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文化影响下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2020-02-16顾家诚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7期
关键词:飞天敦煌雕塑

顾家诚,毛 希,赵 雁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00)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一方面推动着城市建设的有机更新,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快餐式通用文化”的泛滥。例如在广场设计方面,很多广场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当地的历史、民俗、传统风情或特有的地域元素,而是有着统一的风格,仿佛复制品一般。敦煌,其璀璨的石窟艺术全方面的彰显著西域文化,因此,作者以兰州市东方红广场改造方案为例,利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将敦煌的文化特色渗透在城市广场设计中。

1 城市广场的类型

城市广场,也被称作城市的“客厅”,是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作为城市生活中心,它集公共、娱乐、休闲、观赏等功能于一身[1]。

从广场的性质来讲,目前城市广场可大致分为五种类型:①集会游行广场,这类广场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作为祭奠神灵的殿堂,同时也是公共集会的空间[2];②纪念广场,这类广场最早是用来纪念统治者或人民英雄,因此一般在广场的中心都会有纪念性的雕塑、纪念物等;③休闲广场,这类广场主要以娱乐、休憩、体育活动为主,绿色是其主色调,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④交通广场,一般作为交通的枢纽,它以环形交叉或立体交叉的方式设计;⑤商业广场,这是提供人们休闲、餐饮、商品交易活动的广场,其周围大多是商务建筑,以广场为中心,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2 敦煌地域文化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以其灿烂悠久的文化瑰宝和神秘莫测的漫漫丝路,成为镶嵌在西北版图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以其英雄扼腕的厚重历史和金戈铁马的英雄往事,成为历史文化的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甘肃省敦煌市,因莫高窟而著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还有“世界艺术宝库”之美誉。这座城市的文化中最重要元素便是壁画。延绵百里的莫高石窟中美轮美奂的飞天壁画、巧夺天工的佛像雕塑,以及其中蕴含的举世闻名的文化风俗,不应只令世界各地的游客不远万里而来时才叹为观止,更不应在漫漫戈壁中日渐风化、无人问津,而应当发挥优秀文化的辐射作用,扩大其影响力和感染力,让敦煌文化成为不仅是带动旅游业的“丝路印象”,而且融入了现代化血液的、充分展示城市丰富历史文化风采的“名片”。

3 兰州市东方红广场改造设计方案

甘肃省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于1968 年建成,经过三次大改后,改变了其广场的类型,从集会游行广场渐渐过渡到休闲广场。如今它是集休闲、娱乐、体育、餐饮、商业、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3.1 东方红广场存在的问题

广场经过三次大型改造,而改造的规划并不是很合理,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从整体宏观考虑,广场的景观轴线不够连续,并且尺度过大,大面积的草地被护栏围合着,人们无法进入,利用率低,功能分区不够合理。从微观上考虑,景观中心的喷泉没有放到景观轴线的中心位置,植被分布太过稀疏且颜色过于单一,铺装虽有材质的区分,但缺乏节奏感,广场的座椅、垃圾桶、路灯、雕塑等小品没有和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无法体现西域文化特色,整个广场的各个元素不统一,缺少联系性。

针对兰州东方红广场的现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不同年龄段人们对广场的需求,利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结合敦煌特色文化,打造具有敦煌风情的文化广场。

3.2 详细设计

广场平面图的主体设计思路是围绕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展开的,将丝绸之路和飞天的飘带相结合,融入广场文化元素,丝绸飘带的意向贯穿其中,以圆形进行结合将功能融合分区,整体将点线面结合构图,“点”为圆形区,“线”为丝带跑道区,“面”为广场活动区。整体平面构图将壁画元素和丝绸之路元素相加,形成具有浓郁的敦煌味道的文化广场,直接体现文化特色。

兰州东方红广场平面大致为长方形,东西长约350m,南北155m,由四片草坪和中心商务区构成,将其分区设计后,分别改造为丝绸路(文化展览区)、琵琶谷(舞台区)、莲花池(儿童娱乐区)、祥云吧(氧吧区)和飞天台(中心广场区)五大区域。

3.2.1 丝绸路

作为文化展览区,入口以绣钢材质造型的丝绸之路骆驼商队剪影雕塑,这种生了锈的钢板会随着时间变化呈现不同的颜色,由黄色过渡到橙色,再由橙色到褐色,逐渐稳定下来,这种材质的雕塑,不仅艺术感很强,而且其色调和意向也很好地体现西北地域文化。然后结合敦煌佛教浮雕,浮雕也叫作半立体型雕刻品,本在石窟文化中就多处运用,近年在城市美化中也发挥着很大作用,最后加上广场文化的精神堡垒,以飞天中的祥云为基本图形,加以简化变形,在入口处充分烘托出敦煌文化的气氛。

