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

2020-02-15金晓明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构件

金晓明

(上海建筑装饰(集团)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

古建筑修缮保护与修建、装修新建筑存在很大差异,这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其施工管理原则在于古建筑现状的最大化还原与保持,为维持其原状且不对其原有的价值造成损害,就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而能够将修缮古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思想充分体现出来[1]。

1 古建筑修缮保护原则

保护、保存作为修缮施工的关键所在。保护主要体现在对于原有建筑风格、原有结构体系、原有建筑材料的保护,保存则是对于原有工艺技术与建筑中作为价值部分的保存。

在修缮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一定原则,即修旧如旧、以存其故,修缮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不是返老还童,为真正恢复原汁原味和恢复建筑的本来历史面目,在修缮时需要采用原有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并严格按照原来的样式。

在修缮施工时需要有机结合历史传统、协调使用功能,建筑主要为人所使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改变了建筑内部原有的功能设施,如电视监控、避雷系统、烟雾报警、消防、空调等。同时,随着修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在修缮施工中逐渐开展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基于此,为恢复古建筑原有的建筑风貌,就需要对现代功能进行认真协调并有机结合历史传统,抓住建筑的核心特征。保护性修缮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整体协调原则:重视优秀历史建筑本身的保护,认真协调与保护建筑、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其整体环境效果最大限度地保持下来;②历史文化原则:认真解读优秀历史文化建筑所具有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将不同时期所留下的文化痕迹容纳其中;③功能恢复原则:在保护与修缮基础上将优秀历史建筑所具有的价值充分展示出来,旨在恢复这些建筑本身所具有的使用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将其能够利用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2]。

2 古建筑保护修缮对策

2.1 充分认识古建筑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底蕴

在修缮古建筑时需要意识到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严格按照规定保持其原有的现状。由于文化的性质比较特殊,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在实施保护工程时切忌更新与改造文化本身,不能片面地追求焕然一新与金碧辉煌,而需对文物本身的原来面貌进行认真研究,然后找出修复依据,将影响文物整体形象的构件、后加的不符合文物本体的构件以及违背工艺的做法去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将原存构件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尽量减少更换数量,确保文物本体原状充分保留与恢复。文物本体作为文物保护工程的重点保护对象,不同于新建工程,存在于施工之前。为此,在工程施工前所做的工作量明显比现代建筑多,如需详细勘察与测绘保护对象文物本体,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精心地开展设计工作。站在施工的角度上,需要拆除、测量、绘图、登记部分需要维修的文物本体,采取有效措施来深入研究拆除物件,而在现代建筑中并不存在报批等程序,而这也是我们开展文物修缮施工的重要课题。

2.2 文化保护工程的实用性

文物保护工程本身作为一个新型课题,缺少现成的借鉴经验,因此认真编制属于自己的工作规范至关重要,且在工作规范中将具体要求尽可能详细地罗列出来,确保在开展实际工作时能够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当前,我国参与文物保护工程的队伍水平有高有低,总体水平不高,多数队伍对文物保护工程现状并不了解。因此,为认真开展修缮施工,就必须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对各个具体工作对象的设计思想进行全面熟悉、了解,对文物保护工程的修缮原则做到心中有数,深入研究保护对象,且指导工程实施各个环节、各项工艺与做法的开展,一些地方还需要亲自示范,给施工方做样本,为此必须将实用性原则认真贯彻与落实到规范编写中[3]。

2.3 保留古建筑中那些有价值的历史遗迹与信息

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当中,应当保留那些遭受自然灾害(暴雨、狂风、大雪、地震等)与人为因素(战争等)破坏所遗存的各种遗迹、遗痕、重修加固的信息。而这里所提到的有价值的历史遗迹与信息主要是指那些有利于保护古建筑安全和记印确凿的历史事件,包括那些不会对古建筑安全、造型艺术造成影响的情况,真正做到具体分析,严肃、认真的对待。那些经过后人修缮与更换的构件中充分记载着古建筑所记载的各种历史信息与经历过的历史变革,能将古建筑本来面目反映出来,针对那些极具价值的古建筑,应该充分维持其原状[4]。

2.4 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

优秀古建筑在修缮保护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方法能够加快施工速度,完成大型公棚的科学建造,在工棚内进行施工修缮也是应该的。然而,类似于柱子、椽子等机械镟制圆形构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手工制作,这对于原有工艺技法的改变,且代替手工作品的还包括各种平面型木构件、电脑制作的板门、枋材、机械用品(砖瓦、望柱、栏板、石料等),但是这与历史实际不符,所产生的观感效果与古建筑历史原貌之间存在的差距比较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建筑修缮保护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甚至需要坚决反对钢筋混凝土替代木构件或加固基础。由于当前许多材料缺乏耐久性,水泥一百年就会产生严重的老化情况,而一些高分子材料粘接木构件60 年就老化(环氧树脂等),如果利用他们修缮与保护古建筑,则几十年、几百年以后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坏,但是对于古建筑而言一般保持时间长达几百甚至几千年,彼此之间的耐久性缺乏协调性。基于此,木构件、砖石构件或加固基础不能用新材料代替,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古建筑原有质地与面貌的改变,且还会给后人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6]。

2.5 关于专业队伍的培养问题

组建一支专业的组织机构与技工队伍,科学、合理地选择历史古建筑所用的材料、保护修缮技能、加工与炮制专用材料、工艺流程等。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一些古建筑修缮队伍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存在招收农建队承做的情况,导致无法适应专业技能与操作方法,甚至一些专业技术、材料加工都已经失传,还会抹杀一些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征、细部手法,一些艺术部分存在粗制滥造的情况,如石雕、木雕、砖雕等,在加工雕饰砍磨时还会利用机器,将手工制品代替,桐油会用清漆替代,石色会用化学颜料替代,色调在几个月或一两年以后就会发生改变。类似于这些情况,都会对古建筑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造成严重损坏。但是,通过认真分析这些情况所产生的原因,发现与修缮者本身无关,主要因素在于一些材料比较稀缺、原有的修缮技能已经失传、缺少专业队伍对各项操作进行系统且认真的研究[7]。

2.6 加固建筑结构

近代一些优秀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历史因素的影响下,房屋安全度不高、抗震措施不存在,为此,在修缮过程中需要验算主要结构构件,科学地检定整座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凡是那些承载力、抗震要求不达标的结构或构件,一律进行加固。在更换建筑材料、构配件时需要使用原来的材料、式样,针对那些很难找到需要收集储备同类工程中的材料,留作别用,类似于门窗五金配件的使用选择那些专业定点厂家所制造的。

2.7 改进与优化古建筑运行管理

在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施工人员极易忽视运行管理,而在建筑的整个寿命中绿色运行阶段所占比例在95%以上,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古建筑能否成功发展,因此必须优化、改进建筑的运行管理工作,如此才能推动古建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8]。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历史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留的宝贵财富,能深入细致地研究我国的历史文化,其除了是历史文化发展中的精华之外,且能将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内涵充分彰显出来。现阶段,随着时间的发展与推移,我国历史建筑日渐衰落,为更好彰显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就需要进行不断的修缮与保护,确保历史建筑的存在,从而才能实现对优秀流失建筑的继承与发展,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古建筑文物构件
文物的栖息之地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中国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