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洁教授运用药对治疗慢性盆腔痛经验

2020-02-16刘超萍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性温莪术消肿

姚 婷,刘超萍,林 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指发生在女性盆腔、腹部、腰骶部或臀部的非周期性疼痛,持续时间一般在6个月以上,常引起功能障碍[1]。其病因较为复杂[2],涉及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3]。妇科疾病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盆腔粘连、残留卵巢综合征等均可引起此病[4],西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心理治疗,但疗效有限[5],且此病病程长,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药对又称为“对药”“对子”,是中药组方中的最基本单位,是方剂配伍中的特殊形式。在单味中药和方剂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6]。

林洁教授,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中医学妇科方向学科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尤昭玲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医学理论基础坚实,临床诊疗经验丰富,擅长不孕症、异常子宫出血、妇科痛证、妇科炎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妇科疑难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现将林教授运用药对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无“慢性盆腔痛”这一病名,根据临床特点将其归为“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等范畴。林洁教认为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多由产后或术后,血室开放,湿热之邪乘虚内侵,导致湿热瘀血结聚冲任胞宫;或因寒湿之邪侵袭下焦,温煦失职,寒湿与冲任胞络气血瘀结,积于胞宫,滞于冲任,使气血运行失畅;或因内伤七情,肝气失调,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若病程日久不愈,加之患者体质虚弱,必耗伤正气,使脏腑气血失于濡润滋养,不荣则痛。正虚易致邪恋,如此反复,则病情缠绵难愈。湿热致瘀,证见腹痛拒按、痛连腰骶、带下黄稠、胸闷便溏;寒湿致瘀,证见腰腹冷痛、喜温喜按、带下清稀;本病病程日久,除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下腹坠痛之证外,患者因饱受病痛折磨,可兼见烦怒、抑郁等肝郁气滞之证。故本病以热、湿、寒、虚为基本病因病机,瘀为病理产物。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清热、除湿、散寒、扶正、祛毒、理气。

2 经验药对

(1)三棱、莪术。三棱性平,味辛、苦;莪术性温,味辛、苦,二者均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破血之力宏,莪术破气之力强。《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术独具此良能也。”[7]两药相伍,气血双施、活血行气、消积止痛。林教授常用二者配伍治疗气血瘀滞所致慢性盆腔疼痛者,效如桴鼓。

(2)丹参、桃仁。丹参性微寒,味苦,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之效。《本草汇言》载:“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主男妇吐衄、淋溺、崩血之证,或冲任不和而胎动欠安,或产后失调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或癥瘕积聚而胀闷痞塞……”桃仁性平,味苦、甘,功效为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两药配伍使血行瘀化而疼痛自消。

(3)红藤、败酱草、虎杖。红藤又名大血藤,性平,味苦,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效。败酱草性微寒,味辛、苦,功效为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因败酱草有祛瘀止痛的功效,古代已广泛将其应用于治疗产后瘀血腹痛、妇科脘痛等妇科痛证。当代药理研究认为,败酱草有抗菌消炎、抗肿瘤、镇痛等作用[8]。虎杖性微寒,味苦,功效为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等作用[9]。林教授认为三者均能清热、解毒、活血,然红藤为藤类中药,活血通络之力强,败酱草排脓祛湿之效著,虎杖祛痰散结之功优,三者配伍,协同互补,能有效缓解盆腔炎性病灶及局部粘连,为治疗湿热瘀阻之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不舍之品。

(4)透骨草、路路通。透骨草,性温,味辛、甘,功效为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路路通,性平,味辛、苦,功效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纲目拾遗》言:“枫果,树似白杨,内圆如蜂窝,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经穴。”林教授认为此二者皆为通利之品,透骨草辛温通散,利气活血;路路通祛风利水,对一身上下之胸腹腰膝内外各种疼痛均可用之。

(5)乳香、没药。乳香性温,味辛、苦,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没药性平,味辛、苦,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乳香辛温香窜,偏于调气止痛;没药活血散瘀,长于活血定痛,两药并用协同互补,通经活血之效力增,对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妇人腹痛疗效确切。

(6)白芷、皂角刺。白芷,性温,味辛,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之功。皂角刺,性温,味辛,功效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白芷长于活血消肿燥湿;皂角刺性极锐利,能够迅速直达病所,长于攻坚排脓托毒,使未成可消、已成能溃;二者合用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消肿排脓,对因输卵管肿胀、积脓所引起的慢性盆腔痛常获良效。