然后随着“丝绸飘带”作为指引引向,文化展览区以骆驼商队剪影继续相连接,采用造型景墙阐述敦煌佛教历史文化,在广场的景观墙中,为了结合敦煌地域特色,所框之景为佛教浮雕,以此来表现石窟艺术。

3.2.2 飞天台

将飞天雕塑作为广场最高点设立在中心广场区,雕塑的材质选用石材,以飞天女神像为造型基础,在尺寸上较为高大,起到了标志性作用。中心水景区为下沉区域,从下往上看,高大的飞天雕塑烘托出宏伟神圣庄严的气氛。在高差立面上做成了浮雕景墙,以飞天为主要造型用来丰富视觉效果以及文化阐述,为了贴近敦煌莫高窟的石窟艺术,在雕塑下方作为广场名称景墙,采用石材纹路雕刻,意为石窟石材特色,结合红色字体凸显出“东方红”名字的特色属性,并且也较为醒目[3]。

3.2.3 莲花池

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儿童娱乐区,在节点处设计了娱乐设施,区别于传统娱乐设施的是材质的选择,选用木材打造。芬兰著名设计师阿图,一直热衷于木料的使用,因为他认为木料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和人一样温情,自然的特性,所以木质的器材更具亲近性,可玩性。造型采用木桩的形式,儿童可在里面穿插游玩,增加趣味性。

3.2.4 琵琶谷

该区域既是舞台区,又是老年人活动区。舞台区采用圆形广场结合现代景观廊架,廊架采用螺旋造型,意为时空的穿梭,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敦煌飞天艺术从那时延续至今,廊架有着穿越时空的意向。将老年人活动区设计在此处,也是考虑到广场动静结合中“动”元素的统一。除设置健身活动器材外,健身区的地面铺装,材质选择为木地板,也起到了防滑、提高安全性的作用。

3.2.5 祥云吧

漫步氧吧区在空间上的营造更为丰富,所以采用多个圆形交错来营造空间,多以休息,漫步为主要功能,以“静”为主。在圆形的中间选用碎石铺装,并且安装景石和地灯来划分空间,在空间的划分上集合造型座椅,漫步累了以便休息,座椅可座可躺。

4 铺装、绿化、水体在设计中的运用

4.1 铺装

为了广场地面铺装更具节奏感,让人的视觉体验更加舒适,选用不同的材质进行组合式铺装,大面积的广场铺砖采用的灰麻石,麻石是花岗岩的一种,质地较为坚硬,灰麻的色泽也比较中和。飘带的材质是彩色渗水混凝土,根据壁画中飞天飘带的颜色,采用红色和蓝色,贯穿广场。下沉中心的阶梯外围采用的是大理石,它的黑白花纹犹如中国水墨画一般唯美。

4.2 绿化

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绿色为主色调,大面积的草坪覆盖广场,选用的乔木灌木都适用于西北的地域气候。乔木以玉兰、旱柳、银杏、雪松为主,根据四季的变化,春季以白色的玉兰为主,夏季是绿色的旱柳,秋季是金色的银杏,冬季有翠绿的雪松,灌木的颜色相对更为丰富,选用榆叶梅、冬青、紫叶李、黄杨树等,高低错落的安置,一方面丰富广场的色彩,另一方面增加广场的层次感。

4.3 水体

水景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心广场区两侧的水景,以祥云为造型,对称分布,并且设计成下沉式水体,局部的下沉给人以高低错落的层次感。另一部分是中心下沉区的镜面水景,用于映射飞天雕塑和广场名字,以静为主。

5 地域性文化广场建设意义

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并且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旅游吸引力,以及有效传播文化遗产,地域性文化广场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广场是凝聚文化的一个重要空间,广场开阔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还有符号化的景观构筑物都会成为城市标志性的文化象征[4]。建设地域性广场是历史和现代的完美融合,是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不脱节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文化要素。

6 总结

通过分析兰州东方红广场设计方案,了解敦煌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对地域性文化广场设计作出示范。如今,文化小康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景是一座城,城是一座景”的城景一体的新型理念,而广场城市中心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灵魂,是最能展现城市风貌的地标性建筑,应当融入丰富的地域特色,加大文化元素融入和旅游景观构建,充分发挥广场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使人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飞天敦煌雕塑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飞天之梦
巨型雕塑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我的破烂雕塑
飞天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飞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