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的探索
2020-02-17蒋德旗卢海啸陈晓白臧青民徐兰程李海东
蒋德旗,卢海啸,陈晓白,臧青民,徐兰程,李海东
(玉林师范学院 生物与制药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开设有制药工程专业,这些高校尽管具有较扎实的理科基础,但没有很强的工科背景,也没有药学专业的相关基础,其制药工程专业大多是在化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上调整而形成的,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仪器设备都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玉林师范学院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是2007年在化学生物系的基础上设立的,可以说工科教学起步晚,基础薄弱,同时,学校属于师范类院校,也没有药学等相关学科的支撑。在这种条件下开设制药工程专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而且,地方院校对教学科研的投入也相对较少,短期内很难解决师资引进、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采购等相关问题[1]。
1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期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1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理念转变不及时
我国大多数地方高校开设的制药工程专业主导教育模式仍是“理学为主,工学为辅”,忽略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一直以来是很多应用型专业培养的缺陷,且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1.2 专业教师队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多数地方高校由于扩招或转型发展,急需扩充教师队伍,招聘大量“从校门到校门”的硕士、博士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基础知识扎实,理论功底深厚,但应用型实践教学经验匮乏、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具有工程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不愿就职地方高校,主要地方高校人才引进政策力度不大,造成很多具有工程背景的博士更愿意到公司企业去发展;还有地方高校的地理位置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等。
1.3 实验课程开设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每门课程根据课程情况设置实验内容,各学科之间关联性小,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培养,不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制药过程的复杂性、完整性和综合性。专业实验课程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较少。
1.4 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地方高校由于投入经费及场地条件的限制,校内实验室工作环境不规范,与GMP实际要求相距甚远;仪器设备少,有的较陈旧无法及时更新,不能满足日常实验教学的需要;绝大部分地方高校没有GMP中试生产基地;仅少数地方高校建设有制药工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校外实践基地不能满足实习要求,基地形式较单一,数量少。由于新版GMP对制药企业更加严格的要求,到企业的实习涉及到洁净等级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集中在提取、包装和较简单的生产工序,对于洁净级别要求高的核心区域。如专业实习多被限制在参观通道及非生产区进行;毕业实习阶段,许多实习生被药厂安排在非GMP车间或者包装车间等外围车间进行顶岗实习,连进入GMP核心区都成为奢望[2]。
1.5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
首先,毕业设计选题多为基础理论类,实践类课题较少,这可能与指导教师科技攻关类及横向课题较少有关。其次,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不高,实验结果太简单等。此外,课外创新实践尚未形成体系: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的积极性不高,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完成的作品质量不高。
2 地方应用型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制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制药工程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对实践性要求较高。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期间,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可从以下多个方面着手:
2.1 优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为适应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我校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育课程模块学分比例达到32.7%,但结构组成还不够完善,将组织制药工程教师、行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是减少验证性实验、重复性实验,加强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按专业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组织实验教学。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协同合作等教学方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锻炼[3]。主要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开展相关主题讲座,外派专业教师外出企业、高校学习实践教学改革相关知识。
2.2 提升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实施“高校教师走出去、工程技术专家请进来”计划。加强教师岗前培训,增加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环节,比如邀请专业工程背景的教授或高级工程师授课或举办沙龙活动,参观一些知名医药企业。选派教师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搭建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有效利用企业内部博士后工作站,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建设;参加短期医药行业技术培训;建立相关考核激励机制。“一课双师”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机制创新,选择部分实践实训课程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任教,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共同协商。校内专任教师主要负责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校外兼职教师是来自行业、企业的管理骨干、技术能手或能工巧匠,具有高级职称,主要负责实践教学,共同教学过程可一定程度地提高校内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加强校内、外工程实践基地建设
积极改善现有实践平台工作条件,并创造条件建设制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GMP中试车间等校内工程实践平台,这些资源在满足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提高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有实习基地多为小型药企,且大部分为中药制药,进一步在企业选择及数量规模上进行优化,尽量选择到不同制剂的企业进行专业见习或毕业实习,特别是化学制药与生物制药企业,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不同制药企业的特点。提升制药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解决技术人员不足等难题,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2.4 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鼓励并建议师生选择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研制、技术改造及其相关的研究开发项目作为题目开展毕业设计,如洁净车间厂房设计、产品(原料药或制剂)工艺流程设计及相关生产设备设计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复杂制药工程问题能力。探索建立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开放实验室课题可以是学生自选、教师科研项目、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的提高实验以及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等,鼓励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组建课外科研实践团队,开展多元导师制下的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4]。
2.5 探索“第二校园”与“互联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尝试构建校际合作实践教学体系,寻求兄弟高校帮助与合作,互补实践教学优势,是解决学生生产实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广西大学在中试基地方面,设立新药制备技术与中药提取物产业化中试基地,购置片剂、胶囊、中药微丸的中试设备;广东药学院建设有GMP实训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建设有金工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网站,将制作的微课、动画模拟、实景录像、课程多媒体课件等主要实践教学资源向学生开放,构建校企联合平台等。加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使之成为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补充。
3 结论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只有按照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培养原则,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时,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思路,遵循“注重应用,专业兼容”的原则,做到从实验→实习→科研→创新四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及教学模式创新,形成“重应用,强实践”的工程专业办学理念和以制药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明显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本文提出的改革策略与方法可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为地方院校将来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奠定基础,也为其它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