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专业“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0-02-15雷以柱田茂军陈定梅王毅红万亚荔

山东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六盘水双创化工

雷以柱,田茂军,陈定梅,王毅红,吴 红,万亚荔

(六盘水师范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等学校“双创”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1-6]。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地方院校如何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7-9]。然而,与一流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获取的财政支持和社会资源十分有限,“双创”教育的资金和硬件条件相对匮乏[10]。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贵州),区域整体的创新创业氛围不活跃,也进一步制约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面对社会资源、财政支持等瓶颈,地方高校如何发掘 “双创”教育资源,构建行之有效的“双创”教育体系,对于提升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十分关键。六盘水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的地方本科院校,是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试点院校。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化工专业是学校围绕地方基础教育和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需要,建设的特色重点专业。近年来,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专业基于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总目标和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更新、双创教育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化学化工专业“双创”教育体系,有效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双创”教育理念融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依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等文件精神,基于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于2016年确定了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作为化学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并基于此理念,对化学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修订,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为了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上,化学化工专业在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设置了2学分创新创业类必修课和不少于2学分的创新创业类通识选修课程;在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了不少于2学分的创新创业类专业选修课程和不少于2学分的创新创业类专业实践课程;另外,还设置了不少于2学分的第二课堂及创新创业类实践选修课。修订后,化学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类课程学分为10学分,且这些课程涉及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类实践、专业类创新实践课程等。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开设,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知识体系保障。

通过上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化学化工专业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上,实现了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近年来,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开设,有效促进了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也加深了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和认同,有效推动了我校化学化工专业双创教育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2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增强教师“双创”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发展的践行者。然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却往往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短板。为提升化学化工专业教师“双创”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加大了“双创”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措施:一是,选派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学术交流、短期培训和考察学习;二是,选派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和挂职研修,提升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三是,鼓励教师考取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等资格证书,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经过3年多的努力,化学化工专业1人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导师,5人入选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得到明显改善。

3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融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来,化学化工专业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课堂,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上,化学化工专业通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进展引入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开阔学生视野。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积极采用弹幕教学、雨课堂、学习通等现代教育技术意义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改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基于教学改革,近3年,化学化工专业立项校级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6门,承担省市级教改项目5项。

4搭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双创”教育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弥补地方院校双创教育平台的不足

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属于师范专业,为了提升化学专业培养创新型化学教师的能力。经化学专业积极争取,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园设立了科普教育创新区,为我校化学、生物师范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和载体。为成功运行科普教育创新区,以化学专业为依托,全体化学专业师生参与,组建了科普教育创新团队,开发化学科普实验项目及科普实验用品,提升我校化学师范专业服务国家基础教育的能力,提升师范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验教学研究能力。此外,化学专业还开设了《趣味性化学实验设计与开发》、《中学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等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中学化学实验创新设计、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创新实验项目应用推广”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实现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在课程和双创教育平台的融合。

针对化工等工科专业,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建设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创新创业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为化工专业学生实习实践、工程训练、创新设计等教学环节提供了重要平台保障。另外,依托此平台,我们举办了第一届“工业分析检测技能虚拟仿真大赛”。

5创建专业资讯平台,推送学科专业、创新创业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双创”意识和热情

微信是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媒介,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学科专业、学生活动、创新创业、思政教育等相关内容被大学生查看到的概率很大。基于此,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创建了2个专业资讯平台,即化材天地、化学e家园。公众号运行2年间,推送学科专业、学生活动、创新创业等相关文章300余篇,有效推动了我院学风建设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6推进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为推进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化工专业采取了以下措施。措施一,依据专业特点举办学科竞赛;2018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届“工业分析检测技能虚拟仿真大赛”和六盘水师范学院第二届化学实验技能大赛,这些赛事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措施二,举办学科竞赛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级及省市级竞赛活动,并提供技术、经费和场地支持。措施三,鼓励和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新实验研究,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推动了化学化工专业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近三年,化学化工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竞赛奖项近20项;获批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近三年,学生考研率、考研成功率和就业率均远高于我校平均水平。

7 结语

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搭建双创平台、创建资讯平台、推进第二课堂与双创教育的融合等六方面举措,有效实现了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育过程、互动平台、实践平台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但是,育人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和修正,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合适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专业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六盘水双创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诗书画苑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寻味贵州——六盘水
六盘水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