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路径探析
2020-02-16吴昊
吴昊
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发展新时期,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平衡的重要力量,正逐步被推至顶层战略。目前,在绿色金融模式方面赤道原则盛行,然而赤道原则主要是大银行对接服务大企业、大项目,中小金融机构难以参与其中,小微企业、三农和扶贫等薄弱领域的客户也无法分享相关的政策红利,可谓“绿色有余,普惠不足”。针对这一现状,福建农信将绿色普惠金融定位于以环境友好型银行为核心,以普惠型绿色信贷为载体,补缺赤道原则普惠方面的模块短板,运用“绿色信贷+普惠民生”的理念探索出一条“绿色普惠金融”的道路。本文对福建农信绿色普惠金融“四化一型”(要素市场化、优惠正向化、服务便捷化、商业可持续化、环境友好型银行)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剖析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四化一型”实践经验
一型:突出“五维”绿色,打造环境友好型银行
从授信、客户、产品、渠道、服务五个维度入手,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绿色行动,倡导环保理念,着力打造兼具绿色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环境友好型银行。
授信绿色普惠。根据福建地域资源禀赋特征,探索制定“一行一策”“一县一品”的绿色授信指引,对授信行业划分鼓励类、支持类、限制类和退出类,明确绿色普惠金融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关注环境和社会风险,将绿色发展理念引入授信调查、审查、审批及贷后全流程的授信管理中(见表1)。
客户绿色普惠。强化小微企业、三农和扶贫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细化客户分类,将客户的行业投向与环境友好度分类从高到低划分为红色(整改)、黄色(观察)、蓝色(合格)、绿色(友好)四类进行标识管理(见表2),严格实施客户绿色准入,重点支持从事节能环保、低碳生产和绿色消费等领域的客户。
产品绿色普惠。致力于金融创新支持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海域使用权等抵押贷款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權质押贷款等,促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及生态经济发展。
渠道绿色普惠。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智能化、轻型化、社区化、体验化服务网点,建设全功能村级普惠金融服务站,加快移动金融、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服务渠道建设和推广,畅通便民惠民渠道,从而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服务绿色普惠。开通绿色通道,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型手段,推行电子化服务、无纸化办公,打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将客户开卡、产品推介、贷款申请、中间业务签约等功能加载到客户经理移动办公平台,实现“办贷移动化、档案无纸化、数据共享化、操作便捷化、服务综合化”。客户经理手持PAD,只需轻松一点,就能获取客户信息动态,并提供跟踪式、精准化的金融服务,实现“客户一趟不用跑,客户经理最多跑一趟”。
要素市场化:激活三大产权
针对结构小型化、分散化的林、地、集体经济股权等要素资源因难以抵押、流转和变现被当作闲置资产的问题,将中央生态文明、集体产权制度顶层设计与地方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探寻资源通往金山银山的市场化路径,充分发挥金融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激活林、地、集体经济股权等要素,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让更多人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例如,三明市农商银行推出“福林贷”产品,打造“信用评级+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林权反担保”模式,村委依托林业专业合作社设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林农由合作社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并以其林业资产为合作社提供反担保。永安市联社创新“福田贷”产品,实施“信用评级+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土地经营权反担保”模式,以银行贷款为基础,以土地经营权为条件,以农户发展致富为目标,以财政贴息为导向,以保证保险为保障,实现“五位一体、多方联动”,为助力乡村振兴引入金融活水。晋江市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贷款产品“农股贷”,按照“集体授信、内部分配、甄别放贷、集体处置、出险补偿”的原则,选取已完成农村集体产权股权量化改革的村(社区),开展集体股权质押贷款业务,激活了村民手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对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优惠正向化:推行三大普惠
目前绿色普惠金融领域尚属于探索期,应注重客户的引导和培育。对于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绿色行业,在客户最为关注的贷款额度、利率、期限、贷款担保、审批时效等方面,实现差异化服务,优先满足其需求。
