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产教融合”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以《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为例

2020-02-16陈小念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7期
关键词:顶棚图纸装饰

许 亚 ,陈小念 ,范 伟

(1.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2.苏州红蚂蚁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000)

0 引言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分多种合作形式,如;“工学交替”“实习基地”“驻校企业”等。我专业与苏州红蚂蚁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教学合作多年,由最初的仅输出实习生,到现在校企进度不分家,这是多年的不断磨合、理解与交流的结果,也是一种信任。去年我们在协议中明确:“共享教学进度和施工进度,有序进行课程与案例穿插,在教学过程进行工地旁站式教学”。

1 现状分析

1.1 学效分析

多年前的教学大多是理论教学为主,教完发现,学生大多只能理解三成。之后教学条件改善,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实训室的材料和构造模型也越来越丰富,学生的动手接触仿真构造的机会越来越多,直观的图片、视频等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帮助了学生,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节点构造。但是,毕业多年的学生反馈,真正让他们领悟构造真谛的教学场合还是实习后的施工工地。以前不管是真懂、似懂非懂,还是全然不懂,工地走一遭,全部都理解得透透的。于是我们考虑把工地搬进教室。

1.2 学情分析

《建筑装饰构造》该课程的开课时间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一年级下学期,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完了《装饰工程图绘制与识图》《建筑装饰材料》《素描速写》三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了装饰识图、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建筑装饰工程图纸识读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图纸识读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开展,需要学生掌握装饰构造知识,进一步精通施工图纸的识读,具备节点构造图绘制的能力,同时积累一定的工程项目现场经验,为后续《建筑设备安装与识图》《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施工技术及组织》《建筑装饰预算》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和教学设计铺垫。

我校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招生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其中绝大部分为男同学,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擅长形象思维。坐在教室里老老实实对着课本学习的方式,他们比较排斥,而课本之外的种种,即使是到施工现场爬上爬下,他们都会兴致盎然。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而如果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他们便乐于挑战、积极发言并且喜欢跟老师合作的,还能激发他们更多的动力和热情。

针对以上情况,本课程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制教学方式,以一个家装案例贯穿,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及方式方法都是教师和企业导师这一团队精心设计,每个小任务的目的很明确,每次引导都是有的放矢。

2 教学框架与教学步骤

本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布置任务、任务研习、实施任务、绘图拓展四个主要环节。

教师课前在优学院教学平台上布置任务。学生登录平台通过在线沟通加强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复习,根据老师在平台上布置的任务预习相关内容。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有目的地抓住重点讲解,在工地学习中解决攻克难点。然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协助完成绘图任务,最后以图纸的形式展示该阶段课程的成果并将成果上传平台。学生根据教师点评及同学留言,可以不断完善作品。

传统的独立课堂教学模式局限性较大,学生的对于知识的吸收仅限于课堂,发挥主动性的空间不够,本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教学平台和实例工地,为学生提供课堂延展空间,让学生真正实现玩中学,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下面列举该课程中《顶棚装饰装修构造》这一章节的教学实施步骤,阐述我专业“校企合作”的相关举措。

2.1 课前预习

课前任务是教师根据知识点在优学院平台上发布讨论题,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源、生活实例收集自己的观点发布于讨论墙,每个同学都对顶棚构造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2.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顶棚概念介绍和材料选择、顶棚识图与模拟顶棚拆解、顶棚施工工序、顶棚构造制图。

2.2.1 顶棚介绍和材料选择

本环节内容重点是:顶棚的名称、种类、作用。教师从学生优学院上提交的图片及其命名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顶棚名称大多与覆面材料相关。结合大一上已学《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内容,当时材料课结束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材料“数据库”。当学生学习顶棚装饰施工的装饰材料时,可在表格中自主查询所有材料的名称、规格、用途。这能够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清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课程直接有穿插与衔接,同时也是对学过的内容有所巩固。

