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与创新

2020-02-16田玲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互联网

田玲

[摘 要] 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之下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与创新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互联网+”背景下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质进行了思考,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三个极具代表性的问题出发,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创新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1-0046-03

一 “互联网+”背景下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是在校级教务处以及所属学院两级领导下开展进行的。它主要是为学校、学院、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作用。可以这么说,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依附于高校教务工作而存在,同时它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效率高效与否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它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中也逐渐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较好地与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结合,一方面能够帮助资源共享,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实现高速传播信息。这对二级学院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了改革,帮助改变了原有信息传播以及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给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1]。那么,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整合改革?如何扩展“互联网+”背景之下教学改革的思路模式?笔者将从现状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解析。

二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教学模式的陈旧以及管理模式僵化导致的,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务管理是联系学校、学院、学生的关键,使各级各类的教学工作和教务信息都可以很好地进行保证,使其上传下达很顺利。而高校教学质量则是由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的,下文主要针对课程形式、管理机制、存档工作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 课程形式单一

二级学院之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选修课这一方面来说,大部分的高校二级院校的学生在进行课程选择的时候,都只能够选择本校或者本学院的课程,而且能够选的范围较小,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专业选修课或者通识选修课。必修课这一方面,基本上都是教师进行课堂讲授,通常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是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这两种情况之下就导致了整个模式固化,对于整体的教学管理是十分不利的。一方面,教师因为长年累月的教授一门课程,导致其无法进行专业创新与专业成长;另外一方面,学生因为选择空间较小,课程形式单一,没有足够的条件去接触其他教师的课程以及其他领域的学科知识,这就导致整体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受到极大程度的限制。

2 管理机制不够灵活

教学管理工作实际上是比较繁杂、零碎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一个良好可行的工作机制对其进行规范,将繁杂零碎的工作系统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进行。但是实际上,现阶段的二级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机制都是僵化且不便于操作的。例如现阶段的二级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之中,由于没有一个高效准确的管理系统,很多工作的进行都是依靠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手工记录,以人手、人脑对信息进行录入明显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比如在安排课程这一方面,传统的方式是教务管理人员对开设的课程以及任课教师进行记录,然后通过纸笔进行反复的调换分配;在安排教室这一方面,也需要與其他学院进行反复的沟通以免出现撞课的情况。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之下,不仅仅耗费的时间多而且容易出现错误,一旦出现错误影响的就是整个工作,使得之前所有的工作全部无效。且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之下,信息传递慢,不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同于将简单的工作复杂化了[2]。

3 成绩评定方式单一,存档工作繁琐低效

高校学生的成绩评定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二级院校教学管理中学生的成绩评定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卷面分数、出勤率、作业。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具有很明显的短板,它对于学生的评定是较为片面的,没有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对于学生的实验课程以及操作课程的考核并不全面。对于纸质考试这样的评定形式,存档工作也难以进行。纸质的存档难以进行保存,对环境要求极高,另外整个保存的期限也较短。如果工作需要对其进行核证的时候,进行查找也是一项大难题。

传统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之中不仅只存在以上阐述的三点问题,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工作伴有时效性差、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及管理形式较为单一的这些特点。许多工作人员认为这样的问题不过是增加了工作量,只要辛苦一些就能够解决。但是实际上来说,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是会对整个二级学院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工作效率低下带来的必定是教学秩序的紊乱,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从长远来看,这将会影响整个高校的教务管理以及教学工作,阻碍高校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之下,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能够将这些“老大难”的问题进行根本上的改变,对高校的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让管理工作呈现欣欣向荣之态。

三 “互联网+”背景之下二级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点

1 资源共享,深化教学改革

在高校教学这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授课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数字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渐不发展,这无疑将高校教育的模式推向了网络化。而资源共享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资源共享不仅仅给教师带来了教学便利,更多还是对教学改革的帮助。“超星学习通”“智慧树”这样的系统出现,成功帮助学生突破了学校与学院之间的壁垒,学生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在线授课系统去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自选课空间,为学生创造了更大的舞台。

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不仅仅只能在课堂之上,而是全方面融入了学生的各个时间段之中。随着高校MOOC与翻转课堂的出现以及普及,教师完全可以做到“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课堂授课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系统对学生的课后学业进行辅导。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系统进行课后的提问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教师的过程指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教学改革深化,帮助二级学院突破了传统教学意义上的“单一”与“局限”的缺陷,提高了二级学院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水平进行了提高,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自由、广阔的舞台上得到足够的创新空间以及创新发展的机会[3]。

2 信息互通,管理实时化

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信息能够得到快速的流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校减少了由于信息无法进行有效互通或者互通较慢导致的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情况。传统的二级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之中,进行信息发布的时候,教学管理员需要利用给每个教师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的形式进行,工作量很大。但是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二级学院的信息发布可以通过系统、QQ或者微信的形式进行,这很大程度地减少了漏发、误发的情况。同时也将工作量大大下降,节省了工作时间。例如OA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的运用,最大程度地将教学管理工作自动化,精准化。如前文提到的排课问题,传统的人工排课明显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失误,效率也低。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只需要利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开课工作。教务管理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显示出哪个时间段哪个教室是否有课,这样就不需要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反复的核对,减少了工作量。在课表安排完毕之后,教师与学生也能够第一时间在教务管理系统客户端对课表进行查看,省去了教务人员进行发布的麻烦。“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互通对于教学管理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传统教学管理由于管理基数较大,信息流通较慢,工作量较大,容易出现失误。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教学管理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化”,在各个方面都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的负担。

