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特点及MSCT诊断价值分析*

2020-02-17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病二科陕西宝鸡72100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根型椎间节段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病二科 (陕西 宝鸡 721001)

夏 斌 王小明 陈广儒王军峰 王 亮 卫建民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指由于颈椎椎体侧后方的钩椎关节和上关节突骨质增生硬化形成的骨赘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而出现颈部痛、根性痛、根性肌力障碍以及腱反射异常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躯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2]。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方案的选择需结合其临床症状、椎间孔狭窄情况而综合考虑[3]。故及时明确诊断和准确评估其椎间孔狭窄特点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4]。随着影像学研究的深入,CT检查对钩突增生、上关节突增生硬化、椎间孔狭窄以及侧隐窝狭窄等细微结构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5-6],为进一步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特点及MSCT诊断价值,本文主要对3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手术病理及相关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3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14例,年龄为30~74岁,平均年龄(53.86±5.28)岁;38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肩部以及背部疼痛,32例患者出现颈项部僵硬,活动受限,28例患者出现上肢或枕部针刺样麻感,另有20例患者出现一侧上肢感觉减退和肌力减弱。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MSCT检查且完善准备后均择期手术治疗;(2)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典型临床症状体征;(3)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根型颈椎病;(4)均存在1个或以上椎间孔狭窄者;(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未能完成MSCT检查者;(2)存在手术禁忌症或其他原因致手术未完成者;(3)除神经根型外其他类型颈椎病者;(4)合并其他骨关节病或恶性肿瘤者;(5)临床手术病理及相关影像学资料不完整或缺乏准确性者。

1.2 MSCT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完善相关准备后均采用西门子EMOTION64排螺旋CT,患者采取仰卧位,患者检查前需要摘除衣物上或佩戴的金属饰物,避免出现伪影干扰影响成像质量,头先入床,操作者将患者头摆正,下巴部位稍低,扫描范围:扫描范围:听眉线至第7颈椎下缘。分别扫描C3~C7椎间盘,每个椎间盘层面扫描4~6层,层厚2mm,间距2mm。分别重建骨窗和软组织窗图像。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临床手术病理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总结神经根型颈椎病在MSCT检查扫描中的图像表现特征,并分析其椎间孔狭窄特点。上述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由两名高年资正高职放射科诊断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记录椎间盘膨出及突出情况、骨性椎管情况、双侧横突孔情况、双侧椎间关节突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情况,意见不一致时共同讨论后决定。

1.4 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具体情况 整理分析38例患者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可知,本组38例神经根型颈病患者在C3~C7节段存在椎间孔308个,其中有82个椎间孔存在狭窄。

2.2 不同年龄患者不同节段狭窄椎间孔比较 在不同颈椎节段中,C5~C6节段椎间孔狭窄发生率(39.02%)最高,其次为C4~C5节段(26.83%),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最低为C3~C4节段,仅为12.20%,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不同年龄患者椎间孔狭窄节段数目比较 1个节段发生椎间孔狭窄比例显著高于2、3、4个节段,且在30~50岁人群中,1个节段和2个节段发生椎间孔狭窄最为常见,而60岁以上人群3个节段发生椎间孔狭窄机率较高,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MSCT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符合率及影像学表现 整理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可知,MSCT检查38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诊断符合率和椎间孔狭窄检出率分别为94.74%(36/38)和97.56%(80/82),与手术病理学检查比较无差异(χ2=2.054,P=0.152;χ2=2.025,P=0.155)。在MSCT扫面检查中可见10个椎体表现为前缘骨质增生,主要发生于C5,且增生骨质形成的骨赘呈多种不同形态表现,均呈现不规则的弥漫增生或齿状突起的致密影。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见图1)的椎体28个,主要位于C5,后缘增生骨赘主要以不规则密度影显示,且呈现不同程度的正中椎管矢状径狭窄。20个显示为颈椎椎间盘突出,其在MSCT检查中主要表现为椎体后方可见一局限性软组织密度影,大部分患者同时还可存在局部脊髓受压移位。38例患者中有5例为黄韧带肥厚,在MSCT平扫过程中其椎管后方椎板内缘可见明显高密度影。18个椎体在MSCT检查中证实为后纵韧带骨化合并椎管狭窄,以椎体后缘致密影为其主要表现,骨化的韧带和椎体后缘之间可有完全或不完全的条形间隙。且在本研究MSCT检查中还存在许氏结节形成椎体4个,横突孔变窄(见图2)椎体2个以及含有空气征椎体1个。

表1 不同年龄患者不同节段狭窄椎间孔比较

表2 不同年龄患者椎间孔狭窄节段数目比较

图1 MSCT示椎体表面骨质硬化骨赘形成;

图2 MSCT示横突孔变小变窄。

3 讨 论

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所致我国颈椎病患者逐渐增多,而根据其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可有多种表现类型,其中神经根型为其中表现类型之一[7]。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有研究显示,颈椎间孔狭窄与该疾病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8]。而颈椎X线CR摄片、CT以及核磁共振(MRI)等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手段,其中X线较为首选[9],但随着病例资料的增多及病情的进展,有资料[10]显示X线对于许多细微病变无法明确显示,找寻其他准确有效的检查明确病情并详细分析其病变特点是影像指导临床治疗的关键,也是研究的热点[11]。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MSCT检查38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诊断符合率和椎间孔狭窄检出率分别为94.74%和97.56%,与手术病理学检查比较无明显差异,由此显示,MSCT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中,椎间孔狭窄极为常见,本数据显示,C5~C6节段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C4~C5节段,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最低为C3~C4节段。考虑原因为与颈椎运动的生物力学有关,在颈椎屈伸活动中,下段颈椎活动度为100~110度,而上段颈椎只有20~30度,故下颈段病变机率更大。且1个节段发生椎间孔狭窄比例显著高于2、3、4个节段,且在30~50岁人群中,1个节段和2个节段发生椎间孔狭窄最为常见,而60岁以上人群3个节段发生椎间孔狭窄机率较高,由此表明年龄越大患者其椎间孔狭窄机率和范围更大。总结以往临床研究可知,神经根型颈椎病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增生、黄韧带增厚、神经根及脊髓明显受压,脊髓发生水肿以及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等[12-13]。而在本研究中MSCT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表现如下:(1)前缘骨质增生,且增生骨质形成的骨赘以多种不同形态表现,均呈现不规则的弥漫增生或齿状突起的致密影;(2)后缘骨赘增生,增生骨赘主要以不规则密度影显示,且呈现不同程度的正中椎管矢状径狭窄;(3)颈椎椎间盘突出表现为椎体后方可见一局限性软组织密度影,大部分患者同时还可存在局部脊髓受压移位;(4)黄韧带肥厚,椎管后方椎板内缘可见明显高密度影;(5)后纵韧带骨化合并椎管狭窄,以椎体后缘致密影为其主要表现。除此之外,在本研究MSCT检查中还存在许氏结节形成椎体4个,横突孔变窄椎体2个以及含有空气征椎体1个。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4]。且相比较既往X线检查而言,MSCT检查对钩突增生,上关节突增生硬化,椎间孔狭窄以及侧隐窝狭窄等细微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和立体,可对椎管、侧隐窝、椎间孔及神 经根受压情况的显示更具有优势[15],进而更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观察和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更好的指导价值。

综上所述,C5~C6节段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C4~C5节段,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最低为C3~C4节段。且年龄越大患者其椎间孔狭窄机率和范围更大。而MSCT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和椎间孔狭窄检出率,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根型椎间节段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