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0-02-16杨红梅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
杨红梅(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
根据财政部的相关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与以往的行政事业财务制度相比,新的财务制度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改进了预算会计功能等。这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在执行期间更为科学,在新环境下,就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
■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及执行不规范
事业单位预算体现着国家政策的意图,规定了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虽然当前事业单位都制定了预算制度,但有些单位由于没有正确意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在预算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没有做到科学、合理、规范,从而导致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比如,在制定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有些单位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没有经过认可的情况下编制预算计划,导致预算与实际项目情况脱节。并且,还有部分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使用增量预算等简单的编制方法,以上一年度的资金收支情况为基础,简单地将系数提高,忽视单位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此外,在预算执行方面,主要体现为没有按照计划落实资金开支的相关工作。例如,部分单位没有将计划之外的资金纳入预算计划的实际执行中,导致预算执行缺少全面性;部分单位随意改动资金的使用用途,资金支出审批缺少规范性与严格性,甚至扩大支出范围,导致预算出现先松后紧的情况;部分单位在执行预算计划时存在随意调整的情况,甚至随着业务发展而增加预算,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失去作用。
(二)内部控制不足
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为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遵循全面、重要、制衡和适应原则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良好的财务管理水平,离不开完善的内控制度。虽然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都开展了内部控制工作,但是很多管理人员对内控的重要性并没有清晰的认知,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不够理想、沟通不畅、措施单一等。这使得当前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无法在单位内部起到真实有效的约束效果。具体表现为:(1)有些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或设立内审机构,或有内审机构但没发挥内审机构的职能作用。(2)有些单位内控制度框架不够完整或制定的规定不合理。(3)有些是制度体系已搭建完成,但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真正按制度去执行,只是用来应付临时性检查。(4)有些单位内部并没有明确指出内控制度的执行范围,使得内控制度无法全面在单位内部开展。
■ 改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
预算编制要兼具科学性和精细化。首先,应按照收支平衡、量入为出为主要原则编制预算,不能编制预算。在预算编制之前,需要总结并且分析前一年度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了解预算年度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收支的变化,找出影响预算的多种因素,且剔除前一年度中临时性和一次性因素;客观分析本年度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考虑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方面实施的政策对预算的影响,正确解读上级部门和财务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其次,在编制预算时,需要打破传统的“基数”理念,改变原本按照前一年度实际财务发生额为基础、固定加上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要考虑成本效益,结合零基预算法和增量预算法,将事业单位的客观条件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收支平衡,全面且系统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支出和收入。再次,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编制、执行、控制、考评方面的工作,而不是只重视其中的一个方面,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比如,在预算实行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应当对预算进行调整,切不可盲目的展开相关的预算工作。
(二)加强内部控制力度,构建有效的约束机制
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可以从制度上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制约,通过内部制衡,防范单位财务人员舞弊,减少各类违反财经纪律行为问题的发生。首先,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内部制度,并且将单位内部的各部门、岗位以及与经济相关的各项经济业务纳入内部控制制度。利用制度强化管理的规范性,并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激励工作人员主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做到对单位内部各项资金的跟踪,定期对各部门财务数据进行检查,防止财务信息出现纰漏,做到有证可循。此外,单位应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认识到内部监督的局限性以及外部监督的作用力。
(三)合理分配财务管理权限
在部门内部合理分配财务管理权限,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在单位内部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权力制约制度,保证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事业单位需要明确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职能,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内部需要明确财务管理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和权利,明确且合理地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如果是战略性财务管理,则需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签字确认,而战术性的财务管理则可以由部门领导签字确认,即将财务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各部门。
(四)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是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有加强财务成本控制,才能够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各项目费用支出,并实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下科学的财务管理。加强财务成本控制可以从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增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加强对资金的有效控制等方面落实具体工作,保证财务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财务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成本理念,规范各项收费行为,严把收入和支出关,避免不要的资金流失,对往来账目展开及时的跟踪和检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和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自上而下的成本控制意识,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成本控制工作,全面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五)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首先,虽然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基本都使用计算机办公,但更科学高效的专业财会软件、各级诸如监督、处理反馈等信息化模块则未必都配备。要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必然且是必需的,这就要求单位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成立相关领导小组以提供充足的保障。其次,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定期举行讲座来提升单位内部对大数据技术的了解,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财务人员对大数据技术的了解和运用。在预算贯彻落实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跟踪和控制支出,实现对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动态化管控。
■ 结束语
总之,部分事业单位财由于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导致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被边缘化,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产生一些偏差。其实,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部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事业单位财务决策的依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财务监督作用。如果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不及时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会降低财务管理的作用,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应当实行相应的变革,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作用。对于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