2.2.2 顶棚识图与模拟顶棚拆解

教师摆出图纸认识各部位名称的同时,利用建模软件Skect-Up 进行虚拟顶棚模型拆解,并在同界面显示出建筑模型与构造图的相互关系。学生可以根据老师下发的建筑虚拟模型与对应图纸,在电脑上进行任意视角顶棚模型的缩放、旋转、内部构造分解,查看顶棚二维图纸与模型对应关系,从而掌握顶棚装饰施工装饰材料和内部结构,为下一环节施工现场的学习做好准备。

2.2.3 顶棚施工工序

该环节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包括提供该章节内容相符的正在进行中的施工现场、企业导师的备课与讲解,工人师傅与学生能够沟通的时间与能力等多个方面。学生在施工现场对工程实体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的施工步骤进行观摩学习,称之为“旁站”式学习方法。“旁站”式学习在每个章节都有2~6 不等的教学学时,视构造环节重要程度决定。

顶棚装饰施工项目为例,在进入企业之前,学生通过前期的资料查询、教师授课、顶棚模型观测等前期准备,参看实际项目的图纸内容,带着之前课堂讲解时产生的疑惑,去施工现场寻找施工工艺和节点构造。学生进入企业施工现场观摩,认真查看工人师傅顶棚施工的操作,听取企业导师的施工讲解,主要学习顶棚装饰材料、使用工具和内部构造要领等。另外,企业导师也会将安全教育,道德教育、规范教育一以贯之每次都进行强调。每次观摩工地都是由红蚂蚁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精心安排,注重工匠的施工素养与施工技术,渗入“工匠精神”的理念与态度。

2.2.4 顶棚构造制图

学生工地考察完成后,独立完成考察项目的顶棚的平面图与剖面图。虽然顶棚构造已经看过、摸过,也体验过,但是对构造的来龙去脉、构造延伸、构造替换等多个方面的理解还是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前三环节的所有资料),进行回忆、讨论、绘制、理解,这是一套闭环式、深入式、循序渐进式的教与学的互动,也是学生对实地考察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对课程前期内容,即顶棚材料和顶棚构造图纸等知识内容的加强巩固。

2.3 课后巩固

学生将图纸作业成果上传到优学院平台,教师对每个学生绘制的图纸进行点评与批改。教师在平台上发布课后相关开放性思考题,如:“如果可以,教学实例中的顶棚方案,你会如何设计?”此处的课后思考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后续的《建筑装饰设计》课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 总结

《建筑装饰构造》打破以往教学模式,以来自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贯穿专业教学,以学项目、跟项目、做项目三级能力递进为教学目标,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真实项目体验和学习。

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们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总结的能力显著提高。

在课堂上,每堂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授课形式新颖、独到,有自己的特色。教师利用项目制教学方法结合信息化手段,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顶棚构造的图纸认识与绘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学生自主去解决一个个新的难点,这种引导式教学比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要高效很多,并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提高了。授课内容从学生兴趣出发,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氛围轻松活跃,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很好地启发、带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励学生积极去探寻相应问题的解决方式,引导学生从所讲知识的一点,拓展成一连串的多个知识点,并能从广度中求深度,打破常规,使学生参与到了课堂当中。这样的教学,无论在知识面的拓展上,还是在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上,都能有效地使学生接受并掌握所学知识。与此同时,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并且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执行能力。

课后巩固这一环也非常重要,通过设置的一些课堂复盘以及升级挑战小任务,对知识点的梳理、消化,对该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的巩固,对专业兴趣的持续激发,我们也延续了这一环节。学生对这一环节的评价普遍较好,认为自己的分析总结能力在这样持续训练下有显著提高。后续专业课程教师也都反映学生对于这门专业基础课知识掌握的较好,对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起较大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顶棚图纸装饰
某款轻客顶棚设计分析
鲤鱼旗装饰坠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看图纸
汽车顶棚模块化装配工艺研究
浅谈东风某车型顶棚露白成因及解决方法
模具图纸在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