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原则及其找矿方法的应用研究
2020-02-15罗杰
罗杰
(毕节市矿产资源勘查中心,贵州 毕节 551700)
0 引言
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作业要能够覆盖整个区域内划定的工作点,并借助专业化的勘查方法对最终获得的结果进行说明,对于找矿工作,除了让相关人员采取外业测量模式,也可以借助已经开发的其他高精尖技术,获得找矿工作结果,提高这两项工作的工作水平。
1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发展现状
从目前情况看,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对地质工作来说属于基础建设环节,同时也是地质工作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及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人才不能满足实际用人需求,相对来说人才资源较为匮乏。我国与地质矿产资源相关领域起步较晚,国家也没有对资源勘查加大重视力度,在此基础上导致地质勘查人员的教育不够完善,也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制度,从而极易产生勘查技术人员匮乏、人才专业性不强等情况。当前情况下,地质勘查人员没有增强意识,对新技术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没有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导致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勘查工作的推进,从而阻碍地质资源勘查工作的积极发展。
(2)地质矿产资源勘查重点已经逐步由品味高、矿体浅部挖掘以及露头矿等方面逐步向隐藏矿、矿体深部和品味低层次进行有效转型,因此,必须加大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提高挖掘质量、效率和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要求不断创新矿产勘查技术,从而符合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实际需求,促使相关技术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地质勘探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从整体资源勘查技术推广方面看,由于地质资源勘查层次不断深化,相应的技术及设备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而地质勘查人员对新设备、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地质勘查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在此期间,仍存在沿用传统的勘查技术和设备现象,不能满足现代化地质资源勘查的实际需求,相应地对遥感技术、理化探测技术、GPS 测量技术等新型技术方法不能有效掌握,从而形成过于表面化、形式化的应用模式,以致于不能继续对勘查工作进行深入和加强。
2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原则
2.1 合理布局原则
地质矿产的勘查过程中,各方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的勘查工作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因此,要能够实现对划定区域的整体分析,之后对存在的矿产资源总量进行预测,遵循合理布局原则中,要能够根据矿产资源存在区域所具备自然特征,对整个区域进行合理配置,促使地质资源勘查技术工作发挥出其最大效能。通常情况下,勘查过程要能够考虑当地自然空间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整个地区的勘查工作统筹规划,此外在勘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方向,也要经过进一步分析,从而让最终制定的专业工作模式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2 科学勘测原则
在矿产资源的勘查过程中,当前已经开发出大量的新型专业化设备和技术,如果未能按照新型技术的本身使用要点、使用方法和使用需求完成分析时,则最终取得的勘查结果容易存在问题,为了能够消除工作缺陷,要求在具体的勘查过程需要推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从而让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过程,通过对信息化系统的综合使用,有效分析当前是否存在严重的问题[1]。在获得相关信息之后,也可以借助信息化系统,主动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分析,之后让已经获得的分析结果可以更好实现对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发掘。
2.3 重点突出原则
在地球资源的分析勘查过程,必须能够分清主次,根据当前的系统配置和资源分布情况,建立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其中对于重点区域,要能够加强对该区域的地质勘查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分析成果,并且立足于我国的地质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工况条件,对重点区域进行深度、广度和精度的分析,从而让取得的分析结果更为精准可靠。对于非重点区域,直接采用外业测量工作方法,根据实际取得的结果,分析该区域是否存在将其提高到重点勘查区域的需求。
