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及一般管理
2020-02-17冯美燕
冯美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医疗改革以来,我国的医疗条件与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在医疗事业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医疗设备。如何确保设备能够平稳运行,尽可能避免因设备故障对患者治疗造成的影响,减少设备故障率,成了当前医疗设备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推动医疗设备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医疗事业。针对医疗设备的特点,制定有效的维修保养措施,才能为后续医疗设备的良性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1 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
由于医院诊疗设备自身的工作性能与医院的医疗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如何确保医疗设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疗工作,成了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另外,随着运行时间的加长,医疗设备的性能、损耗情况与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简称维保)工作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被越来越多的医院认识到,并提高对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1]。
2 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及一般管理策略
2.1 制定并落实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为贯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各医院需规范和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定对应的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的维修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精心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完成。维修制度需明确医疗设备发现故障后的报修方法,维修设备应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安排,如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科室的抢救设备应优先安排,维修人员需随叫随到,其余科室设备按照报修先后次序进行维修。保修期内的设备出现故障,一般由设备科通知厂家维修;保修期外送院外维修的设备,需征得设备科同意;维修费用较高时,必须由上一级部门批准才可进行维修。
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的日常保养、常规性检查保养及预防性保养。设备的日常保养可由使用科室人员自行完成,保养内容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清点配件、检测一般功能等;常规性检查保养需由维修人员完成,保养内容包括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等;预防性保养需由维修人员完成,保养内容包括消除机内外灰尘、消耗及定期更换易损零配件,评估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医疗环境等检测工作,保证设备满足使用安全性的要求等[2];另外,所有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都必须保留记录报告。
2.2 信息化系统规范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流程
为了规范设备维修保养流程,临床可以考虑引用信息化系统,为每台医疗设备张贴唯一标识码。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使用科室的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软件扫描该设备上的标识码进行故障报修,报修内容可以文字描述,也可以直接上传故障信息图,为维修工作的实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使用科室人员提交报修信息后,维修工程师终端即时弹出对应的维修工单,维修管理员对该维修工单进行操作,并安排给维修工程师进行跟踪维修处理;维修工程师也可以直接对弹出的维修工单进行接单后告知维修管理员,维修工程师可以根据故障信息快速判断故障原因进行维修;维修工程师完成维修工作后,需在手机软件上对维修工单描述的故障提出解决方案,并确定维修完成;此次报修记录及相关信息自动上传至系统,维修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统计分析医院医疗设备的故障类别、次数及维修人员的工作量等。
对于设备的保养,科室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扫描设备上的标识码,填写并上传保养工单,维修工程师接单后针对不同的设备给予相应的保养;为确保保养工作及时完成,维修工程师可以设定保养周期,若某设备保养周期已满,还未进行保养,则该设备的保养工单自动上传至维修工程师终端提醒其完成保养,若保养工作已完成,便不会再次提交保养工单;保养工作完成后,保养记录及相关信息自动上传至系统;临床人员使用手机软件直接扫描设备的标识码,可以查看该设备的全部维修及保养记录,以保证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流程,便于维修管理人员统计维修保养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2.3 合理控制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成本
为降低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成本,需首先到其他医院调研,了解设备的实际质量、维修费用及设备的返修率等情况,综合分析比较后购入故障率及维保费用低的设备。购入医疗设备后,将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分为3种模式,即设备科维修保养、原厂维修保养、第三方维修保养[3],其中设备科维修保养成本最低,因此,应提升维修工程师的维修保养及质量管制水平。医疗设备是专业性很强的高科技仪器,维修工程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胜任维修保养工作,针对购进的新型设备,必须对维修工程师进行专业培训,尽快让其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维修保养技术;维修工程师应定期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班,或到医疗设备的生产厂家或其他医院进修学习,以提高其维修技术水平[4]。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医疗设备由于维修人员能力有限及设备的特殊性,需第三方或原厂维修保养。第三方或原厂维修保养的报价一般比较高,可以让其提供多家医院的维修案例,尽可能地降低价格,以控制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成本。在第三方或原厂维修过程中,设备科维修人员应主动积极跟进学习,提高自身的维修水平。为降低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成本,临床使用科室应按设备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做好日常保养;设备科定期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益。
2.4 提高医疗设备的开机率
医疗设备的开机率是设备管理的重要方面[5]。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的开机率,临床需在降低设备故障率的同时,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降低设备的故障率需设备科主动组织预防性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做好医疗设备的质控工作,定期邀请计量部门进行检测,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一旦发生故障,设备科维修工程师需及时维修。为提高维修工程师工作的积极性,维修科应配备性能优良的维修、检测工具,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一些维修难度较大、需要依靠设备生产厂家维修的设备,设备科需增强与设备生产厂家的有效沟通,强化医疗设备售后的服务工作力度,力保厂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设备维修工作,缩短设备的维修时长,进而提高设备的开机率。
3 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医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与一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临床通过制定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信息化系统规范设备维修保养的流程,合理控制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成本,提高医疗设备的开机率,可以确保医院安全和高效的运转,并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