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话鼠
2020-02-16张玉光
张玉光
十二生肖鼠列首
在十二生肖中,鼠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生活中,人们对老鼠印象和态度其实并不友好,那为什么又把鼠作为十二生肖之首呢?
对此,故事和传说有诸多版本。民间流传较广的一种传说是这样演绎的:
传说玉皇大帝要给十二种动物排座次,便派猫去通知其他十一种动物,其中并无老鼠。可老鼠偷听了猫对牛的传话,便先下手为强,偷偷地第一个到天宫报到。糊涂的玉皇大帝见老鼠来应卯,也不辨真伪,当即将之排在第一位。牛虽第一个被通知,却反而成了第二。猫给其他动物一个个传话完毕后赶到天庭,十二个座位已排完,已经没有了它的位子,所以十二生肖中老鼠成了老大,反倒没有了猫。从此,猫与老鼠结下大仇,见老鼠就要追咬。
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人笃信阴阳,他们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其中动物的阴、阳是按动物脚趾的奇偶数字排定的。多数动物的四足趾数都相同,唯独鼠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物以稀为贵,于是鼠被排在第一。
传说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出老鼠的一些特性:机智灵活、见机行事和鬼祟偷摸。其实,选取老鼠作为生肖的原型,至少说明老鼠数量众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鼠能位居十二生肖之首,真实地反映了老鼠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从史前考古器物上的老鼠图形,到盛唐壁画的老鼠图案,再到普天下大众的生肖属相,这一切都反映了老鼠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实情境。艺术中老鼠的题材,当然除了贬义的厌恶之外,也不乏溢美之词,如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中可爱的米老鼠卡通形象及《猫和老鼠》中那机灵可爱的老鼠形象。
啮齿类,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
民间一直流传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的俗语。打洞是老鼠的本能,但老鼠不光会打洞。其实,鼠类家族并不只有我们印象中那些穿梭于阴暗的墙角、逃命于婉转曲折的鼠洞的老鼠。鼠类也是一个庞大的类群,在哺乳动物家族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啮齿类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它的上下颌上各有一对没有牙根、形状如凿子的门牙。
在生物学中,“老鼠”这个名字只是个俗称。鼠族成员几乎都是啮齿类动物,而作为啮齿类,鼠类在牙齿上集中体现出了“啮”的形态特征。“啮”即咬东西的意思,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它的上下颌上各有一对没有牙根、形状如凿子的门牙。这对门牙终生都在生长,因此它们必须不断地通过啃咬东西来磨牙,“啮”正是它们特有的生理需要。如果不是经常不停地磨损前端的门牙,恐怕这些啮齿类动物就会因为不断生长的门牙合不上嘴而被活生生地饿死。
全世界现有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目,包括:始啮齿类、松鼠类和鼠类。图为森林中常见的松鼠。
据统计,全世界现有啮齿目33科481属2277种,占现存哺乳动物种总数的40%左右,是哺乳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目,包括有:始啮齿类(仅北美残留山河狸)、松鼠类(松鼠和河狸)和鼠类(家鼠、仓鼠和跳鼠)。之前还有豚鼠类(豚鼠和水豚),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结果认为,豚鼠与啮齿类的相似度低于同灵长类的相似度,所以,目前学界认为豚鼠类不是啮齿动物。啮齿类的个体数目远超过其他哺乳动物的总和,分布几乎遍及除南极和部分海岛外的世界各地。
