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首称孙中山为“国父”
2015-10-22
晚报文萃 2015年5期
尊孙中山为“国父”,是蒋介石1925年3月30日在东征途中兴宁城提出的。当时,他在兴宁城北门外召开了追悼孙中山及东征阵亡将士大会。会上,蒋发表演说,尊孙中山为“国父”。他说:“我们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蒋在孙中山死后,自称是孙中山的忠诚门徒和弟子,并尊称孙中山为“国父”,这是一种尊上隆礼的表现。由于这个称呼既亲切又富有人情味,故广为民众所接受,至1940年4月1日终于成为定制。
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袁尊崇。根据该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命令发布后,各地党政机关、民众团体普遍感到在一些不同的场合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是称孙中山先生为总理好呢,还是称“国父”好呢?基于此。5月29日,国民政府又发布明令,规定在政府机关、民众团体应一律改称国父。在国民党党内称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已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自此。孙中山“国父”的历史地位得以正式确立。
(启航摘自《人民政协报》2014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