(7)金银花、连翘。金银花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银花含有绿原酸等药理活性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10]。连翘性微寒,味甘,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之效。《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连翘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7]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女性慢性盆腔痛多因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所致,且慢性盆腔痛患者因其病情迁延难愈,多伴有心烦恼怒、郁闷不舒等肝气不调之症状,林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连翘除上述功效外,还能舒肝郁、平肝气。针对该类患者林教授多用金银花配伍连翘,二者合用抗菌消炎之力倍增,还能兼顾患者情志,使其身心俱调。

(8)萆薢、土茯苓。萆薢,性平,味苦,功效利湿浊、祛风湿。《药品化义》载:“萆薢,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病由胃中浊气下流所致,以此入胃驱湿,其症自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有解毒祛湿、通利关节之效,《滇南本草》谓之“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林洁教授认为气候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不容忽视,南方地区气候潮湿,湿性缠绵,胶着难解,多夹寒热毒邪,损伤任带二脉,使患者出现腰腹疼痛、带下异常等症状。萆薢、土茯苓二者均有淡渗利湿之功效,而萆薢偏于利湿浊,土茯苓长于解毒通利;林教授取二者配伍,使湿气得化,而寒、热、毒邪尽去,盆腔疼痛、带下等症状悉除。

(9)党参、黄芪。党参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黄芪性微温,味甘,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林洁教授认为黄芪偏于实表,党参偏于补中,二药相须,一表一里、一阳一阴,为益气扶正之要药。慢性盆腔痛患者因多种外邪侵袭日久,久病必虚,正虚邪盛难免出现虚实夹杂,此时可配伍黄芪、党参,使正气得固、痼疾自除。

(10)乌药、荔枝核。乌药,性温,味辛,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多种生物碱和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痛及杀菌、抗炎等作用[11]。荔枝核,性温,味辛、微苦,功擅理气止痛、祛寒散结之效。《本草备要》载其“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林洁教授认为乌药性刚烈,走气分、达下焦,荔枝核性温和,走肝经血分,以行血中之气;二者合用,治疗虚寒型慢性盆腔疼痛者,相得益彰。

3 病案举隅

患者何某,女,32岁,因“反复下腹痛1年余,加重半月”于2019年8月5日初诊。患者1年前因行宫腔镜手术后出现下腹部胀痛,痛连腰骶,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予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停药后反复发作,半个月前患者疼痛程度加重,神疲乏力,胸闷纳呆,带下量多,舌黯红,苔白偏腻,脉弦涩无力。妇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内见中等量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大小质地正常,活动度稍差,双附件增厚伴轻压痛。B超示:双侧附件区分别可见条形暗区(左26 mm×11 mm×16 mm、右19 mm×8 mm×21 mm),盆腔积液28 mm。诊断:妇人腹痛,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佐以除湿止带。处方:党参 10 g,黄芪10 g,三棱 10 g,莪术 10 g,白芷 10 g,皂角刺 10 g,金银花10 g,连翘 10 g,透骨草15 g,路路通15 g,土茯苓 10 g,萆薢 10 g,甘草 5 g。7剂,1剂/d,水煎,早晚温服。二诊,9月9日复诊:下腹痛较前明显减轻,带下量减少,仍有腰痛、乏力,于上方加续断15 g。三诊10月9日复诊:腰腹痛症状基本消失,带下无异常、无乏力等不适症状。妇查附件区无压痛,B超提示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盆腔积液6 mm。告知患者此病易反复发作,嘱其每次月经干净后继续中药内服巩固3个疗程。

按:慢性盆腔痛多由急性盆腔炎失治、误治演变而来。本案患者宫腔镜术后,耗伤正气,血室正开,邪气内侵,留滞胞宫、冲任,瘀血内结而发病。瘀血阻滞冲任胞宫则见下腹痛;久病耗气伤血,中气不足则见乏力、纳呆;气虚津液不化,水湿下注则见带下量多。舌黯、苔白、脉涩无力均为气虚血瘀之证。林教授审证求因,合理运用药对治疗,予党参、黄芪健脾益气扶正;三棱、莪术活血行气止痛;白芷、皂角刺活血消肿以消除附件区肿胀;路路通、透骨草通行诸经,活络止痛;土茯苓、萆薢利湿止带,佐以广谱抗菌之金银花、连翘;甘草调和诸药,使正气得助,瘀血得除,疼痛得消,诸证自平。

4 结语

慢性盆腔痛是困扰广大女性的常见难治性疾病,因此,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单味中药虽各有特点,只有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合理配伍组方,使之形成新的有机整体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而药对则是当中的纽带,林洁教授擅长运用中药药对灵活加减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性温莪术消肿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艾草
暖胃可饮桂花茶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洪雅中草药·低等植物·鬼笔科名录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春节吃豆腐加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