啮齿类动物如此繁盛,是因为啮齿类动物的适应力极强,似乎没有极限。它们可以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能生活在多种多样的环境中。除大多数种类为穴居外,也有能在水中和树上生活的,如在洞穴中穴居的鼢鼠、空中滑翔的鼯鼠、水中游泳的水老鼠、荒漠中跳跃前行的跳鼠、森林中林栖冬眠的睡鼠等等,它们是现存哺乳类中最为成功的类群。
鼠类成为啮齿类动物中的大家族,这是因为鼠类具有这样的特点:适应环境能力极强,繁殖速度极快。比如一对雌雄老鼠,一年内最多可繁殖1.5万只后代,在哺乳动物中,这样的繁殖能力无出其右!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它们强大的繁殖力背后,其实还深藏着不灭的鼠类灵性,否则数量再多也难逃被斩尽杀绝的命运。
啮齿类动物头骨。
国际地层表(中生界—新生界)
嚙齿类动物演化图。
东方晓鼠复原图。
啮齿类动物寻宗
啮齿类动物如此强大的适应和繁殖能力让它遍及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中。也正因为如此,啮齿类动物在哺乳动物中也是出现极早的种类。我们熟知的老鼠,其中多数是家鼠,是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种类。家鼠之外的其他类型大多在田野、河流或荒漠中。这么庞大的家族,它们早期的祖先是什么动物?又出现在何时?这是科学家也是我们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由于它们的祖先类型的个体本来就很少,能够保存成为化石材料的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时代的久远,因此今天我们很难十分清晰地说出是哪个动物直接演化成啮齿类动物或老鼠。我们只能根据现有保存的啮齿类动物骨骼化石的形态特征,应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恢复出这类动物较为完整的演化谱系链条,从中去寻找各自的祖先。
啮齿类动物化石显示,世界上最早出现啮齿类动物的时代应该是古新世(距今6500万~5300万年),可以识别的种类有松鼠类和鼠类。到了中新世(距今2300万~533万年)后急剧多样化,其中鼠类和它的近亲是迄今最大的类群,如今已经超过700个现生种。真正的辐射演化发生在更新世(距今260万~1万年)。产于北美始新世早期(距今5500万年)的副鼠,被认为是最原始的啮齿类,大小如松鼠,一条长尾适于攀爬。在美国还发现了一个深2.5米并保留有入口的洞穴,内有起居室,室内发现了完整和不完整的古河狸骨架,时代为渐新世(距今3400万~2300万年)和中新世。作为鼠类的近亲,始鼠也是欧洲、北美洲在中新世到更新世的重要种类。在德国还发现了带有毛发、皮膜、会滑翔的始鼠类。这些化石材料为啮齿类的“北美起源说”提供了证据支持。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中国化石材料的大量发现,对于先前啮齿类动物的起源提出了质疑,有人认为真正的啮齿类动物应该起源于中亚,提出了“中亚起源说”。如在安徽潜山发现了古新世的啮齿类——东方晓鼠,意指“东方晓鼠的发现对啮齿类动物的起源问题犹如东方旭日,朦胧欲晓了”。经比较研究后。东方晓鼠被认为是啮齿类动物的祖先类型。一对门齿,以及退化的颊齿,咬合机能相似于现生啮齿类动物,这些都得到了多数同行的肯定。此外,在湖南衡东县始新世早期地层中发现了钟健鼠的头骨化石,它具有始啮型头骨,松鼠型的下颌,非常简单的牙齿结构,这些特征都表明,它是一类非常原始的啮齿类动物,更加证实了上述推断。事实上,钟健鼠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耗子,是稳居啮齿类的开山元老。当然,现生的啮齿类动物并不一定是由东方晓鼠直接演化而来,但最起码东方晓鼠应该是啮齿类动物的近亲。
啮齿类动物的贡献
啮齿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并常出现在人类生活的众多场合中。由于老鼠对农、林、牧、仓库、建筑和运输等会造成危害,一些种类还传染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因此被归为“四害”之一。
因其基因序列和人类的差不多,小白鼠成为受欢迎的试验动物。
