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2020-10-13王菲
王菲
(武汉江河臻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水利水电工程的不同规模在不同地域以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对环境的影响均有所差别。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因为在兴建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区域的建设涉及淹没居民区和种植区等问题,因此移民安置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此外水库区对于水文情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水库区对于水质、水温、景观、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土壤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区域内以及与其相关的经济区域影响也十分显著,应该重点关注。相比较而言,坝下游区的环境影响相对复杂,有利有弊,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弊大于利。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会影响水文、河势、水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水利水电工程一旦建立,对环境的影响就是长期的。
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兴建于天然河道上,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河流天然而成的生态情况,改变了水文生态,使整条河流呈现出非连续性和局部的单一性特征,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征。
1.1.1 对天然河道的水温水质产生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水库蓄水以后,将形成另一个新的水文生态圈,在这个生态环境中,由于水库水面大、流动迟缓、水面宽等特点,加之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导致水库蓄水以后水温要高于天然河道里的水温。水温升高导致鱼类推迟产卵期,这无疑是对水生物较为严重的迫害,此外,水温升高,水里的溶氧量降低,因此水库区极易发生缺氧现象,对一些冷水鱼是致命的打击,见图1。
1.1.2 对河流水质产生影响
图1 2015—2018 年流域内水域面积的变化趋势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区域,水流速度明显放缓,这样影响了区域内的水循环速度。水流速度减缓,水循环变慢,一方面,影响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的自净能力降低,极易造成水污染;另一方面,水流速度减缓,导致区域内水域的沉降作用增强,质量较重的污染物可以轻易沉入水下,久而久之,会造成水质的金属污染。河流水质被污染,经由大气循环所带来的降雨也含有有害物质,这对周边的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以后,会减少区域内的绿化面积,这样会增加水库区域的水汽蒸发,使得区域内降水增加,而水汽中的有害物质容易带来雾霾天气,提高区域内极端天气的频率,见图2。
1.1.3 对区域内的气候和地质产生影响
前面提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立会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主要原因是,水库区域内水面广,水温高、水量大,且兴建巨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会迫害植被,这就导致区域内水汽循环加快,提高降雨量和降雨的频率。但是由于水库区域的水质已经改变或已经出现了水污染情况,因此降水的水质也会对植被造成破坏,严重还有可能带来雾霾等恶劣气候。另外,兴建较为巨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对区域板块形成巨大压力,久而久之,导致区域内地壳板块发生变化,因此地震灾害也具有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植被覆盖率的降低,容易引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图2 植被指数的变化曲线
1.2 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中、运行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2.1 对农田、草丛、林地的破坏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占据大面积的土地,很多情况下,需要居民迁移并让出土地,并占据林地,这就对农田、林地、草丛和居民区造成了破坏。对农田、林地、草丛的大面积破坏并占据,地面植被减少,极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这些工业废水如果未经净化或者净化不达标便排放到河道中,会造成水污染,导致河道岸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污染、河道生态环境恶化、大量植被遭到破坏,是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破坏,也是对爬行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导致大量爬行动物迁移情况的出现,使当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1.2.2 迫使动物迁移
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破坏区域内的植被和水质以及河道区域的生态环境,导致物种适宜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生态链条遭到破坏,物种群居减少,动物被迫迁移。另外,区域内降水增多,湿度加大,导致适合湿度较低区域生存的鸟兽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阻碍动物迁移,对动物的生活习性造成重大影响。
1.3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会淹没居民区、农田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文物遗迹造成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大多数是以牺牲当地的居民区、耕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区为代价的,那么在建设之前要做好居民的安置工作。要给居民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利用现有资源兴办工厂、企业,促进移民的生活,如果新城区规划不合理很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另外,对文物遗迹等的破坏也是极为严重的,文物和遗迹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对其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十分巨大,并且不利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2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1 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机制
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就需要进行的。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初,首先对当地的水质情况、人口情况、气候、土壤、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的生存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拟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以期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后对当地环境和人文造成的伤害。最后根据所调查的当地环境资料以及环境保护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更为合理的方案去实行,其他方案做备用。
2.2 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首先,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建造阶段要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进行。在设计之初,要为植物和动物选择合适的生存环境,并为水生动物和鸟兽类等提供栖居地和避难所。其次,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选材阶段要尽量选择环保材料,所用到的材料必须符合环保标准,运用环保技术进行建设,尽量不改变动植物原有的生活环境。再次在建筑设计上,应用水利美学原理设计与当地景观相符合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对重大流行病和病虫害的防治。
2.3 建立健全并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过程中以及在建设之后要建立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要明确补偿主体和补偿范围,以“谁破坏,谁补偿”为原则进行。最后在建设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补偿,
3 结语
本文在调查研究各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河流和陆地方面,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并实行生态补偿机制。总而言之,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之初和运行之后都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