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2020-02-16徐刘芬雷启振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维能力

徐刘芬 雷启振

[摘 要] 劳动经济学教学改革应转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经济学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运用思考-配对-分享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辅之以注重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运用于劳动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劳动经济学;合作学习;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1-0104-03

劳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也是高校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随着劳动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效的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者这个任务迫在眉睫。

一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理论、就业与失业等。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多且经济逻辑多以数学函数推导和图形来演绎,又因为课时有限,因此,当前高校劳动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多数以教师讲解为主,被称为“chalk and talk”。学生也是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并形成一种惰性,自己去积极探索和思考的很少,课堂参与度较低。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缺乏后续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当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而企业等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却大都并不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而更看重的是学生遇到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面对快速的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经济学思维能力。

(二)学生不能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国内劳动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材比较稀缺,并且散见于各本教材中的案例,多数是国外案例,国内案例偏少,且国内案例也多是事实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由于上述因素,当前高校的劳动经济学教学,案例分析不够,课本以外的拓展不够,学生参与问题的研讨、互动都比较少,甚至连案例分析也都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学生不能将所学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经济问题。他们自己也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理解了所学的内容,但我仍不能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另外,根据相關部门的调查,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重复性而非创造性工作,这部分反映了当前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培养难以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

二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采用思考—配对—分享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它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并产生共同成果。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讲授法中只注重知识传递的弊端,而更强调的是相关知识的建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是传统的课堂练习题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方式,它能够使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术和社会交往的技能。其次,合作学习能够使所学的枯燥的理论课程变得有趣,对师生双方来说,教学和学习将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即使是那些比较害羞的学生也发现自己很容易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考虑采用思考——配对——分享技术。其方法是,首先,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地思考一个问题,接着,学生和同桌配对讨论问题,最后,每一组形成一个独立的答案,由小组成员代表进行展示。采用思考——配对——分享技术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相互受益,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内容,有更强的动机学习,改变只是被动听讲的学习模式。例如,笔者讲授劳动经济学时,首先把班级分成4人一组的小组,然后,分配给每一组一个相同的富含背景信息的问题。例如,让学生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就业的影响和对策,并要求他们使用思考——配对——分享技术一起合作完成任务。最后,每一组的代表将该组成员的共同成果向大家展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解释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推出结论的全部步骤过程,以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考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成功的实施,教师的角色要相应地进行调整。教师需要一人分饰多角,要担任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监控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等角色。在小组活动开始前,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书面的指令书,指令书主要描述小组活动的目的,学习任务单以及学习活动实施的步骤。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例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以及怎样鼓励同伴参与活动等。要努力让学生明白个体的表现与小组的成败密切相关,他的贡献对小组的成功至关重要。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必须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巡视,以便观察每组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他们是如何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当然,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合作和学习,避免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必须培养组内成员的相互依赖感,这可以通过设立共同学习目标,共享资源、共享报酬,以及每个成员角色的互补性使得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也依赖组内其他成员的努力。如果有一个人达不到目标,其他人也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个人目标和团体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其次,应培养个体责任感,每个成员都应为自己的学习或贡献负责,采用的考核标准不仅是小组评分,而且应该结合个人评分,个人评分应主要基于个体完成的绩效。最后,在进行合作小组学习课堂活动时应确保有尽可能多的同学积极参与,积极参与的同学越多,同时互动性就越强,每位学生融入合作学习的时间就越长。

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选择讨论的问题时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富含背景信息的问题,只有富含背景信息的问题才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使得他们认识到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经济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依赖于经济学综合学习技能的提升

