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村落文化价值重塑路径与对策
——以粤北清远黄布村为例

2020-02-15梁志超朱雪梅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8期
关键词:乡民重塑村落

梁志超, 朱雪梅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 510090)

0 引言

村落文化作为中国农村得以延续的根本[1],是中国乡村自我认识的核心。当下的乡村已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价值要素的集合体系。其中,村落文化价值尤为重要,它成就了乡风、增强了乡民文化自信。在当今,如何诠释、建构、振兴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关键在于“价值重塑”[2]。因此,村落文化价值在新时代的重塑研究也随之展开。

1 背景概况

黄布村位于粤北清远市石角镇北面,东至龙塘镇,西至北江,全村下辖18 个村小组。黄布村在清初康熙年间隶属清远县回属清平乡,清末至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隶属地多次变更。黄布村民风淳朴,文化地景众多,乡贤文化、宗族文化、耕读文化底蕴深厚,村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息。黄布村不仅历史文化丰富,且近年来大力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研究清远市地域内村落历史文化价值重塑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2 黄布村文化价值分析

2.1 文化特质价值

黄布村以宗族文化为纽带,衍生出独有的节日风俗、人文信仰、行业制度等传统习俗,并以传统建筑、自然景观、饮食习惯为载体造就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文化。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黄布村的村落文化和传统乡风在新时代进一步下得以保留传承,展现当地乡民对村落社会历史的文化自信。乡民对村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是黄布村的“里子”,也是“村魂”所在。

2.2 文化生态价值

黄布村自然性与人工性物质文化地景众多,承载了乡民深厚的情感记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资源构成黄布村的“面子”,它对于黄布村在生态建设借鉴、人文历史考察、文化旅游观光等方面有潜在优势[3]。

2.3 文化经济价值

黄布村在注重村落文化历史传承同时,也十分关注生态经济效益。黄布村以“文化+产业”的形式打造众多的村落文化经济品牌。岗星生态农场、翔鹏农业生态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一批新兴文化经济名片正为村落发展作出贡献。

3 黄布村文化价值重塑困境

(1)村落历史文化活化程度不足。黄布村历史文化资源未开展系统性的保护与活化。传统建筑在物质文化保护方面尚未有序展开工作,如历史建筑、文物建筑挂牌申报。非物质文化保护申报也未开展,且各类非物质文化技艺亦未形成传承体系。

(2)乡民对村落历史文化特征及价值认知程度不足。乡民对黄布村固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意识不高,只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原有的风俗习惯,而未能在自然村之间形成文化传承意识和行为的联动。

(3)村落文化资源利用建设深度不足。当地城镇和乡村规划工作在近年虽有开展,但设计深度不足,落实建设状况不佳。各文化产业建设未能形成地区品牌名片,对周边地域的积极辐射影响也较低。村落历史文化片资源、人文景点及文化产业尚未构成发展建设线索。

(4)周边地区村落文化产业资源开发带来的冲击。连南、连山瑶族古村落、阳山县青莲镇大洞村、龙颈镇河洞凤塱古村等周边古村古寨开发吸引社会团体、地方政府、文化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村落之间形成无形竞争。

4 黄布村文化价值重塑路径与策略

4.1 村落价值因素层面

4.1.1 外源性因素

(1)政治因素。一方面,配合省、市、区、镇各级政府完善乡村文化管理监督机制,实现村落文化秩序重组。表现为加大组织乡民参与村落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将乡村内生的、非政治性手段与法理相结合,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新乡村文化体系。另一方面,制定文化软约束机制[4]。黄布村可利用现存学校旧址创办农民学校,对乡民进行职业教育、村落文化教育。

(2)社会因素。加强与社会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黄布村虽有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但保护利用状况不佳,应联合省市有关文物保护专家及团队对其制定合理的修缮方案、申报计划和规划利用策略,进而加强对村落自身文化保护,从技术层面上提高村落文化资源保护水平。

4.1.2 内源性因素

(1)文化特质。一方面,黄布村内现有的传统民居建筑、旧炮台、古桥遗址等建筑文化资源,可按原状完整修复并开展申报工作,作为代表性建筑景观展示。同时,对具有典型风格和时代意义的传统建筑可进一步修复其建筑艺术装饰和家具陈设,使其历史文化呈现可读性,并结合周边传统建筑组群规模区划保护区域,加强历史建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对于村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需结合场所空间规划一同塑造,引入文化体验等策划设计理念,提高文化资源的可触性和观赏性。

