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放生”不可取
2020-02-16杨鑫宇
杨鑫宇
2019年10月19日,河北省井陉县林业部门处理了一份十分特殊的“业务”。该县下辖于家乡南张井村的村民向林业部门求助称,有人在该村周围的山上“放生”了大量的蛇。为避免村民受到伤害,县林业部门立即派人协同石家庄有关动物专家赶往现场,对这些被“放生”的蛇展开了捕捉。
据估计,被“放生”的蛇很可能超过300条,而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捕捉,大多数蛇还是逃窜在外,给周边村民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这起事件曝光之后,让“放生”这档子事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也引发了人们对“乱放生”的强烈反感与警惕。
抱着自己在“做善事”的信念,這些“放生”者理直气壮地做出了不少让人哭笑不得、摇头叹息的事情,而这也让“放生”成了不少生态保护工作者和普通网民深恶痛绝的一件事,引发了不少社会争议。
然而,一般情况下,就算是再怎么不靠谱的“放生”者,也应具备基本的生活常识,知道什么样的生物对人类极端危险。垂髫小儿尚且知道毒蛇危险,见到便会躲闪,成年的“放生”者又焉能心安理得地将几百条蛇放进有人聚居的地区呢?与这种严重威胁他人生命安全的“放生”举动相比,其他的“放生”方式都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倘若这种行为不能得到果断制止和追究,以至于在未来引发更多效仿之举,其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在“放生”者的理论里,“放生”表现的是他们对动物和大自然的爱。然而,作为万物之灵长,一个人倘若连关爱身边的人都做不到的话,又有什么资格奢谈爱动物、爱自然呢?在野外“放生”几百条蛇的做法,是对他人生命安全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在任何层面上看,这种行为都谈不上有任何“功德”可言,只会给“放生”群体进一步招来骂名。为此,当地有关部门还应在捉蛇的同时,积极展开调查,揪出这起“放生”事件的始作俑者,让他们为自己愚蠢而危险的行为付出代价,如此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选自《中国青年报》)
【素材解读】
一种粗糙的道德观念,让不少人相信,只要将人为养殖的动物放归野外,就是在保护动物,积德行善。为此,在全国各地,人们都不难看到各种“放生”行动的影子。然而,尽管抱着相对无害、善良的初衷,大多数“放生”者实际上做出的的事情,往往对动物福利与生态环境并无多少益处,唯一的作用不过是让“放生”者自我感动。有些“放生”者喜欢大规模“放生”鱼虾飞鸟,虽然对环境谈不上有什么危害,但被“放生”的对象往往很难适应环境,赢得真正的自由,要么迅速死去,要么反复被捉,然后由狡猾的商贩再次贩卖给“放生”者。也有一些“放生”者,因为缺乏常识,不经意间便“放生”了一些入侵物种,这些生物看上去似乎温顺普通,但实际上却会对本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