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2020-02-16莫舒玥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时成绩单学分

莫舒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日益重视素质教育,学校教育也开始逐步推进“第二课堂”,即除课堂学习之外,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在“第二课堂”可以学习知识、锤炼技能,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学会沟通交流与团队合作,自由地发展兴趣和特长。各高校在“第二课堂”蓬勃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共识,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第二课堂”应该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个人综合素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补充,可以实现1+1>2的培养效果。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意义

2016年,團中央在《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下称《办法》)中第一次提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明确高校应该客观真实记录、科学精准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成长过程,制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使之成为证明学生综合能力的权威认证。按照《办法》的要求,高校应量身打造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符合岗位需求、就业需求、人才发展需求的“第二课堂”项目,使“第二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由此,“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工具。同时,选出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36所高校作为试点,探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8年,“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行2年后,团中央等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强调要使粗放、无序的“第二课堂”管理走向精细化、精准化、科学化、有序化、制度化,实现有章可循、有序开展;要使学生在“第二课堂”的付出和成长从无考核、无认可、无成绩变成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状态,充分体现“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应用价值,使“第二课堂”成为继第一课堂之后实现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另一个高地。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构建

“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主要包含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7个方面。《办法》和《意见》均强调,“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构建要结合当地需要与学校特色,形成促进当地建设且发挥学校特长的制度和项目。“第二课堂成绩单”应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做好顶层设计;同时,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特色、行业企业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自我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政行企校”资源,打造学生需要、企业认可、学校认同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在对行业、企业的调研中发现,汽车服务行业需要大量品行优良、吃苦耐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结合市场需求,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项目,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此,我校构建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二课堂”项目体系,并将课程项目主要分为4类:

A类:思想成长(党、团学习)

B类:B1社会实践、B2志愿服务

C类:C1文化艺术、C2体育活动

D类:D1创新创业、D2技能特长

学生在校的两年时间,“第二课堂”应修满8学分,分别为A类2学分、B类2学分、C类2学分、D类2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组合,如A+ B1+ C1+ D1或A+ B2+ C2+ D1,等等。原则上每个学期修2学分,设置学分上限和下限,每学期最高不超过4学分,最低必须满1学分。每一学年未满4学分的学生不予评优评先,学习期满未修完8学分不予毕业。

同时,每个类别根据课程项目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记录、评价方式。如A类一般是过程性学习,可以按次数、学时折算学分;B类一般按照时长折算成学时再折算学分;C类、D类按照次数、等级折算学分。

学校依据《课程项目管理办法》实施项目申报、审批、运行、管理、评价、认定。具有课程化特点或者是第一课堂课程延伸的项目,应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制订课程项目人才培养标准和大纲、任务指导书、学分认定标准等。不具备课程化特点的项目如讲座、兴趣社团、文体组织等,则要规范活动内容、制订学分认定标准。

学生参与的“第二课堂”情况和表现通过校园网等信息平台进行记录,在任务完成后会自动生成成绩或由指导教师提交成绩,此信息平台可以查询“第二课堂”参与情况和成绩、每学期学分情况及已获得学分总计,并自动生成个人“第二课堂成绩单”。

三、社会实践类课程项目体系构建范例

我校汽车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行业企业需求及《意见》精神,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项目,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标准。

范例一:汽车俱乐部

汽车俱乐部除日常的校内汽车知识讲座等活动外,还承接了南宁众多汽车4S店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南宁市每年都会举办多期大型车展,如东盟国际车展等,参展汽车经销商多达上百家,车展期间需要招募一些学生做一些临时性的接待和销售工作。由于与企业多年来合作关系良好,汽车学院每次均会组织上百名学生参与车展志愿服务活动。这是学生接触行业和社会的较好机会,且时间集中(一般都是3—5天),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校以前无学分认定制度,参与这类社会实践的大多是一些追求上进、对将来有详细职业规划的学生,他们希望能在大学期间积累实习经验,便于以后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经历。现在,汽车学院设计了汽车销售岗位的实践项目,制订了详细的学分换算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生通过网上申报参加服务活动,按要求完成实践后可以提交成绩认定申请并计入成绩表。同时,实践过程评价方式采用记录式和综合式相结合的模式。记录式主要记录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长,折算成学时,再折算成学分。例如,一天算5个学时(一般本校常规课内实训8小时算5学时),18个学时折算1个学分,则工作3.6天算1个学分。同时,学生完成实践后要提交企业实践鉴定,由企业对其工作期间的表现进行评定,并上交实践报告1份。指导教师根据企业评定、实践报告、学生表现等进行评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79分为合格,80—100分为优秀。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可以获得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成绩优秀且学年学分满足要求者可以获区级以上荣誉评选资格。

范例二:6S服务社

6S服务社作为我校汽车专业王牌社团,多年来利用课余时间为教职工、学生提供了大量汽车售后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洗车、美容、快保、快修、改装,而这些服务均由社团学生志愿提供,“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开发则可以规范社团活动,并且对学生的付出和成长给予成绩上的肯定。

6S服务社联合行业、企业给每个课程项目(洗车、美容、快保、快修、改装)制订了工作流程、作业标准、验收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由于这些项目都是第一课堂相应课程的延伸,并且与工作岗位紧密相关,因此很多学生都积极踊跃报名参加。这个课程项目可以作为长期的课程项目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网上报名,各课程项目负责人安排任务,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课程项目工作流程和标准完成工作,并在信息平台提交服务完成信息。然后,学校综合客户对学生服务的评价、课程负责人评价、指导教师评价,按照考核评价标准给予学生成绩认定。同时,考虑到学生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提供无偿服务,特设定服务单位时长为每次2小时,学生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选择服务时长,这个时间与学时的折算关系也参考第一课堂实训课时,2小时折算为1.25学时,学生服务18学时可以获得1个学分。这种实践虽然是在学校开展,但客户却是真实的,而非实训课上由学生或教师扮演的受服务对象,可以充分弥补第一课堂实训活动的某些不足。

四、结语

“第二课堂成绩单”创新性地为“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能够客观记录、科学评价、有效认证学生在“第二课堂”的经历和表现,可作为评优评先、就业能力体现、升学保送的客观参考。依托“政行企校”各方资源及优势,“第二课堂”成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技能拓展及提高、素质养成及提升的重要载体。

【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为例”(GXGZJG2016A015);2018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ZY2018A02)阶段性成果】(责编  张德广)

猜你喜欢

学时成绩单学分
向第一名看齐
学习不是“刷学时”
学分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成绩单的妙用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糟糕的成绩单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