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20-02-15龚应高郑欢莉杨勇

云南畜牧兽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杀性牛棚牛场

龚应高,郑欢莉,杨勇

(1.勐海县勐遮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勐海 666205;2.澄江市畜禽改良站,云南 澄江 652500; 3.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特异血清亚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可致死的败血症,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是亚洲和非洲国家的主要牛疫病之一[1]。环境卫生差、劳累过度、身体虚弱、季节性降雨等均可诱发该病。病原主要经过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另外蚊虫叮咬也是主要传播途径[2]。水牛对该病最易感,奶牛[3]、黄牛[4]、牦牛[5]也有发生该病的报道。2019年11月7日,辖区内某牛场向兽医部门报告,场内饲养的牛出现异常死亡,疫病发展较快,有多头牛相继发病。接牛场报告后,为了解发病状况,查明病因,防止疫情扩散,当地兽医部门技术员及时对该起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1 牛场基本情况

该牛场是育肥牛场,以架子牛短期育肥为主,饲养本地黄牛和白婆罗门牛。牛场地理位置较偏,自然屏障较好,共建有3栋牛棚,饲养模式为拴养舍饲,日常饲喂青贮饲料加精料,饲养管理粗放,无任何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仅进行口蹄疫的免疫,饲养中频繁购进、售出活牛。调查时,全场存栏牛86头,本地黄牛20头、白婆罗门牛66头,均为公牛。牛场周边有3个村寨与牛场直线距离在3km左右,3个村寨共存栏牛38头,均为散养户饲养。

2 疫病经过

2.1 时间分布

2019年10月31日,牛场购进3头白婆罗门牛,直接混群饲养于一号牛棚。11月3日,新购进牛中有1头牛出现高热、眼结膜潮红、喉部水肿、反刍停止等病症(首发病例),之后陆续有相似病例出现,11月6日新增病例5头,达发病高峰。11月5日至11日每天均有死亡病例,12日开始没有新增病例及死亡病例。牛场进行了初步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此次疫情持续9d,共计18头牛发病,其中8头死亡,日均新增病例2头,发病率为20.9%,病死率为44.4%。

2.2 空间分布

牛场有两栋牛棚,一号牛棚饲养52头(含新购进3头)白婆罗门牛,二号牛棚饲养14头白婆罗门牛、20头本地黄牛。两栋牛棚均出现病例,其中:一号牛棚发病14头,死亡7头,发病率为26.9%,病死率为50%;二号牛棚发病4头,死亡1头,发病率为11.8%,病死率为25%。一号牛棚发病及死亡情况较严重,从各栋来看,发病牛主要集中在各栋首发病例的旁边及附近,呈连续发病。

2.3 群间分布

场内饲养的白婆罗门牛和本地黄牛均出现病例,其中:白婆罗门牛发病15头,死亡7头,发病率为22.7%,病死率为46.7%;本地黄牛发病3头,死亡1头,发病率为15%,病死率为33.3%。发病牛中,白婆罗门牛占83.3%,2岁以下的牛约占70%。本地黄牛发病及病死率低,仅个别重症病例死亡。

2.4 周边环境

经调查,虽然牛场周边3个村寨的散养户经常到附近山地放牧,牛场部分青贮玉米也来源于这3个村寨,牛场出入道路与这些村寨有部分重叠。经排查,在牛场发病前及发病期间村寨内饲养的牛没有出现发病或异常死亡的情况。

3 症状、剖检及实验室检测

病牛可见高热、鼻镜干裂、眼结膜潮红、流泪、喉部水肿、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反刍停止、粪便黏稠混有黏膜和血液等临床症状。病死牛剖检可见心脏、肺脏等表面有泛发性出血点,淋巴结肿胀有出血点。胸腔积液,肺脏、心包膜表面附着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脏出现肝变。下颌、颈皮下组织呈胶胨样浸润,有淡黄色透明液体。胃肠黏膜部分脱落,表面有出血点,肠内容物混有黏膜、血液。

采集病死牛病变肺脏组织送检,经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大量两极着色显著的细菌。经分离培养、鉴定,在鲜血琼脂上分离到圆形、半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溶血的露滴样小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短小杆菌,并进一步检测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4 防治

一是及时隔离治疗患病牛,病牛静脉注射头孢噻呋钠、维生素C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之后再补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单独静注复方氯化钠溶液。二是消毒灭源,及时清理粪污,清洗圈舍,对圈舍、所有用具、牛场环境进行消毒,及时将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三是紧急免疫,健康牛群紧急接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饮水中投服电解多维。四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免疫,定期消毒,维护圈舍环境卫生,新引进牛要严格隔离后再混群,同时做好患病牛的护理,使其尽快恢复生产。五是通告周边村寨散养户近期不到牛场附近山地放牧,做好自家牛的饲养管理,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采取上述措施后,牛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也没有扩散到周边村寨。

5 讨论

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判定此次疫情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牛出败。由于该病的潜伏期可达7d,因此,重点对牛场发病前7d内的饲养管理、人员活动等因素进行了调查。经调查,牛场发病前周边村寨内饲养的牛没有出现发病或异常死亡的情况,牛场青贮饲料、精料没有变动、更换,因而排除周边村寨传入及病原污染饲料引发疫情的可能。此次疫情发生在购进活牛之后,且首发病例出现在新购进的牛中,结合疫病发生经过,推断外购牛混群饲养是此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新购进的牛由于长途运输,应激较大,而多杀性巴氏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者受到不良应激因素时病原菌会侵入机体,导致内源性发病。因此购进牛在到达牛场2d后最先发病。发病后,由于牛场是拴养舍饲,未及时隔离病牛,饲养员日常饲养管理、治疗等频繁接触病牛和健康牛,导致了场内暴发,出现了发病牛主要集中在各栋首发病例的旁边及附近,呈连续发病的情况。

观察到在发病牛中,2岁以下的牛约占70%,这一结果与出血性败血症多发于6~24月龄牛的流行特征是相符的,因为较大龄的牛可能因之前接触到病原会获得一定的免疫。牛场内饲养的本地黄牛均为3岁以上,并且饲养于二号牛棚,牛群密度低,所以本地黄牛发病率低,仅个别重症病例死亡。而白婆罗门牛大多饲养于一号牛棚,较为拥挤,大多是2岁多,因此白婆罗门牛发病及死亡情况严重,可能还有品种间差异,有待进一步调查。

6 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此次疫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牛出血性败血症,外购牛混群饲养是导致本次疫情的主要原因。调查提示,做好免疫、对外购牛需进行严格隔离后再混群、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不良因素应激是预防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必要措施。

猜你喜欢

杀性牛棚牛场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牛棚读书
牛棚子 草垛子(小小说)
牛儿回家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