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职教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的设计构想

2020-02-17郝青龙

山东化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院校

郝青龙,李 影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甘肃 兰州 730060)

1 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初创到成熟的历史征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高能量制度的密集的出台昭示着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设计了系列重大发展项目、明确了任务书、绘制了规划图,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终身制;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拓展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等新战略、新任务、新目标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也从“分等”走向“分类”,发展方式从“管理”走向“治理”,发展理念从“小职教观”走向“大职教观”,校企合作方式从“学徒制”走向“现代学徒制”[1]。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不仅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背景下,研究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的设计与构想,意义深远。

2 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的发展现状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如何进一步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形成办学特色,发挥示范、引领、带头作用,是需要予以关注的问题。有专家就此撰文指出: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本身的素质、品质与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的三大特色[2]。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人文类课程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但现实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可从办学理念、学科设置、学生素质、毕业走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办学理念方面来说,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以学校硬件建设、招生就业为重中之重,片面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轻视人文教育;从专业设置方面来看,专业设置和学科构成多以应用技术型的工科和理科为主,表现出片面的功利性取向和短期行为,导致学生懂技术不懂文化,思维能力失衡,不善思考,创新精神缺失[3];从学生素质方面来看,高职教育多是学制2~3年的大学专科,整体素质低于高校本科生,人文素质亦同。此外,从毕业走向来看,以就业为目标的学习也往往让学生视野狭窄、急功近利、学风浮躁、追名逐利,且这种浮躁的学风在短时间内很难根除,对学校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 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建设构想

人文类课程应在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以文化和审美为重点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审美情趣高雅、对社会有益的人。

3.1 探索人文类教师培训的多种途径

高职院校要纠正向理工类“一边倒”的倾向,引进和培养文史类教师,并且在职称评定、进修培养等方面一视同仁。高职院校教师学习主要有进修、工厂企业锻炼、对口交流等途径。很多高职院校资金紧缺,进修名额一般优先专业课教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师培训不易提上议事日程,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本身教学任务集中、繁重,外出培训也不易实现。同时,已有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专门针对人文类教师的培训,时间设计为一周左右,内容涉及:设置科学合理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体系;中国高职教育加强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及策略;建设校企融通、专兼结合、教辅一体的职业人文素质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模式下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开发与体验;职业人文素质养成教育载体建设等,不仅明确的指出了在高职教育体系中,人文类课程遇到的困难,更并有的放矢的指出了解决办法。这种利用假期进行集中培训的方式能较好的解决高职院校人文类教师培训的窘境,是人文类教师提升、学习的良好途径。

3.2 设计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

以语文教材为例,高职语文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达到高等教育的人文素质教学要求,充分发挥

在形象思维中培养想象力的功能,以及在古今中外思想精华中开阔视野的功能;另一方面,高职语文要培养实际工作中应用语文的能力,并激发其创造精神。因此,高职语文与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有所区别。然而,很多高职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形式就是精品文章的汇编,笔者并不否认这类教材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但就职业教育而言,仅有这样的功效显然并不完备,还有的高职院校直接用“应用文写作”教材代替语文教材,更是一叶障目。合格的高职语文教材应该在专业能力突出“必需性”,在知识量上突出 “够用性“,在效果上突出“好用性”。毕业生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既能够有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语言文字为专业和工作服务。 因此,在教材设计上应打破文学鉴赏一元化模式,以“读”“说”“写”三大模块构建内容体系。突出高职特色,在内容上突出实用性价值,弱化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技能培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将教学时数合理配比,教学内容高度综合。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3 人文类课程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需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不仅仅是给学生开设多少门人文学科课程,掌握了多少人文知识,读了多少部文学名著等。人文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将人文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将人文类课程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最便捷、最直接的途径。学生社团、人文素质类讲座、文化沙龙等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在这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以兰州某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俱乐部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型社团,在“导师引领、项目运作、组长负责、资金保障、竞赛展示、科技服务”的管理模式下,近2年,组织申报了“石化挑战杯”项目近 70 项,发展会员 400 余名,会员主持的项目获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创效大赛二等奖,其他会员在甘肃省第九、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上获二等奖10余项,三等奖20余项。此外,京剧社团、军乐团、武术、普通话等学生喜爱乐学的社团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平台。

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已经吸引了教育界的目光,很多高等院校开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在知识应用、专业技能运用、科学研究探索、互联网平台知识的学习转化等方面加入实践训练。同为高等教育链条的高职教育,也应吸收优秀高等学府的成功经验,科学构建人文课程体系,使得学生思想开放、精神愉快,善思考、懂文化,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充分享受生活之美。这样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根本诉求。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