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药用食用历史考略
2020-02-16谭俊杰谭昌恒
谭俊杰,万 锋,谭昌恒*
(1.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天然药物化学室,上海 201203;2.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图书情报信息中心,上海 201203)
屠呦呦研究员因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青蒿因其重要的医疗价值变得世界瞩目,然而人们对青蒿的药用、食用历史却知之甚少。青蒿是一种常用中药,在许多中医药典籍中都有记载,同时其也是一种食材,一些中医药典籍及食物典籍中有其食用方法的介绍。关于中药青蒿的品种,以前典籍中记载有些混乱,现已经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明确认定中药青蒿的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1]。青蒿在典籍中,除了以青蒿命名外,常用草蒿、方溃、蒿、香蒿、秋蒿、荻、菣、犱等别名[2-4]。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青蒿资源,本文主要对其药用、食用历史进行归纳总结。
1 药用历史
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用于治疗牝痔[5]。汉朝《神农本草经》作为后世本草的源头,将青蒿作为草蒿的别名进行记载:“草蒿:一名青蒿,一名方溃。味苦,寒,无毒。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虫,留热在骨节间,明目。生川泽。”[6]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寒热诸疟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7]此后,公元992年,王怀隐所撰《太平圣惠方》记载青蒿散;公元1111-1117年,太医院《圣济总录》中记载青蒿汤;公元1347年,朱震亨所撰《丹溪心法》中记载截疟青蒿丸;公元1406年,朱櫹所撰《普济方》中记载青蒿散;公元1798年,吴鞠通所撰《温病条辨》中记载青蒿鳖甲汤;这些方剂中都是采用青蒿作为君药用于治疗疟疾[8]。梁朝陶弘景所撰《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基本与《神农本草经》中相同:“草蒿:味苦,寒,无毒。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虫,留热在骨节间,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溃。生华阴川泽。”[9-10]
唐代苏敬主编的《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中记载的内容,前半部分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相同,即:“草蒿:味苦,寒,无毒,主疥瘙……”,后半部分为:“草蒿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此蒿生挪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良。”[11]宋代唐慎微所撰《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记载:“食疗(本草)云:青蒿,寒,益气长发,能轻身补中,不老明目,煞风毒。捣敷疮上,止血生肉。最早,春前生,色白者是。自然香醋淹为菹,益人。治骨蒸,以小便渍一两宿,干,末为丸,甚去热劳。”[12]宋代寇宗奭所撰《本草衍义》中记载:“草蒿:今青蒿也,在处有之,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叶香。”[13]
明代时期的本草著作中记录青蒿的较多,李时珍所撰巨著《本草纲目》中同时记载了“青蒿”和“黄花蒿”,对青蒿列举了“草蒿、方溃、菣、犱蒿、香蒿”等别名,其性味和主治病症的介绍与历代本草记载的青蒿一致:“(气味)苦,寒,无毒。(主治)疥瘙痂痒,恶疮…….疟疾寒热,等”,也就是现代的中药青蒿(来源是“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而所记载的“黄花蒿”并非植物学上的“黄花蒿(ArtemisiaannuaL.)”[14,2-4,8]。缪希雍所撰的《神农本草经疏》中记载:“草蒿青蒿也,禀天地芬烈之气以生,故其味苦,其气寒而芬芳,其性无毒。疥瘙痂痒恶疮,皆由于血热所致。留热在骨节间者,是热伏于阴分也。肝胃无热则目明,苦能泄热,苦能杀虫,寒能退热,热去则血分平和,阴气日长,前证自除,故悉主之也。诸苦寒药多与胃气不宜,惟青蒿之气芬芳可人,香气先入脾,故独宜于血虚有热之人,以其不犯胃气故尔。是以蓐劳虚热,非此不除矣。”[15]陈嘉谟所撰《本草蒙筌》中记载:“草蒿即青蒿。 味苦,气寒。无毒。山谷川泽,随处有生。叶实根茎并堪入药,春夏采用茎叶为宜。入童便熬膏,退骨蒸劳热。生捣烂绞汁,却心痛热黄。息肉肿痈,烧灰淋浓汤点;泄痢鬼气,研末调米饮吞。秋冬用之,取根与实。实须炒过,根乃咀成。愈风疹疥瘙,止虚烦盗汗。开胃明目,辟邪杀虫。”[16]
清代及其以后著作记载的青蒿内容大致与以前本草典籍相同,如:清代陈士铎所撰《本草新编》中记载:“青蒿,味苦,气寒,无毒。入胃、肝、心、肾四经。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泻暑热之火,愈风瘙痒,止虚烦盗汗,开胃,安心痛,明目辟邪,养脾气,此药最佳。盖青蒿泻火热,又不耗伤气血,用之以佐气血之药,大建奇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使,无往不宜也。”[17]清代黄宫绣所撰《本草求真》中记载:“青蒿(专入肝肾三焦)。性禀芬芳。味甘微辛。气寒无毒。阴中有阳。降中有升。能入肝肾三焦血分。以疗阴火伏留骨节。故凡骨蒸劳热。及风毒热黄。久疟久痢。瘙痒恶疮。鬼气尸疰等症。当须服此。”[18]现代所编的《中华本草》从释名、品种考证、来源、原植物、栽培要点、采收加工、药材及产销、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能与主治、应用与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制剂、现代临床研究、要论、集解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19]。
2 食用历史
菊科蒿属植物很多可以食用,明代朱櫹所撰的《救荒本草》中就记载有茼蒿、野艾蒿、米蒿、紫香蒿、铁桿蒿、白蒿、野同蒿、抪娘蒿等可食[20]。只是蒿属植物多有气味、苦味,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青蒿在本草中的记载都是:味苦,寒,无毒。无毒是食材的重要特点,其实青蒿的确是可以作为食材的,如前面提到的唐代苏敬主编的《新修本草》中记载:“草蒿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11]宋代寇宗奭所撰《本草衍义》中记载:“草蒿:今青蒿也,在处有之,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叶香”[13],就是将青蒿作为蔬菜食用的。明代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中记载青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即此蒿也……青蒿春生苗,叶极细,可食……干者炙做饮香尤佳”[14],也说明青蒿常被人食用。明代王磐所撰《野菜谱》中记载有用青蒿嫩叶制作茵陈饼:“青蒿儿,即茵陈蒿,春月采之,炊食时俗二月二日,和粉面作饼者是也”;清代顾仲所撰《养小录》记载:“茵陈蒿,即青蒿。春采,和面作饼炊食。”[21]这两本著作中都是用青蒿作饼,虽到底是青蒿还是茵陈蒿无从考证,个人认为,由于是新发嫩叶,与茵陈蒿难以区别,很可能是这两种蒿混用的。清代汪昂所撰《本草备要》中记载用青蒿与白面、赤豆、杏仁、苍耳、红蓼制作神曲,用于化痰、消食[22]。《上海常用中草药》一书中记载:“秋蒿,学名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可作清暑饮料”[23],说明青蒿食用历史由来已久,嫩叶可作蔬菜,也可和面作饼,这应该是考虑口感之故,待到长成,则可作饮料。
3 结语
经过考证,个人认为青蒿具有长期的药用、食用历史,其味苦、寒、无毒,可以用于治疗疟疾等症,也可作为食材,嫩叶可用于制作青蒿饼,作蔬菜,全草可以用于制作神曲、茶饮等食品,也可提取后用于食品加工原料使用,是一味药食两用的好中药,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