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视觉符号在现代建筑中的审美表现
——以日本光之教堂为例

2020-02-16李浩然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期
关键词:画境十字教堂

李浩然

(南昌大学 江西省南昌 330000)

0 引言

人类对美的追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人类第一次审美体验的对象一定是“天然”的,即大自然的美。这次强大的体验一直影响着人类日后的审美方向与方式,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自然中的美进行头脑加工的“记录”,在人类的各种发明成果中也往往能在自然中找到雏形。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在日后的时光里,人们用各种形式的艺术手段来表现宗教当中的美感,在宗教建筑中更体现得多彩缤纷,诸如油画、壁画、雕塑、音乐等。而整个宗教建筑设计也大都是围绕某个或者某些宗教代表性符号所展开的,像基督教中的“十字架”、“圣杯”、“鱼形标志”等等。这些都成为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元素提取。下文,我将以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为例,评析其特点——运用视觉符号冲击感官,完成功能性装饰。

1 视觉符号的属性

符号——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抽象记号,形式简单、变化繁多。符号是人类独有的标志,独有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人类意识的发展就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符号论是人民已认识到的开启精神生活的钥匙,而精神生活是人类独有的,它体现了高出纯粹动物性的水平。符号和意义形成了人的世界,这远远超过感觉的人的世界。”这是苏珊朗格在《哲学新解》中指出的观点。当然,我不认为符号和意义是人类世界的起点,但它是人类独特的记录、理解与表达的方式,从始至今也一直保留着其原始的结构。与信号不同,符号是抽象概念活动,是人类内部经验的转化过程,并且长期生效,在社会群体中具有凝聚和传承特性,如图腾。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创造的过程不就是通过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媒介,将精神世界一点点搬到物质世界,将复杂的情绪理念概化,通过各式符号代表传达。在建筑设计中有“形式语汇”这个说法,可以理解为符号运用在建筑设计中的集合表现,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潮流。可以是外部结构上的,也可以是装饰造型上的,又或是色彩材料等方面。例如中国汉代的八角柱、斗拱、阶基、门环,包括皇室贵族中龙纹、龟纹,喜用青瓦朱木等特点,这些都可以说是当时人们对世界对环境的理解浓缩。房屋已经不单单只是避风挡雨的功能性建筑,更是身份的象征,与性格的表现。像阶基、八角大柱,就有高级、通天等寓意。这些认识自然是在一定物质建设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从最早的基础的房屋,联想到世界的模样,并不断影响日后的建筑发展。人们从这些想象中提取元素符号,例如龟纹,龙纹;人们会从其经验中提炼出龟是长寿的,龙有呼风唤雨等神力(哪怕并没有人真正见过这种传说生物,龙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抽象化其形式,运用到建筑设计中,那么认识这些符号的人就能感受到建筑被赋予的寓意,其抽象化之前的力量。

工业革命之后,建筑的形式语汇有了新的发展。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开始探索用纯粹的几何形式和纯色块来进行美的表现,并且对今天的设计风格依然有着强烈的影响力。而这个发展说明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表现上符号化的更彻底,更加抽象。也许是“密斯主义”少就是多的理念还是深受大众喜爱,现代建筑的趋势就是渴望用简约直观的形式表达强烈的情感。如果说传统建筑是一堆符号来组成审美的画面,那么现代建筑就是整体转化为单个或几个大符号来表现美。同样是表现财富与权利,由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国际主义风格的纽约希格莱姆大厦在现代审美看来似乎比“金碧辉煌”有更强的冲击力。

符号是具有时代性的,会不断有新的符号被人们创造出来,同时旧符号想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发挥过去相等的力量,应当要与时代融合。

2 用户的审美心理——“画境”

“画境”是东方人的一种自然审美模式。简单地说,“画境”是欣赏者与自然风景处于一个“位面”,把自身变成“画中人”。从我国传统山水画就能很好体现这一韵味——人与自然是紧密结合的,而自然形态所传达的情感与人的情感也是一致的,触景则生情,又因此人此情才得此景。不同心境的人眼里同一片山水能让他们产生不同的情绪,创作出不同的画作。这与卡尔松的理念很相近,都充分说明意识与知识把控着审美体验的方向。“画境”在我看来也是审美中值得追求的极高层面。

同样的,不仅仅是自然审美,对于人类艺术的审美也能采用同样的模式。对建筑设计亦然。对于一幢建筑物,又或一个室内空间,我们欣赏的也不该是它的材料有多高级,造型有多优美、新颖,依然需要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和意识形态感受建筑、空间细节与整体背后的寓意。对于设计者而言,一个好的作品也应该是有故事的,而不是为了美而美的形式表现。针对所服务的用户,针对其功能性,使得装饰与功能尽可能统一。让人走进建筑物时感受的是这个建筑所表现出的故事,建筑本体既是“画板”又是“画”本身。

