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城市国有吴宝庵林场多举措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2020-02-17吴宝庵林场王二林

山东绿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林区林场造林

吴宝庵林场 王二林

邹城市国有吴宝庵林场始建于1952年,位于邹城市东南部香城镇区域,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6%,林区内生物种类丰富。

近年来,林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以“保护森林资源,弘扬森林文化”为目标。坚持生态理念,改善生态环境。在积极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森林旅游,发展森林文化,从而促进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加大技术投入,提高造林抚育成效

森林资源经营是基础,发挥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多年来,林场始终坚持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分质量的发展生态理念,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开展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生态工程建设。为使林场生态效益不断提高,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做到青山常绿,永续使用,吴宝庵林场始终把造林抚育摆在全场工作的重要位置,精心规划,严把造林作业设计、采种、育苗、栽植及幼林抚育关。造林树种坚持适地适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营造生态互补的混交林;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挑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育苗、栽植过程各个环节进行精心指导。同时,吴宝庵林场进一步加大近林地的管护力度,做到早部署、早行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绿化造林工作,抽调专业人员组成造林督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造林抚育工作进行检查督导。造林期间,全体动员抓质量,严格落实造林质量管理责任和包保责任制,林场场长是造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造林质量做全面统筹安排部署,并向局分管领导递交造林承诺书,施工员对造林地块质量负直接责任,包片技术员对造林地块质量负技术责任。年均绿化造林面积20 亩,栽植了红豆杉、樱花、乌桕、山榆等多种珍贵用材树种。依据林场每年重点公益林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书,采取割灌(草)、卫生伐、透光伐等抚育措施,年均完成中幼林抚育工作50 亩。通过抚育,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蓄积量不断增长。经过几十年林场职工的艰苦努力,林场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的不足20%,达到现在的96%,已经建设成为全市林分质量最好、森林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之一,对维护全市生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邹东第一天然氧吧”。现在的林区林茂有很大的改变,对树木的生长起到了良好的调节和保护作用。

加强工作力度,标本兼顾防治病虫害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切实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严防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侵袭,林场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林区范围内所有林木逐个进行排查。主要采取砍伐病疫木的办法,再将所有主干及枝梢清理下山,集中运至指定起点销毁处理,砍伐后的树根部及时灌药、覆膜、培土,防止有残余虫害传播感染。定期或不定期对美国白蛾进行跟踪监测,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并积极做好附近村民与林区交界处的美国白蛾防治宣传工作,防止美国白蛾向山区蔓延。通过剪除网幕,药物防治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重点虫害,实现在重心上由对治理的重视转变为对预防的重视、在策略上由治标转变为治标兼顾治本、在组织管理上由一般的防治转变为工程治理、在技术上由化学防治转变为生物防治等,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推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营林方案。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无公害防治率90%以上、灾害预测预报准确率90%以上,未发生重大有害生物灾害。

狠抓森林防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吴宝庵林场管护面大,林缘线长,护林点多,林区社会情况复杂,森林防火责任重,管护压力大。多年来,林场主要通过“一个统一、两个严控、三个突出、四个落实、五个到位”的森林防火工作措施,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连续保持多年来零火灾火警的好成绩。

一个统一:就是统一思想。进入森林高火险期后,全场上下统一思想,人人谈防火,会会讲防火,把防火工作当做全场的重点工作来抓。

两个严控:一是严控火源,杜绝一切野外用火行为,从源头堵住了火源进入林区;二是严控人员,树立防火就是防人的防火意识,护林员坚持巡山,杜绝一切闲杂人员进山入林,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和管理,同林区周边痴、呆、聋、哑及精神病等危险人群的监护人签订责任书,严防高危人群进入林区;二是突出抓好重点时段的管理,在“五一”“清明节”“十一”等关键时期,全场上下齐上阵,坚守在林区上山路口,将旅游的人员迎进送出,彻底消除火灾隐患;三是突出抓好重点地段的管理,设立防火检查站,加强对林区各路口、公路沿线、林缘外围的管理,杜绝闲杂人员进入,消除火灾隐患。

四个落实:一是落实请销假制度,在森林高火险期,职工全部取消休假,遇有特殊情况确需请假的,严格请销假程序;二是落实每日汇报制度,各护林员每天将林区动态向场部汇报,场部汇总后将全场情况向局森林防火大队汇报,便于上级机关随时了解林区动态;三是落实防火值班制度,场部办公室24 小时有人值班,全场职工全天手机开通,确保发生火情能够及时联系;四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护林制度的人员,及时做出处理,严肃问责,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五个到位: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进入森林高火险期,林场成立护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护林防火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护林防火工作,逐级签订防火责任书;二是宣传教育到位,通过涂刷标语、播放录音、印发资料、口头讲解等形式,广泛开展防火宣传,形成群防群治的森林防火工作格局;三是责任落实到位,从场长到护林员,逐级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隐患排查到位,加强对关键时期、重点地段、高危人群的排查力度,消除了火灾隐患;五是防范措施到位,修订完善防火应急预案、组建扑火队伍、配备检修扑火工具等措施,确保一旦出现火情,能够有序组织,及时扑救。

林场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积极采取措施,严密部署,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大对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林场现有护林防火指挥中心1 个、防火瞭望台1 个、防火值班房3 个、祭祀台3 个、铁线围栏5 里、生物隔离带1.2 公里、防火通道硬化1.5 公里、防火警示牌30 个。完成森林防火扑救系统建设:山下水库至山顶,全长1500 米,消防栓15 个,30 立方蓄水池1 个,林地覆盖面积300 亩。增加防火火情监测设施,设立了防火监控控制室,在山林火灾易发点及制高点安装了27 处高清防火监控摄像,对全场林区实现火情监控全覆盖。近几年来吴宝庵林场从退伍军人中招募了3 名队员,壮大了林场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全年共落实公益林管护员4 名,签订管护责任书4 份。同时,健全了《森林防火值班制度》《森林火灾报告制度》《消防器材管理制度》《火源管理制度》和《护林防火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补充完善了《吴宝庵林场森林火灾扑救预案》,使森林防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吴宝庵林场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首位,近几年工作成绩斐然,连续6年获得邹城市“森林防火先进单位”“济宁市2011-2012年度森林防火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2013年度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这些殊荣是对林场防火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激励着林场要保持始终如一的工作态度,稳中求进的工作成绩。

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多年来,吴宝庵林场始终坚持“抓党建不离中心工作,抓业务不离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完善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吴宝庵林场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主旋律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使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理论、学业务,在班子和党员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相互监督,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克服不足,发扬成绩,时时处处为职工群众起表率作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吴宝庵林场积极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经验,鼓励干部职工敢于“复制”和创新,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先进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建设了一支团结和谐、爱岗敬业、顾全大局、业绩突出的干部职工队伍。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吴宝庵林场以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完善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监督检查为重点,坚持不懈地纠正“四风”,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活动,推动形成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树立敢于担当的精神,培养勇于进取的作风。

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吴宝庵林场坚持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切实抓好《中国共产党廉洁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和贯彻执行,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健全完善廉政制度和各项管理规定,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扎实推进廉政教育常态化。

回顾68年的发展历程,吴宝庵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篇章。回顾过去,吴宝庵人为所取得的成绩而自豪;展望未来,吴宝庵人深知新征程任重道远。如今的吴宝庵林场,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场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带领林场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积极进取,逐步将吴宝庵林场建设成富裕和谐新林场。

猜你喜欢

林区林场造林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