(2)文化生态。①在自然文化资源方面,黄布村可实施“山水+碧道”策略,以丹霞、北江景观为核心,借助碧道串联村落沿途景观节点,形成精品景观线路。加之注入新的体验活动,利用自然文化地景塑造村落文化景点名片;②在建筑文化资源方面,黄布村可对重要建筑节点制定功能活化策略,营造村落风貌特色及文化氛围。对次要建筑节点,如乡村临街立面应进行适度整饬,提高村落文化风貌的辨识度。同时,对重要节点和次要节点引入艺术创作、国学讲堂、饮食烹饪等项目策略,增强村落文化体验感。

(3)文化经济。①黄布村内农业、水产业基础较好,可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制定线上线下销售运营模式。同时,文化产品的运营要保证畅通的销售渠道,完善产业服务并大力开拓市场,扩大黄布村农产品影响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②辖区内做好农家乐运营模式和各生态园建设规划,吸引社会资本,打造文化产业名片。按实际情况,把自然村分区域连片打造成为美丽宜居示范区,并在此基础上将原有闲置的工业用地进行活化,作为黄布村的发展启动区,承载文化创意产业功能。

4.2 社会主体层面

4.2.1 乡村政府

(1)开展村落历史文化资源保育工作。根据价值评估的准则对黄布村历史文化信息进行汇编存档,对各级各层次的文化要素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控制做法及要求,记录好各物质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信息,防止遗失和破坏。

(2)塑造村落文化品牌,谋划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在对黄布村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保育工作的同时,应与上级政府、乡村精英、企业和乡民共同探讨并制定村落文化品牌塑造方案。

(3)完善文化活动设施。黄布村文化活动设施的完善应把握量身定制原则。祭祀场所布置、民居陈设、街巷铺装、广场美化等,村落场所空间应根据所处的文化资源背景进行设计,增添文化气息。

(4)丰富乡民文化生活。黄布村可策划文化活动提高乡村文化氛围,通过梳理各自然村的传统节日活动,并依据文化背景制定策划流程,打造村落文化活动年,让乡民享受村落文化的熏染,让游客拥有不同的文化体验。

(5)加强与周边传统村落的文化合作联系。黄布村在积极开展自身文化价值重塑工作的同时,应与周边传统村落一同合作。通过各村之间的资源互通、信息互补、人才互动,实现黄布村自身与地区的乡村文化振兴。

4.2.2 乡村精英

(1)积极把握国家有关乡村振兴的文化政策,并与当地时代背景相结合开展实践。同时,总结全国各地村落文化价值重塑的经验,挖掘开发当地民俗文化,制定发展思路。

(2)提高自身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创造力,制定一条属于黄布村独有的文化价值重塑路径与策略。

4.2.3 企业家

(1)通过与政府和乡村精英保持密切的合作,企业家可根据已有的产业投资经验对黄布村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客观评价,进而作出产业分析并制定开发策略。

(2)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更新当地文化产业,扶持文化经济,提高乡民就业率,吸引黄布村人才回笼。加之,企业凭借创新性能带动黄布村当地资源开展新一轮村落文化产业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为基础,形成地方文化特色新兴产业体系,扩大村落文化影响力。

4.2.4 普通乡民

乡民既是对村落发展作出贡献的一方,也是受发展成果惠及的一员,在村落文化价值重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民应积极提高自身对村落文化的认识,并投身于村落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同时,乡民需对村落文化加以推广,扩大乡村文化影响力。

5 结语

黄布村在推进乡村建设的进程中,其历史文化价值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特质、文化生态和文化经济三方面对黄布村历史文化价值加以分析,并对现有困境进行思考。由此得出,从价值因素、社会主体因素两个层面制定以文化价值重塑为主导的乡村振兴路径。制定价值因素与社会主体因素对文化价值重塑的策略,一方面旨在让黄布村对外协同社会组织团体及兄弟村落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对内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以让村落在当下和未来不断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增强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乡民重塑村落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重塑未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路遇乡亲
李沧:再造与重塑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