一是利率优惠。如“福林贷”和“福田贷”月利率5.9‰,低于其他类型贷款利率,授信额度一次审批、三年内循环使用,按月付息,随借随还。武夷山市农商银行创新推出“茶好贷”产品,制定茶叶客户“分类标识”,对有机生产、绿色生产的客户给予“绿色标识”,提供专属优惠利率,同时综合贷款人信用情况、产业规模、在行社的业务量、绿色生产资质等情况,进行利率自主定价。
二是内评免费。为破解目前绿色评估机构不足、评估手续繁琐,以及收取评估费增加客户负担等难题,辖内机构对林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海域权等权属价值实行自主评估,由银行、产权所有者等协商确定价值,不收取任何评估费用。如永春县联社实施“政府评估指导价+协议评估”(贷款50万元以内免评估、贷款50万元以上协商评估)的模式,为贷款申请人减少近450万元的评估费用。
三是政策优惠。为符合条件的客户代办相关的财政贴息,大大减轻客户的负担。如符合贴息条件的“福田贷”,可享受年贴息2.5%,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成本,扣除贴息后,月利率低至3.82‰。
服务便捷化:实施三大举措
更好地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的题中之义。
上门办“贷”,延伸服务半径。开展“绿色普惠金融万家行”活动,客户经理手持PAD等移动终端上门服务,实行“建档、评级、授信”三同步,把银行服务柜台搬到客户家中。目前福建农信共为347.8万户自然人(含个体工商户)客户建立了普惠金融档案,授信范围也从林权贷款拓展到造林抚育、竹林垦复、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林产品采集加工等领域。
不用等“贷”,简化贷款手续。如龙岩市农信系统创新推出“惠林卡”,针对林业发展贷款,对林农林业生产和发展林下经济的办卡申请实行“优先调查、优先授信、优先用信”的“三个优先”原则,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为林农和林下经济经营者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环境。同时,协调林业部门简化市级财政贴息程序,根据“惠林卡”一次授信、随贷随还、循环使用的便民特点,对林农“惠林卡”涉林贷款申报市级林业贷款贴息时进一步简化申报程序,由信用社(农商行)统一组织林农开展“惠林卡”贷款市级贴息申报工作。
“贷”后无忧,实施集中备案。三明市农商银行与林业局合作,简化林权反担保登记手续,采取向当地林业站集中备案的方式,实现对林权流转的控制。永安市联社将拟授信农户名单和土地经营权质押材料统一报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做好农户土地经营权质押登记备案。
商业可持续化:把好三大关口
金融本质是一种市场行为,绿色普惠金融也不例外,在发展绿色金融的时候,严守底线,构建风险缓释机制,才能实现商业可持续性。
首先,把好客户准入关。坚持“诚信优先兼顾绿色”原则,对申贷客户做到“三个必须”,即“邻里亲朋必访”“征信报告必查”“环境影响必估”,对于不诚信的客户和不环保的项目不予准入。
其次,把好不良率调控关。如“福林贷”“福田贷”推行信用奖惩,对信用不好的,提高利息惩罚,如果专业合作社不良率超过10%,所有社员按原利率再上浮30%执行;如果不良超过15%,停止放贷,直到降回10%以下才重新放贷。
最后,把好内部处置关。如“福林贷”针对林权流转平台不健全的问题,建立了“诚信加盟——信用奖惩——内部互帮互助——内部处置”严密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打造合作社信用共同体,社员之间相互监督、互帮互助,如有社员出现不良,其他社员给予相应的代偿或按照协议处置反担保林权,共同维护良好信用氛围。
“四化一型”的三大效益
生态效益。以往自然资源只有完全让渡使用价值才能实现,譬如林木的价值只有砍伐卖出后才能体现,而农田、海域更是空有其权而无法变现只有在过度开发后才能有所收益,造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难以兼顾。绿色普惠金融的推出,对林农来说“林在钱就在”,林木成了随时可提现的钱柜,地、海产权所有者,亦可实现由权变钱,让广大农户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促进了广大农户爱林、守土、护海的积极性。譬如,三明市2017年林木采伐限额约408万立方米木材,实际采伐114万立方米,并呈逐年降低趋势,而林农贷款总量和收入则逐年增长,发展和保护双赢,有效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
经济效益。推动林业产业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和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市场化发展,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林、竹、果、花、茶市场日渐红火,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渐增多,社会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林、地、海综合生产效益持续提高,形成农户增收、银行增效的双赢局面。比如,“福林贷”开办以来,推动成立了300多个村级林业担保基金和专业合作社。三明市2017年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91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产值75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4595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2%。永安市自“福田贷”开办以来,已有229户农户获得永安市联社授信,总金额达5080万元,创建了110多个专业合作社平台,带动广大村民从事大棚鲜花、蔬菜种植栽培等绿色生产、绿色经营活动,实现1+N的规模经济效应。