2.4 特征勘查原则
在地质资源的勘查过程中,需要详细建立该区域的地质条件表,之后综合全面分析该地区的成矿条件,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形式的矿产资源,由于成矿区和当地的地质热环境具有深度性的匹配关系,可以综合利用该地区的地质条件资料,分析具体的成矿地质环境,据此分析在该环境下,相关区域的具体工作手段和工作要求。对于一些特殊性的地质特征,也需要实现对各类信息和数据的精准发掘,之后采用专业化的设备,以综合获得地质资源的特征和相关的成矿特点,并构造矿产资源的储备地形图。
3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找矿方法应用
3.1 理化探测技术
理化特征技术包括物理性的检测和化学性质检测两项工作,对物理性的检测,即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当前的研究成果中,可以根据被检测的内容分成六个不同的类别,其中包括有色金属勘查、能源矿产勘查、非金属资源勘查等,直接按照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研究当前该地区的矿产资源特点与检查成果[2]。
对于化学检查技术,即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针对金属矿产资源,使用化学勘查技术可以得到更高的成效,以探查的矿床区域。勘查工作主要应用的方法矿床原生晕法和土壤风量阀,在化学勘查技术的运用中,可以用于开采区域消失的近地表矿产分析,从而完成对于隐藏性矿产资源的勘查作业。
3.2 地磁测量技术
地质矿产资源的形成和长期变革过程中,会在相关区域产生一定的电磁条件,而通过对这一物理表征的有效测量,可以建成空间与时间的衔接合作关系,之后通过对电磁场相互数据的具体分析,以研究矿产勘查和找矿工作的相关成果。电磁勘查技术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包括海洋测量技术、陆地测量技术、航空测量技术和卫星测量技术,需要根据被测量目标进行相关测量技术的选择。另外要根据测量工作的精准度需求,对整个测量范围进行合理的把控,测量过程中涵盖的范围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测量、区域范围内的测量和地方性质的测量,从实际取得的测量精度成果上来看,通常情况下测量区域越小则勘查精度越高。
3.3 遥感测量技术
遥感测量技术的原理是使用航空器、航天器等具备遥感测量功能的设备,实现对目标物和目标区域的光谱扫描,之后根据取得的光谱成果,分析该区域中含有的矿产资源类型。由于不同的物质在光谱上的表现情况不同,测量结果分析中,一方面可以在光谱中直接取得并分析测量数据,另一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在地球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用遥感测量技术可以直接向航空器或航天器,发布针对某个地区的扫描控制指令,之后自主根据其中携带的光谱检测设备取得分析结果,且该信息可以通过电磁传递的模式传回到地面处理中心,之后综合研究整个区域中的矿产资源类型,获得更为准确的地质信息,为相关地质研究和地质资源开采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3.4 GPS 测量技术
矿产资源虽然在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会出现总量、位置的变换现象,但是在较短的时间跨度内,通常矿产资源的位置变化情况可以忽略,因此在已经获得自然矿产资源的储备区域信息时,可以直接使用GPS 技术,对矿产资源的位置进行定位。在后续的工作过程,可以直接使用光谱遥感测量技术,分析所有矿产资源所覆盖的区域,之后由地面的控制中心,对该信息进行记录和识别,将识别后的结果借助GPS 技术获得的三维地图,在其中进行信息标注,同时由于遥感测量技术可建立跟踪性的监测体系,所以可构造当地的矿产资源储备量数据变化体系,据此让最终取得的分析结果更为可靠[3]。此外由于初始的测量过程,实际上已经探明了该区域的矿产资源储量,所以在后续的开采过程中,只需要将相关数据加入,就可借助GPS 技术对当前的矿产资源覆盖面积、覆盖区域参数进行使用,同时也可以直接根据已经建立的工作模式,综合研究当前的区域矿产资源储备总量。
3.5 甚低频测量技术
一些矿产资源会深埋于地下空间,这就导致采用常规的方法难以勘查该区域的矿产资源储量以及矿产的类型,可以采用甚低频电磁法进行测量。该方法的使用原理是,根据矿产资源的物理特征,向被检查区域的地下空间内发送甚低频电磁信号,之后探测此信号的反射波,从而分析其中是否存在特定特征的矿产资源。另外也可以直接探查地震的生成情况,通常在矿产资源出存储区域中,当该地区地震发生概率和频率较高时,通常意味着矿产资源丰富,可通过对甚低频电磁技术的使用,了解该地区地下自然空间环境,让最终取得的跟踪和分析结果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对资源的说明。
4 结论
综上所述,地球矿产资源的勘查过程中,要通过合理分布原则、重点分析原则、技术的使用规划等,确保在各类技术的综合使用阶段,可以更好地建立专业的测量方法体系。在找矿方法的确定中,可运用GPS 技术、甚低频电磁技术、遥感测量技术、电磁测量技术等,由于各项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因此要根据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选择。