3 光之教堂的视觉符号运用

光之教堂是由日本现代设计大师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也是其教堂三部曲(风、水、光)中的最著名的一座。它的代表性设计就是位于教堂厅内墙上的十字大洞。教堂的外部设计朴素简单,厚实的清水混凝土构成的围合空间使得教堂内部十分黑暗,似乎与室外隔绝;当光线从墙体的十字洞口泄出时,会显得格外强烈,这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人会产生看见圣光十字的错觉。

十字,是基督教的代表性符号,由十字架(原本为罗马帝国的刑具,后因基督教相传耶稣牺牲自己在十字架上受难,成为了基督教代表爱与救赎的神圣标志。)转变而来。在传统基督教教堂中多立于屋顶,背景墙。宗教色彩对与历史上整个欧洲建筑风格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为在中世纪基督教覆盖整个欧洲,其权利甚至高于皇权,影响着绝大部分欧洲人的世界观。换句话说,当时欧洲人的审美是与基督教紧密相联的。以哥特式风格建筑为例,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是介于罗马式与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特点为尖肋拱顶与飞扶壁。这两种设计特点使得整个建筑十分高耸,有上升感,以来契合教堂是与上帝沟通的地方这一属性;让人望而生畏,感受到上帝神秘又至高无上的力量;除教堂以外,也影响到了当时的其他世俗建筑。“十字”、“圣杯”、以及各种画像、雕塑、纹饰,作为附属品组合到整个建筑设计的大环境中,主题符号是“尖肋拱顶”。我们通过卡尔松的环境审美模式能够体验到宗教的宏伟和神圣不可侵犯,但进入不了“画境”。我们能感觉到其带来的情感冲击,能从装饰细节中了解到故事,但我们始终是旁观者;从宗教的角度来说,始终是一个遥远的信徒。宏伟的故事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在浏览。是美的,但有距离感。

阻碍当代用户融入建筑设计情感传达的是什么?我认为是造型的主观色彩过于强烈、或者过于人为化了,同时符号元素过于繁多。情感越纯粹,造型越抽象,越浑然天成,越易于进入“画境”。就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那般,“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透过自然和谐的造型,透过设计者吐露的冰山一角,透过某个象征性符号,在我们拥有的意识与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与建筑本体交流。

光之教堂在这方面的突破就非常成功。纯粹,教堂并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物,没有壁画、雕像、纹饰;抽象,墙体镂空的十字空隙只有在透光时才变得明显,与光配合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光的来源也是自然光。信徒进来能感受到的就是在这黑暗狭小的房间里格外耀眼的光十字,简单而神奇。不需要多余的修饰,透过“圣光”、“十字”这两个符号,拥有宗教意识形态和宗教知识的人们能在这幅画面里进行无限对宗教的遐想。这跟单独在墙体上挂一副十字架,或者一副十字形的LED灯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因为宗教的理念是神高于人,人受之于神的。光之教堂的“圣光十字”是人造的,但又借助与“神之手”的,是浑然天成的符号化,我就算不是基督教信徒,也多少会产生接触“神迹”的错觉,因为圣光十字这个符号具有的宗教色彩太强烈。同时教堂厅内祭坛的位置设计也有别于大部分教堂,整个教堂没有阶梯,呈下斜角度,也就是说座位高度是高于祭坛的,神职人员不再是俯视信徒而是与其平视,这也是安藤忠雄赋予这座教堂人人平等的和谐理念。在那一刻的审美体验,是渗透力极强的,装饰物的本身也与功能性达成一致,同时欣赏者是置身于情感海洋之中的。

4 总结

现代建筑设计审美受现代主义设计影响趋于化繁为简,用少表示多。装饰是需要的,但要尽可能与功能性契合。符号化是一个很符合时代精神的设计切入点,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原始手段,也是高级手段。光之教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其为当今这个快速又繁杂的社会,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去思考,去信仰,这些都是时代所缺失的。巧妙运用视觉符号就是这个设计的窍门。满足用户的感官体验,和心理需求,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是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符号的抽象、纯粹、浓缩的特点,是现代建筑设计“画好山水画”的一道妙计。

猜你喜欢

画境十字教堂
张竹君与中国赤十字会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十字棋
《教堂之夜》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画境
巧用十字相乘法解题
再谈“画境之制”
仙乡画境桂花香
莫言小说的绘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