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能谱CT 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2020-02-16施燕,黄政
施 燕,黄 政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腮腺肿瘤是临床多发的一类颌面部疾病,其发病位置位于腮腺,初期常表现为腮腺肿块,或伴有麻木、胀痛感。腮腺肿瘤又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中良性肿瘤在切除后不易复发,而恶性肿瘤则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命威胁,因此临床鉴别腮腺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患者后期的治疗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而提高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准确性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谱CT 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检验技术,与常规的CT 检验相比,能谱CT 具有多参数成像、定量分析等优点。通过能谱CT 成像,可使人体组织内部的层次、成分得以清晰的呈现,帮助鉴别病变以及异常的组织形态,尤其可以更准确地提示肿瘤的良恶性。为了深入探讨能谱CT 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展开了本次研究,以能谱CT 检查给予腮腺肿瘤的患者,通过病理学检验与能谱CT 的检验结果加以对比,得出能谱CT的鉴别效果,以下将结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 年6 月—2019 年1 月期间诊治的腮腺肿瘤患者40 例,患者平均(51.7±4.2)岁,男28 例,女12 例,通过病理学检验,其中32 例患者腮腺肿瘤为良性,8 例为恶性。经对比,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含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
1.2 方法
所用仪器为GE HD 750CT 扫描仪。调节扫描仪的参数,使管电压高能量为140kVp,低能量为80kVp,采用0.5ms 瞬时切换,管电流为600mA,螺距为0.969:1,探测器准直为64×0.625mm,球管转速为0.6s/rot,FOV 为10cm×10cm,层间距以及层厚均为5mm,重建层厚为1.25mm。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浓度300mgI/ml),剂量为1.3ml/kf,速率为3ml/s。使用自动扫描激发软件选定扫描动脉期,注射完成10s 时,采取trigger 技术监测C4-5 椎间隙层面右侧颈内动脉内对比剂浓度的变化,变化至80HU 时进行自动扫描。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腮腺肿瘤的征象以及动脉期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对比用χ2检验,计量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比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腮腺肿瘤的征象
32 例良性肿瘤中,边界清晰的有30 例,形态规则的有29例,8例恶性肿瘤中,边界清晰的有1例,形态规则的有2例,两组肿瘤征象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动脉期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
动脉期良性肿瘤的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均明显低于恶性肿瘤的相关参数,存在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腮腺肿瘤是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因发生在颌面部而得名,导致腮腺肿瘤的诱因通常包括其他腮腺疾病以及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等。腮腺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良性腮腺肿瘤与恶性腮腺肿瘤的发病率大约为8:2[1]。发病初期,大多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因其长势较缓慢,并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异样感,直到触及面部发现硬质包块,患者才会意识到肿瘤的可能,良性腮腺肿瘤通常不会造成痛感,而恶性腮腺肿瘤相比良性腮腺肿瘤来说,其长势较快,并会导致患者疼痛、面部麻痹及破溃等[2]。临床对于腮腺肿瘤的治疗,一般通过手术切除,良性腮腺肿瘤在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而恶性腮腺肿瘤在切除后仍有较大复发可能[3]。在腮腺肿瘤患者接受治疗之前,关于腮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无疑是必经的重要一步,只有准确地对腮腺肿瘤属于良性或者恶性做出诊断,才能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指明方向,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能谱CT 渐渐普及开来,与以往常采用的常规CT 检验相比,能谱CT 具有有效原子序数等多参数成像、成分定量分析、能谱曲线及单能量成像等功能,可以呈现组织成分的具体变化,帮助鉴别病变的组织形态,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能谱CT 对已经通过病理学检验确诊其良恶性的腮腺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发现能谱CT 呈现的良性腮腺肿瘤与恶性腮腺肿瘤征象出现明显差异,且在动脉期的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方面,良性腮腺肿瘤也明显低于恶性腮腺肿瘤的相关参数,差异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 通过独特的技术,可以对肿瘤组织的密度变化、成分构成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提示出不同的肿瘤属性,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能谱CT 在鉴别良性腮腺肿瘤与恶性腮腺肿瘤上表现出极高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能谱CT 可以帮助鉴别腮腺肿瘤的良恶性,提高鉴别的准确率,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不会给患者造成身体创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