构作业中,不系安全带违章作业,从操作台上摔下受伤。

安全管理重在制度的监督落实,工作重点在现场。

2.2 项目之得

该项目管理机制健全,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预防和控制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2.1 项目制度化管理,进展有序控制

1)项目制度完善 结合项目各阶段特点,制订了信息沟通、进度控制、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管理和资料管理等管理制度,并培训、落实到位,增强了项目防风险能力。

2)遵循PDCA循环原则推进工作 各项工作明确目标,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然后跟踪检查,落实整改。针对现场质量、工程进展、材料订(到)货、资金使用等及时进行阶段性梳理,查找差距,制定改进计划,分区段分板块进行控制和落实,如此不断循环推进。

3)形成报验制度和审批制度。通过对重要工序要素进行分解,形成报验制度及开工审批制度,保证前后工序衔接顺利,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2.2.2 推行图表化管理

建立了进度计划图、合同签订计划表、合同执行动态跟踪图、材料采购跟踪图表、材料制造进展图表、材料到货与阶段性需求对比表,以及材料存量动态图等图表,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3 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建设的建议

对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建设的管理模式已相对成熟,除常规管理外,建议重点关注工艺方案、材料采购和施工过程质量等三方面。

3.1 项目方案要与项目目标匹配

项目目标必须清晰。尤其涉及到下游客户时必须详细准确,深入分析,共同确认其具体的质量需求,检测方法和测试工具等,避免理解上发生偏差。硬件与软件必须匹配。方案有缺陷,在生产中很难弥补,尤其在经验借鉴方面,需要消化吸收,要有系统性,确保硬件配置与工艺理念相匹配。

产能定位应以目标市场为依据,长远规划。大吨位线建议采用“一窑两线”方案,生产组织灵活,能兼顾产品多元化与运行经济性的需求。此方案技术上已成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3.2 慎重选择材料供方

坚持“合理低价”原则,避免过度压价。供方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或成本价接单,必有其苦衷,很可能留下隐患。供方考察要详尽,应全面掌握其信息,选择实力强,信誉优,经营好的供方。

3.3 控制工期

尊重科学,合理设定工期,不可因为工程外的因素随意压缩工期。材料供应是制约工期的关键因素,需安排足够的材料到货准备期。督促施工方配备合格、足额的人员和施工机具,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施工方搞不合理的“低配”。

3.4 控制质量

材料质量标准须与市场现状一致,可微调,但过度拔高标准并不可取。施工质量控制要得到施工方的支持,其现场专业管理人员必须有很强的质量意识和专业能力,能得到下属支持。

4 结 语

追求产品升级换代,运行低碳高效,已成为我国浮法玻璃行业的共识,项目建设的系统性和经济性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项目建设不能只重视最终结果,一定要从方案和过程细节抓起。

猜你喜欢

供方玻璃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中国船级社大力推进海外供方认可服务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如何建立供方管理体系
材料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供方体制应尽快走向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