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啮齿类动物中,不少种类具有经济价值,除了可供肉、毛皮外,还在科学实验、生产建设、卫生防疫、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自然界中一些啮齿类动物是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可以为许多食肉动物提供食物来源,这就很好地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就人类对鼠的利用来说,很多生命科学、药学的生物试验,选择的就是小白鼠。这自有其必然性。因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差不多,全基因组和人类相似度极高,人类难以治愈的疾病可以在小白鼠身上找到相似性状;人工培育的小白鼠个体之间完全没有生理上的个体差异;最重要的是它们数量充足,容易繁殖,试验成本极低。正因为如此,小白鼠自然成为受欢迎的试验动物。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小白鼠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造福。
因此,鼠类作为动物界的一大类,我们要全面地认识其家族的来龙去脉以及生命演化历史,客观地分析其生物学价值,而不要简单地以偏概全。若能如此,或许能够改变人类对鼠类长期形成的有失偏颇的看法。在这个意义上,十二生肖为我们展示的鼠类形象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责任编辑 张虹)
啮齿类的起源及演化
史前的啮齿类动物起源问题通过化石材料的溯源,可能是在6600万~5600万年前的古新世期间出现的,与它在形态结构上相类似的、在演化上具有亲缘关系的哺乳动物是兔类。我们不妨来看看它们具有的共同特点:它们都长有可适合于啮咬的牙齿,都是以植物为食,共同起源于白垩纪晚期的重褶齿猬动物。
有角囊地鼠
有角囊地鼠又被称作“啮齿犀牛”,是一种啮齿类动物,鼻子上方长着一对角,在500万年前的上新世灭绝,是体形最小的有角哺乳动物。古生物学家最初认为,这对角是一个挖掘工具,但现在绝大多数人认同用它来“充当防御武器”的观点。
有角囊地鼠骨架与复原图。
莫氏国父水豚
20世纪60年代,在南美洲的乌拉圭圣何塞组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啮齿类动物的化石,古生物学家将这种史前啮齿动物命名为“何塞阿蒂加斯水豚”,以献给乌拉圭独立运动领袖。由于何塞阿蒂加斯水豚这个名字太过拗口,于是就将它称为“国父水豚”。之后,同样是在圣何塞组地层中又发现了一个几乎完整的啮齿类动物头骨化石,将它归入“国父水豚”属,种名为“莫氏国父水豚”。种名莫氏来自国父水豚命名者之一的莫内西,以表彰他在啮齿类研究上做出的贡献。莫氏国父水豚一经出土便轰动了世界,因为这家伙是已知最大的啮齿类动物。
莫氏国父水豚复原图
莫氏国父水豚是生活在200万年前南美洲的一种啮齿类动物,它们的体形和一头牛大小差不多,脖子很短,身體粗壮,体长3米,肩高1.5米,体重约1吨,以四肢行走和奔跑,跑起来的时候如同一头野牛。前肢上长有4趾,后肢上长有3趾,脚趾间有半蹼,还可以用来游泳。与大部分啮齿类不同,莫氏国父水豚的尾巴较短甚至没有。
莫氏国父水豚的嘴巴上下都长有一对大门齿,上门齿的长度可达30厘米。与其他啮齿类动物一样,莫氏国父水豚的门齿会一直不停地生长,除了进食它们必须经常啃东西以保证牙齿的长度刚刚好。
山东硅藻鼠
山东硅藻鼠是在山东临朐县解家河(山旺盆地)发现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600万年的早中新世。亚洲特有的啮齿类硅藻鼠类自渐新世以来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现生硅藻鼠类的分布只限于老挝的喀斯特地区。时代最早的硅藻鼠类化石发现于巴基斯坦渐新世地层中,它的颊齿基本符合双脊齿型牙齿结构。至渐新世末期,硅藻鼠类的牙齿出现分化。中新世及以后硅藻鼠类的化石发现十分稀少。
山东硅藻鼠化石。
古河狸骨架。
古河狸
古河狸是一类小型的穴居动物,生活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时期如今的北美洲平原上。古河狸的外形相似于现生的草原犬鼠,并以能挖掘深达2.5米的垂直螺旋形地穴而著称。这种地穴长久以来都被称为“魔鬼的螺丝锥”,但是后来人们曾在这些地穴里发现古河狸的骨骼,穴壁上还发现古河狸的齿印和爪痕,证明这是古河狸安在地下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