社会效益。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推出、发展项目相继落地、市场要素逐步激活,普惠的绿色金融真正走进了田间地头,山海林地,不仅惠及大中型企业,小农户也得到了实惠。以“福林贷”这一项业务为例,以小见大,撬动盘活了一盘棋,形成“林业得发展、林农得实惠、生态得保护、银行防风险”格局,不仅荣获2017年度福建金融创新十大項目一等奖,也获得中央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省委书记尤权、省长于伟国分别对“福林贷”给予肯定,张志南常务副省长还专门批示,要求总结推广。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口径有待完善。一方面,目前国内监管部门对绿色金融统计口径主要以“赤道原则”为标准,大部分为大型商业银行的大型绿色项目融资类贷款,地方性小法人金融机构参与度不广;另一方面,每个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不一样,每个产业又有不同的绿色标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自身很难制定一份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指导目录,普惠力度不足。以福建为例,闽东、闽南的产业结构差异很大,闽东主要是以农业、电机电器产业、造船业、皮革产业等为主,闽南主要是以电子信息产业、工程机械产业、纺织业、建材业等为主,同时产业或技术的更迭日新月异。在实务操作中,判断一个项目或一个客户是否属于绿色普惠金融的范围,对银行而言是极高的挑战。
产权确权处置困难。相对于大型银行发展项目型绿色贷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面向三农、小微群体,他们提供的产权在处置上面临“确权难、流转难、处置难”的“三大难”,如大部分林权为自留山,处置时“四至”较难确认;农村土地和房屋评估难,缺乏专业的“两权”评估机构,银行发放贷款只能借助于内部经验来评估,缺乏权威性、规范性;出现不良贷款时,由于缺乏二级流转市场,抵押资产处置变现难;同时发放小微企业绿色环保类贷款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小微企业的纳税、环评等重要放贷要素,导致金融机构在发展绿色普惠金融中困难重重。
政策激励有待提高。绿色金融因其自身定律,贷款期限长,如林业生长期一般为5~10年。未来收益不确定,受自然环境或者政策影响多,盈亏变数很大。利率定价空间窄,收益无法覆盖风险。同时,我国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政策欠缺,推出的激励机制也偏向大型绿色型项目,地方性小法人金融机构有效激励不足,发展主要靠银行自身能动性,发展动力不足。
对策与建议
健全绿色普惠金融统计口径,让绿色更普惠
一是完善统计口径,政府及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借助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力量,尽快建立“长期编制、定期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发布机制,涵盖国民经济主要的产业分类,及时更新技术标准,方便银行实务操作中参照执行。
二是发展“农村绿色金融”,适度调整和放宽市场准入,扩大统计范围,支持像农信社(农商行)、社区银行、融资租赁等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吸纳与盘活民间资金,让绿色金融更加普惠。
完善绿色普惠金融制度创新,让绿色更稳健
创新促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权担保方式,满足各阶层社会消费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为规范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空间。
合规促发展。从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相关金融活动的主体合法权益两个方面出发,切实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特别是在技术安全、信息不对称及流动性管理方面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管。
合力促发展。以政府为主导,打通各方面政务系统,定期对外公布企业环保、纳税评价结果,加快推广建立林权二级流转市场、林权收储市场、农村土地评估和流转市场,并完善个人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平台,让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更稳健。
提高绿色普惠金融政策激励,让普惠更持续
加强政府重视。要引导各级政府积极优化改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重要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条件,充分调动地方小法人机构参与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积极性。
加强政策倾斜。金融机构要运用好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财政应对环保节能项目等绿色普惠贷款给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多的风险补偿。
加强利率优惠。监管部门应给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发放小额、分散的绿色普惠信贷以自主定价权,以利率降解风险,逐步降低对小法人金融机构绿色普惠类信贷定价的行政干预,让绿色普惠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指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