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腺病毒感染的防控
2020-02-16赵成莹王宝菊
袁 静 赵成莹 王宝菊
1.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畜牧兽医局,山东聊城252000;2.山东省聊城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聊城252000
猪腺病毒感染是猪的一种多型性、广泛性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以仔猪感染最为严重,常导致肺炎、肠炎、脑炎、肾炎等全身多器官的炎性病变和功能衰退[1]。虽然该病未曾出现大范围的流行,但猪场一旦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下面笔者就该病的防控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病 原
本病的病原为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乳腺病毒属,病毒粒子在电镜下观察为球形,直径为70~80 nm,表面无囊膜,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敏感,腺病毒的核酸为双股DNA,体外传代培养时可在猪胚肾、猪胚睾丸和仔猪肾细胞上进行感染,并形成特征性的细胞病变和蚀斑,显微观察也能见到嗜酸性的核内包涵体。通过交叉中和试验可将本病毒划分为4 个血清型。腺病毒在外界分布非常广,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养殖聚集区广泛流行,猪场一旦受到感染,病毒会长时间存在于猪场中,连续影响数批次的猪群。
2 流行病学
猪腺病毒只感染猪,对其它动物不具有感染性,病猪和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2]。幼龄猪感染后症状表现严重,成年猪多无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症状,但会向环境中排毒,以粪便中含毒量最高,此外,鼻液、泪液、唾液、尿液以及其他体表分泌物中也能分离到病毒。病毒排入环境中后,通过污染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呼吸道中的病毒能经病猪打喷嚏的方式散入空气,以气溶胶、尘埃粒子、飞沫等为载体扩散,健康猪吸入后也可感染。临床实践表明,腺病毒和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感染腺病毒的猪很容易诱发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症。
3 临床表现及剖检病变
本病的潜伏期为2~4 d,人工感染时病猪只表现腹泻的症状,自然感染时表现的症状较多,病情也更为复杂。疾病初期感染猪采食量下降,不断腹泻,粪便稀薄不成型,常粘附在肛门周围和尾巴根,病猪走路不稳,共济失调,全身肌肉震颤,容易受到其它猪的攻击而无力反抗,长期行走不便进一步影响了采食和饮水,机体营养缺乏,逐渐虚弱[3]。随着病毒对呼吸道黏膜和肺的不断侵染,病猪后期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呼吸加快加深,气喘,时而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表现腹式呼吸。病毒侵染中枢神经时,病猪也会表现全身无法控制的神经症状,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消化吸收不良,每天总有呕吐表现,大部分病程为4~6 d,严重感染猪最终会死亡,未死亡者后期机体衰弱,生产性能下降,有的发展为僵猪而失去饲养价值。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肺红肿,表面有大量炎性渗出,病程较长的肺表面会裹一层纤维素膜,肾脏表面有血瘀点,大肠、小肠的肠内容物呈黄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4 防 控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预防时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加强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粪便,猪场内保持干净卫生,垃圾统一收集、存放和处理,防止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所有外来车辆和人员需严格消毒后再允许进入生产区,尽量减少疫区人员的来访。曾发生过本病的猪场要加强场内环境的消毒,消毒剂建议使用2 种以上成分的复合型消毒剂,或使用2 种及以上数量的消毒剂同一天内轮换使用,从而确保消毒的彻底性。未发生过本病的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界引猪,特别是从疫区猪场引猪。
病猪的尸体解剖时要在专门的实验室或远离生产区的偏僻地带,尸体解剖完毕后必须无害化处理,或焚烧,或深埋,防止病毒扩散。加强猪场的消毒管理,每周带猪消毒不低于2 次,消毒剂可选择复合型的0.2%过硫酸氢钾溶液,也可使用0.1%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喷雾前先打扫圈舍内卫生,消毒过程要确保无死角。经常进出车辆的道路、走廊等地面要撒上生石灰,兽医人员每次解剖完尸体后手臂一定要消毒,解剖器械也要在75%酒精中浸泡30 min 以上,防止病原经器械传播。
目前为止,本病没有成熟的市售商品化疫苗用以预防,病猪一旦发病也无特效的方法治疗,只能采用对症疗法进行用药,以减少经济损失,猪场应将重心放在预防上。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已经出现神经症状的猪,由于神经系统分化程度高,被病毒破坏后神经元很难再生,功能也难以恢复,基本无完全康复的可能,这类病猪可直接淘汰。对于有肠炎表现的病猪,由于前期症状和其他肠道病极为相似,最好进行实验室鉴定诊断,确诊后再进行针对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