经济学教学目标应该不仅是使得学生掌握现有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利用现有知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胜任职业发展和创新的需要。因此,在劳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经济学思维能力是指能够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去深入分析和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象。经济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领悟问题的核心和本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触类旁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在劳动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应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然而,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依赖于经济学综合学习技能的提升,经济学综合学习技能主要包括阅读和写作技能、合成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其中,处于首位和最重要的技能是阅读和写作这种学习技能的获得。在教学时,教师往往忽略教授这项技能,因为他们可能错误地认为本科生的这项技能已经发展得很完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笔者给学生指定劳动经济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和文献,并让他们写出读后感,同时定期举行阅读会,在阅读会上和学生探讨经济学的著作和研究文献是如何组织的。这是经济学教学中最重要而又往往被忽视的部分,因为没有基础的阅读和学习技能,其他技能的学习就没有办法展开。第二项技能是合成信息的能力。许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阅读等同于学习,更糟糕的是,他们会将书上的概念和内容复制进自己的笔记本上,这对于思维开发于事无补,为了培养学生的合成信息能力,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具体的劳动经济学课程模型,然后让学生重复模型,接着教师将模型的主要思想用盒状图在空白纸上演示,让学生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深层关系。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习得

经济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习得。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应该被开发的最重要的学术和职业技能。实施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要求教师设置一些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题,强化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上进行批判式思维的能力。例如:如果问学生什么是就业,他们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很快复述出来,但这并不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设置这样的开放式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工作和收入,他平时会在父亲的工厂帮忙,每周大概工作20个小时左右,请问这个人的劳动力市场状态是什么?另外,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常见思路有:(1)引导学生识别现有理论在什么情景下成立,什么情境下不成立,以及为什么。例如,决定采用新古典就业理论还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时候取决于对价格机制的假设,如果价格刚性则采用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如果价格具有完全灵活性则适用新古典就业理论。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价格可能既不是刚性的,也不是完全灵活性的,而是依赖具体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这时应该怎么办?(2)当学生已经接受了一种新视角,新观点或新理论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出该理论的反面例子或不利证据,并设置一系列问题进行一步步地追问,直到学生认识并抓住了问题的复杂性为止。

四 教学内容与师生双方的经验相联系

(一)将经济理论与学生的个人经验联系起来

在劳动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要从现实出发,从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选择素材设置案例问题。例如,在讲解劳动力市场歧视时,可以让学生从我国相关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的招聘广告中,寻找认为存在歧视的条文和规定,或者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寻找曾经被歧视的经历,与大家共享,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

Hanson et al(2002)指出经济学教学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教会学生如何将经济理论应用于他们的个人经验和职业生涯规划中去。同时,在笔者的课堂上,也观察到学生对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经济学案例和事例非常感兴趣。例如,劳动经济学在讲授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时,如果仅仅枯燥的讲授模型,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利率水平和大学学费水平等条件,让学生带入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模型进行計算,得出相比于没有上大学的高中生来说,上大学带给他们的终生收入增量是多少,然后,让学生比较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差异。通过模拟计算,学生得出了上大学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收益,同时,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和模型。

(二)主动学习的不仅是学生,老师也应主动学习

有学者指出,经济学课程最大的弱势是它主要是用理论和推导来表达的,尽管学科的性质本质上是实践性的。在本科生的经济学课程中,普遍缺乏实证分析和归纳思维方法的应用。为了加强当前经济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向学生传授经济理论在现实当中的实践应用,教师本身也应该进行主动式学习。教师只有进行主动式学习,才能获得课堂教学所需案例的第一手资料,才能更好地了解案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教师能够获得案例的第一手资料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参与和学科领域相关的社会实践项目。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士进行互动,通过合作式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也可以寻找到合适的案例,从而弥补当前经济学教科书关于经济理论在现实世界应用的案例较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问题。

五 结束语

传统的讲授法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考能力,因而学生也不能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笔者运用思考——配对——分享的合作学习方法,辅之以富含丰富背景知识的问题,将之运用于劳动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学生在课堂的行为发生了改变,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一旦配对,并形成小组,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和合作伙伴及小组其他成员热烈的互相探讨问题。从活动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将经济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逻辑思考,同时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的解决办法有逻辑的表述出来,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地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小寒.西方经济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视角[J].大学教育,2018(7):124-127.

[2]张瑞.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0):215-216+219.

[3]杨春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劳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7):42-44.

[4]陈杰,周宁,吕文慧.财经类高校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18(2):115-117.

[5]Hansen,etal.Promoting Economic Literacy in the Introductory Economics cours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2):463-472.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