3 运用科技,服务便利化

二级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不仅仅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更需要对学生与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工作。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提供服务这一方面较为薄弱,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学生需要对考试成绩或者其他信息进行查询的时候,整个步骤十分繁琐复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从教师方面来说,如果需要对某项信息进行更改的话,首先需要找到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复杂的手续核对,而后才能够进行信息更改,这无疑又增加了工作量。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这一切变得简单了起来。科技的运用不仅仅方便了教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更方便了全体教师与学生。教师不再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才能够查看教学任务,只需要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查询,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安排一览无遗。同时,教师对自己的监考情况查询以及教学评测等多个项目都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完成;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课表查询、考试安排查询以及报名缴费等多种操作。尤其是对教师的评教活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之中,评教活动一般难以进行,同时由于是现场评教,所以学生无法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可以直接进行网上评教,在完全匿名的情况之下,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及时对自己学习的进度进行了解,这极大程度的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科技的运用,教学管理服务水平能够得到一个质的飞跃,高校全体师生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大家的便利[4]。

4 利用互联网引入大数据,促进二级学院进行学业评价多元化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产生了许多大数据,而根据这些大数据,能够在学业评价之中融入更多的评价因素和指标。整个学业评价的方式以及评价的呈现以及记录方式将会得到一个历史性的创新改革。傳统模式之下,以统一标准对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即便能够得到一定的结果,但是也是属于模糊、不准确的。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大数据的出现能够将学业评价通过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倾向以及素质水平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可以这么说,大数据之下学生的各项指标能够很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每个学生都是整体之中的一个个体,其能力表现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程成绩,而是多方面的。例如社会感知能力、职业追求方向、素质道德甚至于身体状况,综合组成了学生的评价标准。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之中,这样的评价确实是很难实现,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用大数据,二级学院完全可以将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进行多元化。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得出来的评价,往往更加科学、合理,也能够更加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这样给出的评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改变自我;帮助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计划制定。换而言之,大数据能够更好地帮助提高二级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以及管理水平,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二级学院往往能够快人一步地对教学安排以及管理工作进行调整,进而避免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

四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二学级院教学管理的措施

1 培养师生“互联网+教育”新思维模式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不仅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更要转变思想,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各领域的关键问题,推动各领域改革和发展。”也就是说,高校二级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要转变师生的思维模式,帮助教师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新思维。传统的教学管理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教育。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转变“信息利用的共享者”以及“课程加工的合作者与课题开发的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已经不再是教育的主导者,而是一个合作者,分享者的身份。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跳出课堂之外,积极参与MOOC、微课的建设。利用这些系统,对一些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对于学生来说,“互联网+教育”背景之下,学生的培养方向不仅仅只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而是更应当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个性化发展进行追求。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综合性的教育。

2 提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能力

“互联网+”背景之下,虽然教学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便利化。但是与此同时,也对教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高校之中,往往安排有教学辅助性人员,能够辅助与协调教学工作。但是对于这一类的教学管理人员,往往是不那么重视的。从政策以及薪酬待遇上都与专任教师有一定的差距。面对这一点,二级学院必须要及时进行改正,加大力度重视教学管理人员,对其作出更好的福利调整,让教学管理人员能够感受到职业荣誉感以及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

当然,在提升待遇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就职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仅仅要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管理的条例以及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能够熟练地操作教务管理系统,保证能够利用系统做出更快、更准确地教学管理操作。所以,学院方面应当注重对教学管理人員的培训工作,对已在岗的教学管理人员,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对其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网络管理系统的操作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给出一定的建议。这两方面是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能够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帮助高校发展[5]。

3 不断完善软硬件建设

“互联网+教育”时代之下,软硬件的建设是重中之重。高校需要根据二级学院各个专业的不同,进而引进不同的设备、系统,帮助各个专业进行教学管理。最先进的软硬件能够帮助专业与世界先进技术进行交互,进而帮助专业更好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了高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高校自身必须紧跟潮流,确保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建设能够跟上时代要求。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应当注重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世界顶尖的技术,更好的发展自我。笔者认为,未来的大学教育可能是全国性,乃至于全世界性的高校融通大数据库,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是可以共享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需要及时对自身的软硬件进行更新,保证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已经发生较大的改变,无论是从管理模式、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内容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变。它为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开拓了一个新的舞台,给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在“互联网+”背景之下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也是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我们需要积极学习“互联网+”的知识,努力通过“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更好地去完成教学管理工作,为祖国培养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亓慧,穆晓芳.高校物联网专业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35(18):42-43.

[2]耿雪莲.“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4):79-81.

[3]李黎,王冠愚.“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探索——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4):87-90.

[4]张兴旺,李晨晖.当代图书馆遇到“互联网+”[J].图书与情报,2015(4):63-70.

[5]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8- 13.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互联网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初步探析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